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11篇
  免费   663篇
  国内免费   639篇
电工技术   2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066篇
化学工业   2037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49篇
建筑科学   203篇
矿业工程   895篇
能源动力   140篇
轻工业   50篇
水利工程   42篇
石油天然气   11972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5篇
冶金工业   36篇
原子能技术   29篇
自动化技术   49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83篇
  2022年   599篇
  2021年   602篇
  2020年   444篇
  2019年   536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604篇
  2015年   552篇
  2014年   1197篇
  2013年   959篇
  2012年   922篇
  2011年   1002篇
  2010年   895篇
  2009年   823篇
  2008年   770篇
  2007年   689篇
  2006年   673篇
  2005年   689篇
  2004年   736篇
  2003年   647篇
  2002年   430篇
  2001年   368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87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埕东油田埕913断块沙三段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井点分析为基础,利用棱磁共振测井等资料,对埕东油田埕913断块沙三段储层岩石进行分类;应用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CT等资料,以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为重点,对其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CT分析,确定了储层孔隙度,为落实储量规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2.
以注气为基础的二次和三次采油工艺是延长水驱油藏开采期限和提高采收率的非常令人关注的方法。但是 ,为了优化总驱替效率 ,需要仔细研究注入策略。尤其要解决可能存在的水堵对采油的影响问题。因此 ,在储层条件下 ,在碳酸盐岩石上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以比较二次采油注气、三次采油注气和水气交替同时注入 (SWAG)的驱替效率。试验在复合岩心上进行 ,这些岩心是由在选定的岩石类型中精心选择的储层岩心栓组成的。操作压力低于最小混相压力(MMP) ,并且这一操作压力就是目前的储层压力。在油气开采过程中连续监测相交换 ,包括对采出气进行色谱分析。在试验条件下 ,从三种类型的试验中获得的最终采收率非常高 ,并且相当接近 (与注气顺序无关 )。观测到的低残余油饱和度 (Sorg)值与气对油的黏滞驱替和在油和气之间出现的相交换的竞争过程是一致的。由于注入气的性质 (来自一级分离的富气 ) ,必须考虑冷凝 /汽化过程。通过控制水相的流度 ,SWAG加快了采油的速度 ,因此通过黏滞驱替提高了驱替效率。研究了流体描述 (EOS ,即状态方程 )和三相相对渗透率模型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枣35断块沙三段玄武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质、地震、测井及试油试采等方面入手,并采用新技术,对自来屯构造枣35断块沙三段玄武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为该区下一步勘探、开发及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利用岩石铸体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一堡子湾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储集岩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和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储集岩为细粒的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颗粒呈次棱角状,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一较好;经历了压实、胶结、压溶和溶解等一系列成岩作用;储集岩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在以上研究基础上,结合压汞分析、孔隙组合分析,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认为,长4+5储层可分为4类,研究区以Ⅱ、Ⅲ类(中等一差)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75.
1.流体动力引起的微粒运移 Guesbeck和Collins通过流动试验发现,对一定的砂岩储层存在一定的临界流速虬,当润湿相流体的流速大于此值时便引起微粒运移损害。一般砂岩储层的临界流速为0.004~0.25cm/s.Berea砂岩的临界流速为0.007cm/s。  相似文献   
76.
最近在Veracruz盆地一个处于开采中后期气田进行的地震勘探,提供了研究深水砂岩储层(由浊积瓣与河道复合体组成)岩石性质的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用常规的层与时窗提取属性技术,成功地使储层的几何形态显像。根据几套地层单元,我们描述和绘制了多次试验和选择的直接烃类显示图。测井曲线上的含气砂岩与阻抗的突然下降有关。在此次研究中,根据地震资料,一种多属性分析用来预测纵波(伪声波)。用两种技术去测定统计数字:线性回归和概率神经网络(PNN),(Hampson等,2001年;Leiphart与Hart,2001年)。由于训练PNN在目的层作出较为成功的拟合,所以这两种技术产生了很好的预测结果。在Rayner,Hunt和Gardner方程的基础上产生纵波速度来计算孔隙度。孔隙度数据体的计算结果导致了储集层的孔隙度变化范围的定量估算。  相似文献   
77.
本文提出了凹型压力恢复曲线的一阶导数图版和二阶导数图版。综合使用这两种导数图版,提高了匹配的精度,使匹配结果准确。无量纲起始压力梯度D很难确定。本文提出的两种导数图版综合匹配法能准确确定D值,是致密储层动态评价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8.
陕甘宁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陕甘宁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碳酸盐岩储集层属于古岩溶型,主要储集空间是溶蚀孔洞。本文根据古岩溶成因及发育特征,利用毛细管压力曲线、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及物性分析资料,综合研究了碳酸盐岩储层参数及其分布特征,探讨了孔、洞、缝组合关系并划分出4种储层类型,判别了储层的有效性,为天然气勘探及储量计算提供了地质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9.
非均质地层中岩性、孔隙度、裂缝及胶结物等的横向、纵向分布都不一致,常规电缆测井及LWD仪只能测出岩性的大致特征;电缆密度仪探测源及接收器前面附近地层;而LWD密度常被看成是井眼四周的最高密度读数。在非均质地层中上述这两种常规密度仪只能给出不全面的岩性及不确切的孔隙度。当应用方位角随钻测量密度仪测量井眼周围四个方位角象限内岩性及孔隙度时,则可更精确地表征储层特征。新型密度仪以及高分辨率侧向电阻率仪,可提供探测小规模区域及垂直储层特征分布的垂直分辨率,使测量结果更接近岩心数据。正如现场实例所示,我们比较并评价了高分辨率LWD测井仪响应与高分辨率电缆测井仪以及电缆密度仪的响应与岩心数据。通过比较得出由于三种不同设计仪器探测的岩石体积不同,因而所测得的体积密度差异高于0.22g/cc。高分辨率电阻率上显示出了富铁矿区范围并划出了具体位置(团块)。应用此新型LWD测量所得出的非均质性可用来提高储层模拟质量以便更好估算储层产出量。  相似文献   
80.
本文实践总结出了我局油、水层解释的三种定性解释方法:与纯水层对比的邻水法、井间曲线对比的横向对比法、电阻率系列的径向电阻率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