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83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502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973篇
化学工业   2097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311篇
矿业工程   782篇
能源动力   108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269篇
石油天然气   11525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1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77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15篇
  2022年   433篇
  2021年   545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12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970篇
  2013年   918篇
  2012年   942篇
  2011年   804篇
  2010年   788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834篇
  2007年   719篇
  2006年   674篇
  2005年   700篇
  2004年   782篇
  2003年   754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65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石油化工应用》2019,(10):16-20
目前常用的计算产量递减率的方法中,Arps公式不能反映不同含水阶段油气藏递减规律,理论方法太理想化,考虑的影响因素太少。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对各因素进行敏感性和显著性分析,再结合数学方法,最终建立了渤海稠油油藏不同含水阶段自然递减率多因素递减模型。结果表明,运用此模型可以对不同含水阶段的自然递减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结果基本符合油藏实际。所研究的成果丰富了目前递减规律理论研究方法,对今后的稠油油藏递减规律理论研究和油田实际生产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石油机械》2019,(12):75-81
白豹油田B区块为中高含水期的特低渗油藏,存在水驱动用程度不均、油藏含水上升快以及油井见水原因复杂等问题,常规调驱方法有效率低、有效期短。鉴于此,以B区为先导试验区,采用室内试验和矿场实施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特低渗油藏聚合物微球的调驱机理、最优工艺参数及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调驱机理主要包括封堵性、膨胀性和滞留性等3个方面;特低渗油藏聚合物微球调驱的最优粒径为100 nm,含水质量分数较低、产油量不大的井组最优聚合物微球质量分数为0.2%,高含水井组最优聚合物微球质量分数为0.5%,最佳注入时间为5~7个月;B区聚合物微球调驱投入产出比可达到1.77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及类似特低渗油藏后续调驱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3.
提高储层压裂改造效果对经济有效开发致密油藏至关重要,评价压裂改造效果需要考虑复杂裂缝网络分布特征。基于微地震数据,采用分形随机缝网生成算法反演得到了次生裂缝分布特征,考虑压裂水平井近井地带的物性变化,建立了压裂水平井多区渗流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求解。基于该模型研究了次生裂缝复杂程度对流体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次生裂缝复杂程度对整个流动阶段均有较大影响,分形维数越大,产油量越高;改造带宽越大,拟稳态窜流早期线性流、双线性流持续时间越长;次生裂缝分布的压裂改造区域是生产早中期的主力区域,其产油量贡献度也最大;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增大改造区域体积,并使与改造区域不相邻区域的体积最小,以提高生产井的早期产油量、最大程度地提高储层采收率。研究结果可为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效果评价及压裂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鲁克沁油田东Ⅱ区属于深层超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开采技术在该类油藏中无应用先例,也缺乏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的理论性支持。文中针对深层超稠油油藏条件下的相态和流体特性,对多元热流体的开采机理进行研究,完成了超高温高压PVT实验、一维驱替实验及二维三维吞吐实验,认识了超稠油溶解多元热流体体系内单一气体组分和混合气体组分的黏度变化规律、多元热流体温度及稠油含水率对降黏效果的影响情况、多元热流体与其他驱油介质驱油的规律,以及多元热流体最优注入参数确定及水平井吞吐开采特征。该成果适用于深层、超深层超稠油应用多元热流体开采技术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生产压差调控策略对气顶边水窄油环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提高该类油藏的采出程度,以海上某气顶边水窄油环为原型,根据相似准则设计了大型三维物理模型,进行了水平井生产压差不同调整时机和调整方式的生产实验,分析了生产压差调整时机和调整方式对气顶边水窄油环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气窜后增大生产压差,采出程度从28.32%提高至约40.00%;气窜持续一段时间后增大生产压差要优于刚发生气窜时就增大生产压差,采出程度可提高2.09%;单阶梯增大生产压差方式的开发效果要优于多阶梯增大生产压差方式,采出程度可提高2.47%。研究表明,气顶边水窄油环气窜后生产一段时间再单阶梯增大生产压差,是提高该类油藏采出程度的最优策略。海上某大气顶边水窄油环采用该生产压差调整策略调整生产压差,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6.
