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6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43篇
电工技术   3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7篇
化学工业   1414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30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41篇
能源动力   125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734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新型脱氯剂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3.
刘万胜 《大氮肥》2003,26(3):169-170
介绍合成塔催化剂因合成气压缩机段间水冷器泄漏而致水中毒的情况,分析水中毒的原因及处理过程,介绍了段间水冷器泄漏情况下装置的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54.
55.
王定珠 《煤炭转化》1993,16(4):25-34
4 合成气直接制烃催化剂提高合成过程竞争力的总趋势是控制选择性,开发定向合成催化过程和催化剂。目的产品是液体燃料汽油、柴油,化工原料乙烯、丙烯、异丁烯等低碳烯烃以及裂解原料低碳烷烃。4.1 合成低碳烯烃  相似文献   
56.
以化学热力学为基础,利用FactSage软件对2种典型的煤气化合成气甲烷化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和分析。研究了合成气的组分、氢气的配比、反应温度、压力等条件对甲烷化过程的影响,特别是氢气的配比研究,区别于常规对H_2/CO分析而是以氢气的理论配比H_2/(3CO+4CO_2)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操作压力对甲烷化过程的影响不明显,合成气的组分、氢气的配比、反应温度的选择对甲烷化过程的影响较大。得出:合成气甲烷化过程应采用多段反应器,最终控制温度为(300~350)℃;操作压力一般为(3.0~3.5)MPa;H_2的配比采用理论配比时生产出的CH_4浓度高。  相似文献   
57.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过程热力学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美国商用过程模拟软件PRO/Ⅱ,根据最小化青布斯自由能方法,研究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过程的热力学模拟.考察温度、压力、合成气组成等因素对热力学平衡条件下一氧化碳转化率、二甲醚选择性和产率的影响,为二甲醚合成过程反应器的模拟计算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温高压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为提高一氧化碳的转化率,最佳的氢炭比为1.4~2.0;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含量对热力学平衡组成的影响不大,而水蒸气不利于合成反应.模拟与固定床微反装置的实验结果比较,不分伯仲.  相似文献   
58.
关于化肥生产合成气的技术路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化肥生产的现状,提出了氮肥生产中技术革新、节约能源的必要性,介绍了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及粉煤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并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对利用这一新技术来解决我国生产氮肥用合成气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9.
甲醇生产中合成气的深度净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资源的紧张,如何有效地开发煤炭资源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在我国,以煤制甲醇的原料路线将在国家能源战略方针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几年来,国内甲醇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原料路线、生产规模、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生产技术也逐渐向单系列、大型化发展,甲醇装置长周期、高效率地运行突显重要。然而,从我国甲醇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甲醇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偏短,就甲醇催化剂生产强度而言,国内最好的个别企业每m^3催化剂能生产15000t左右甲醇;一般的企业为5000t/m^3左右;较差的企业仅为2000~3000tt/m^3。而国外先进水平可达到~35000t/m^3,其差距之显著令人深思:很多企业使用的是同一种甲醇生产工艺、同一种甲醇催化剂,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之大的差距呢?经过调查及对失活甲醇催化剂的化学和物理分析表明,主要是气体净化工作的差距造成的,在此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0.
孙岩  周广梅  许慎永 《煤化工》2007,35(3):48-50
介绍了Texaco水煤气制甲醇气化净化及甲醇合成装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从变换炉操作、变换系统铵盐结晶、净化系统总硫控制、溶液污染及甲醇合成结腊等几个方面对工艺进行了改进,从而保证了系统的高效低耗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