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3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2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71篇
化学工业   3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52篇
矿业工程   32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21篇
水利工程   30篇
石油天然气   1935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是四川盆地西部地区最后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发育的礁滩等沉积微相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为了探讨马鞍塘组滩、生物礁及礁滩组合的发育及分布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有关的钻井和野外资料,发现马鞍塘组厚度、岩性和沉积特征等在短距离内横向变化较大;新发现在孝泉—汉旺地区马鞍塘组底部发育有一北西向的砂屑滩;川西坳陷中部晚三叠世卡尼期的沉积相主要为同斜缓坡中的砂屑滩、鲕粒滩、生物碎屑滩和生物礁微相。除砂屑滩外,鲕粒滩、生屑滩和生物礁(点礁)微相都沿龙门山呈北东向发育,卡尼期末的沉积相为滨海潮汐相。  相似文献   
972.
四川盆地北部环开江—梁平海槽区带长兴组生物礁气藏是四川气田未来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生物礁气藏系成因较复杂的岩性圈闭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受地质认识程度、地震资料品质及处理解释技术的局限,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和圈闭预测有着较大的难度。长期以来,对海槽东侧高峰场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气藏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这对海槽东侧生物礁气藏滚动勘探开发部署决策有较大的影响。从沉积相、储层特征、地震响应特征以及气藏动态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高峰场地区位于开江—梁平海槽东侧的碳酸盐缓坡相带,峰X井、峰Y井和峰Z井分别钻遇了两个规模较小的点礁,礁体规模有限。高峰场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属于小型的中深埋深、高压无水干气岩性圈闭气藏,在该区内进行生物礁气藏专层井勘探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谨慎部署。  相似文献   
973.
四川盆地中部安岳气田震旦系灯四段气藏为例,针对强非均质性气藏早中期产能主控因素和开发优化技术对策不明确的主要问题,研究了气井产能主控因素的科学内涵,提出了不同阶段产能主控因素的核心要素及主要研究条目,并以6类气藏典型渗流模式为基础,明确了早期、过渡期和稳定期的产能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井位平面部署、靶体位置、改造工艺、生产井制度优化4个方面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产能主控因素是指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条件,其不同开发阶段的研究对象和侧重点不同,核心要素是落实储量基础、改造区及远井区的渗流能力,主要研究条目是优质储层的关键指标及地震响应、专项试井解释等;②灯四段气藏早期、过渡期以及稳定期产能分别受优质储层发育和储层改造后裂缝系统搭配,远井区供气能力以及剩余动态储量控制,并明确了优质储层的电性特征、改造后试井及施工曲线特征、平面非均质性特征、剩余动态储量变化特征对于早中期不同阶段产能的影响;③通过实施开发优化技术对策,取得了单井产量的突破,新工艺井平均绝对无阻流量为直井的2.3倍,已投产井稳产比例从80.5%增加至95%,油压递减速度减缓,基本满足开发方案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形成系统的早中期产能主控因素及开发优化技术对策,为超深层强非质性碳酸盐岩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74.
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大量单井及野外露头资料的分析,依据岩性、电性、古生物特征等,确定川中、川南寒武系各层组的对应关系,提出川中—川南寒武系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新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四川盆地中南部寒武纪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特征.研究表明,川南九老洞组基本对应川中的筇竹寺组,川南遇仙寺组基本对应川中沧浪铺组、龙王庙组、高台组,川南与川中洗象池群基本对应.川中—川南寒武系自下而上分为筇竹寺组、沧浪铺组、龙王庙组、陡坡寺组和洗象池群,长期受加里东运动形成的古隆起控制和影响,经历了滨岸—陆棚、局限台地—蒸发坪—陆棚染潟湖、局限台地等3个演化阶段.龙王庙组和洗象池群的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岩溶白云岩等是该区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975.
