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0篇 |
免费 | 96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篇 |
综合类 | 85篇 |
化学工业 | 100篇 |
金属工艺 | 22篇 |
机械仪表 | 18篇 |
建筑科学 | 105篇 |
矿业工程 | 152篇 |
能源动力 | 23篇 |
轻工业 | 8篇 |
水利工程 | 176篇 |
石油天然气 | 588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2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2篇 |
冶金工业 | 20篇 |
原子能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为对比砂岩人造岩心与天然岩心在封堵、伤害和酸溶等方面的特性,开展了动态岩心流动实验和静态实 验.动态岩心流动实验评价结果表明:天然岩心和人造岩心对调剖剂的堵水率均在99.3% ~ 100.0%,耐冲刷性能均在98.8% ~ 100.0%;完井液伤害规律为完井液1伤害率最小,完井液3伤害率最大,完井液2伤害率介于2者之间;压裂液伤害规律均为低伤害压裂液伤害率最小,常规胍胶压裂液伤害率最大,常规改性胍胶压裂液伤害率介于2者之间;酸化液酸溶规律为人造岩心渗透率提高率均低于天然岩心,渗透率提高率均为土酸最高、复合酸次之、盐酸最低.静态实验评价结果表明:天然岩屑和岩末在5种酸液中的静态溶蚀率均比人造岩屑和岩末高.砂岩人造岩心在调剖剂封堵、压裂液和完井液伤害、酸化液酸溶实验中与天然岩心规律一致,可代替天然岩心进行采油工程措施部分室内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72.
基于岩石学、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定年等研究,就热液对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储集层幕式改造进行分析。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缝洞中充填多期中—粗晶鞍状白云石及其他热液伴生矿物,主要属印支期构造挤压及推覆作用下规模性高温、深部富镁卤水沿基底断裂/伴生裂缝等渗滤通道对早期灰岩/白云岩幕式改造的结果。富镁热液作用时间主要为中—晚三叠世,其次为燕山运动中晚期及喜马拉雅期,热液改造导致了硅质及方解石充填。热液白云石化作用受断层、热液性质、流动路径及围岩岩性等因素复合控制,作用效果以物性“平均化”为主,热液对早期厚层块状颗粒灰岩/白云岩以热液白云石化/热液重结晶作用、破碎角砾化及缝洞充填等改造作用为主;对早期薄—中层泥粒灰岩以压裂、顺层白云石化、溶蚀及伴生矿物充填等产生的溶蚀-充填复合改造为主。热液作用下的破裂缝及溶蚀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溶蚀孔洞与网状裂缝的有效连通可形成优质白云岩储集层;典型热液白云岩储集层发育于断裂附近1 km范围内,厚30~60 m,部分孔/洞-缝连通体系发育的热液白云岩储集层具备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3.
利用薄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等实验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不同沉积区页岩的沉积-成岩环境和主要成岩作用进行研究,重建其差异成岩演化过程。风城组沉积期碱湖中心区的页岩一直保持碱性成岩环境,早期(Ro<0.5%)以碱盐矿物(含钠碳酸盐)及钾长石自生为主,晚期(Ro>0.5%)以硅酸硼钠石交代碱盐矿物为主。湖盆边缘缓坡区页岩经历了弱碱—酸性成岩环境的转变,早期以硅质和含镁黏土矿物自生为主,晚期以长石和碳酸盐矿物溶蚀为主。过渡区的页岩经历了碱性—酸性成岩环境的转变,早期以白云石和沸石自生为主,晚期主要经历了长石和碳酸盐矿物的硅酸硼钠石化或硅化。碱湖页岩成岩早期的矿物自生作用差异性是控制页岩可压性的主要因素,而成岩晚期的差异性溶蚀作用是影响游离态页岩油含量的主要因素。碱湖的过渡区—边缘缓坡区的白云质页岩和粉砂岩可压性强,游离态页岩油含量相对较高,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甜点。 相似文献
74.
针对油气田开发中解除地层堵塞所用的工作液存在的成本高、功能单一等缺点,研制出了一种以高溶解性油作为内相、15%(ω)盐酸作为外相的新型水包油型多功能解堵酸液。当工作液进入到油层后,能够较强地同时解除无机垢、有机垢以及粘土造成的油层堵塞,具有药剂利用率高、施工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5.
76.