四川盆地普光气田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气田,具有高含硫化氢、中含二氧化碳、气藏埋藏深等特点,气田开发的投入产出关系有其特殊性,而目前对类似气藏投入产出特征的相关报道较少,研究认识其投入产出关系对于编制气田开发方案、确保气田开发取得最佳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该气田开发过程中投入产出的构成及其特征的分析,论述了钻井投资、采气工程投资、地面建设投资、净化处理厂投资及公用工程投资与气田开发的产量和井数的数学关系,分析总结了气田开发中边际产量和边际效益的递减规律,建立起了气田开发收益与井数和产量的关系模型,认识到了普光气田开发的产出和投入的非线性变化关系。利用这一规律,论证了普光气田开发的合理采气速度为4.4%,经济合理井距在1 000 m左右,新井最低产量界限为(36.7~40.9)×104 m3/d,单井控制储量为(30.3~34.0)×108 m3。该研究成果为普光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76.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对震旦系成藏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大川中地区近期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结合钻井与盆地周边露头资料,探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不同时期不整合发育特征,研究古隆起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发育震旦系不整合、古生界不整合、中生界不整合等重要区域不整合,根据不整合发育特征和剥蚀量,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雏形期、发育期、稳定埋藏期和调整定型期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古隆起构造演化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整合控制了与古风化壳有关的古岩溶储集层的发育;古隆起构造演化控制了有机质热演化及油气运聚过程;古隆起形态变迁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形成与消亡。  相似文献   
977.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为构造背景下的岩性圈闭气藏,利用地震资料研究不同岩性组合、划分出不同的地震相带,将有助于预测无井区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其展布。考虑到研究区范围广、地震测网间距大的实际情况,选用了“相面法”来进行地震相分析,即主要从反射结构、反射波组的振幅、频率、相位、连续性、时差和反射外形等属性来研究须家河组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其平面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须二段上部,一种表现为弱振幅、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主要代表的是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叠置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另一种地震反射特征则表现为较强振幅、断续反射,为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水上分支河道及河道间湾;须二段下部平行、亚平行、强振幅、较连续反射上超地震相主要为一套楔状体。②须四段地震相一种为平行、强振幅、断续至连续反射地震相,为三角洲平原亚相的水上分支河道及分流间湾;另一种为弱振幅、平行、亚平行反射地震相,为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③区域地震大剖面资料显示须六段厚度呈南厚北薄之势。  相似文献   
978.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属典型的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有效储层的识别、储层参数的计算与流体类型的判别存在着较大困难。为此,将核磁共振测井处理结果与岩心分析数据相结合,用谱系数法重新建立了毛细管束缚水孔隙度计算模型,将计算绝对误差控制在0.5%以内;利用岩心分析数据对核磁共振渗透率模型进行了优化,提高了渗透率计算的精度;结合Archie公式,得到了该地区的自由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在准确计算储层参数的基础上,结合试油数据建立了储层识别标准:有效孔隙度大于6%,渗透率大于0.05 mD为有效储层;自由水饱和度均值小于10%,极大值小于15%为气层;自由水饱和度均值高于15%,极大值高于20%为水层。对5井次11个储层段进行统计的结果表明,其有效储层的识别结果与试油结果相吻合,流体类型判别符合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979.
气井、小环空间隙等特殊井况下的固井质量缺陷在生产中常见,严重困扰了开发技术措施的实施。近年来,在提高气井固井质量的研究与应用上,能改善环空钻井液顶替效率和水泥浆性能的特殊固井装置备受关注。为此,基于流体自激震荡理论,结合模拟实验测试结果,优化设计并研制了一种井下大排量低频自激震荡方式的可钻型水力脉动发生装置:外径177.8 mm,工作压差0.5~1.5 MPa,工作排量25~30 L/s,压力脉动输出频率约10 Hz;连接结构采用圆螺纹套管接箍卡装方式;牙轮钻头、PDC钻头易钻。并在四川盆地安岳区块Φ177.8 mm尾管固井中得到成功试验与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工作稳定可靠,固井质量显著提高。该装置首次被应用于井眼待继续加深的中间套管固井,拓展了振动固井技术在提高油气井固井质量中的工程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80.
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开发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北美页岩气主要形成于海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相比,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页岩气具有赋存于陆相及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的特点,是未来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新的重要领域。为此,综合应用野外地质剖面勘测、岩心及其测试分析资料,对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含气特征及可采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下侏罗统自流井组的河、湖相泥页岩具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保存条件好、脆性矿物含量高的特点,有利于页岩气的成藏和压裂改造。通过老井复查和常规兼探,已在川东建南、涪陵地区和川东北元坝地区自流井组,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泥页岩中获得良好的天然气显示和工业气流。结论认为: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与北美海相页岩气形成条件相当,优于圣胡安盆地海陆过渡相Lewis页岩,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初步优选川中阆中-平昌、三台-广安,川东南涪陵-长寿为自流井组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川西孝泉-新场、川中三台-广安为须家河组(须五段)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