提出了抗裂性指数η,其值越大,抗裂性能越好.通过降低水泥的脆性系数,采用超量取代法掺用适量的优质粉煤灰,可获得低弹性模量、较高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变形值的高抗裂性能混凝土.混凝土的渗透系数随渗透时间的延长和水力梯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渗水时间的延长和渗透水压的增大,渗透水的pH值和电导逐渐降低,渗透水中总碱度减小,混凝土中孔隙逐渐被填塞,抗溶蚀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7.
正1勘察方法1.1测绘用一定比例尺的地质图作底图,通过点、线、面的观测和记录,查明或了解有关问题,没有地质底图时,用地形图做底图,进行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注意3点:1)充分利用遥感影像,提高测绘质量和效率,注意室内判释和野外验证的结合;2)向当地居民、单位调查了解有关情况;3)注意点、线的控制 相似文献
78.
针对四川盆地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微地貌"单元划分不系统、研究较为缺乏的问题,综合分析磨溪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论证并选取下寒武统沧浪铺组内部海泛面作为震旦系灯影组的上覆标志面,采用印模法恢复了震旦系顶面的古岩溶地貌。在此基础上,借鉴地貌学的经典坡位分类,结合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地貌的发育特征,建立了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微地貌的发育模式。优选坡度、剖面曲率、相对高程和长宽比4个参数,厘定各参数定量表征的标准,结合沟谷提取的分析结果,将磨溪区块划分为8类古岩溶微地貌单元,明确了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不同微地貌单元的发育特征,分析了不同微地貌单元中垂向岩溶风化带及溶蚀孔洞层发育程度的差异。研究表明,磨溪区块可划分为陡坡、坡肩、坡脚、残丘、坡顶、坡底、洼地和沟谷8类古岩溶微地貌单元。其中,残丘、洼地、坡顶和坡底在平面上呈低长宽比的似圆状、不规则状;坡肩、陡坡、坡脚和沟谷呈条带状。从坡肩、坡脚到坡底,各微地貌单元中的地表岩溶带和垂直渗流带厚度明显减小,水平潜流带厚度增大。溶蚀孔洞层在水平潜流带中的发育程度大于地表岩溶带和垂直渗流带中的发育程度,且水平潜流带厚度越大的部位其溶蚀孔洞层的累计厚度越大。坡底是有利于溶蚀孔洞层发育的微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79.
目的层系构造-埋藏史曲线对成烃、成储和成藏史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前人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剥蚀厚度、构造运动幕次等地质认识恢复的构造-埋藏史,因构造运动幕次认识的不同,地层剥蚀厚度难以恢复,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经历多旋回构造运动改造的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构造-埋藏史的重建。通过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镜下多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识别和成岩序列的建立、碳酸盐矿物U-Pb同位素测年和团簇同位素(Δ47)测温两项技术的应用,取得两项成果认识:(1)建立了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基于同位素年龄和Δ47温度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曲线,解决了前人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剥蚀厚度和构造运动幕次等地质认识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曲线不确定性的问题;(2)基于同位素年龄和Δ47温度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曲线,重新认识了灯影组气藏的成烃、成储和成藏史,指出该气藏经历了志留纪石油聚集、二叠纪石油聚集、燕山-喜马拉雅期天然气持续聚集和调整3个阶段。该案例揭示基于同位素年龄和Δ47温度约束的构造-埋藏史恢复方法不但适用于经历多旋回构造改造的深层碳酸盐岩构造-埋藏史重建,而且在成烃、成储和成藏研究中具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溶蚀型白云岩储层发育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为一套深灰色粉晶、细晶白云岩,且发育有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溶蚀孔隙。尤其在肖尔布拉克组顶部附近,顺层发育良好的溶蚀孔,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基于野外观察和显微镜下观测,并结合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研究分析,发现该区白云岩的溶蚀作用具有多类型,多期次和溶蚀流体多样化的特点。该组的溶蚀作用可以划分为顺层溶蚀、白云岩充填再溶蚀、粒间溶蚀及表生溶蚀等4种类型。顺层溶蚀主要沿层理发育,溶蚀孔直径大小为几毫米,大多溶孔内壁有白云石充填。充填白云石较基质白云石更富含Fe,Mn,Na和Ba等元素,显示其与深部热流体的密切关系。充填白云石亦有发生再溶蚀现象,乃至发生再次沉淀,对已有孔隙进行改造。溶蚀沉淀物富含S,Si,Sr等元素,指示流体成分比较复杂,来源也具有多样性。另外,局部可见颗粒白云岩发生溶蚀,有些地方具有表生溶蚀作用的特点,对白云岩储集空间的发育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