英东油田是柴达木盆地单个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物性最好、开发效益最佳的整装油气田。通过对英东油田的地质再认识,对成藏条件及技术难题进行了攻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英雄岭地区位于柴西地区茫崖生烃凹陷,油源条件丰富,新近系油砂山组以宽缓的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为主,砂、泥岩纵向交替出现,砂体分布广泛且物性较好,泥岩为主要盖层,与古近系优质烃源岩形成一套完整的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英东地区的大型滑脱断层沟通了古近系优质烃源岩和中、浅层构造圈闭,使早期聚集的油气藏发生调整,同时后期形成的油气持续运聚,深、浅层断裂形成"接力式"输导,在浅层晚期形成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中、浅层断层具备良好的侧向封堵性能,有利于油气的保存。针对英东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油藏特征,形成了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为落实油气勘探目标奠定了基础。针对英东油田含油气井段长、流体识别难度大等问题,建立了长井段多油气水系统油藏开发模式、多条件约束复杂断块地质建模技术。通过明确英东油田的成藏机理,攻克工程复杂关键技术,为实现英东油田的高效开发和增储上产提供了重要的地质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7.
针对致密油藏长水平井自然能量开发后期如何补充能量的难题,在致密油藏注水吞吐采油机理、可动油定量评价和矿场试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平井注水吞吐的选井条件和技术政策:①初期产量较高、含水较低、有一定稳产期的水平井实施注水吞吐效果较好。②从经济性和储层非均质性两方面考虑,若水平井单段人工裂缝破裂压力差异小,则采用经济、操作简单的笼统注水吞吐方式;若水平井单段人工裂缝破裂压力差异较大,采用分段注水吞吐方式能够较好提高段间注水波及面积,缺点是成本较高。③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致密油自然能量开发转注水吞吐补充能量时机为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降到原始地层压力的60%;注水吞吐注水后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达到原始地层压力的110%;单段注水速度为10~20 m3/d;焖井时间为10~13 d (1 000 m3注水量);开井后水平井百米日产液量为1.5 m3/d。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的50多个井组开展了致密油水平井注水吞吐试验,有效井组的比例达到了约70%,平均井组增油量为610 t,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8.
为解决相渗曲线合理性分析的技术难题,从渤海油田大量的相渗曲线基础资料出发,通过分析相渗曲线的曲线形态,统计油相指数和水相指数分布范围,开展相渗曲线端点值与空气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并建立一套由"曲线形态分析法"、"油相指数和水相指数分析法"、"端点值分析法"组成的海上油田中高渗透率砂岩油藏相渗曲线合理性综合分析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能够指导矿场技术人员分析相渗曲线的合理性,可确保油藏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L油田为薄互层砂岩油藏,目前处于中高含水期,且新钻调整井投产初期递减严重,月递减率达4.9%,远高于理论递减值,造成数模拟合和产能预测难度大。为此,在精细油藏动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钻调整井水淹测井解释结果和随钻测压等资料,分析各类储层在不同生产时期的动用状况,总结薄互储层动用规律,并结合渗流力学原理,通过ROCKTAB关键字在数模中引入地层传导率因子与地层压力降关系,以相似表征薄互储层动用指数递减规律。结果表明,调整井钻遇的薄互储层初期对产量有贡献,后期产量减少甚至部分储层无产量。该成果在该油田老区综合调整钻前井位优化中得到应用,提高了老井拟合精度,并有效地指导了开发井配产和指标预测。  相似文献   
110.
为了适应高温高盐裂缝型油藏的复杂地层情况,研究了一种AM/AMPS(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耐温抗盐凝胶堵水调剖体系。确定了最优配方为1.0%AM/AMPS+0.1%乌洛托品+0.1%对苯二酚+0.3%硫脲+0.5%PA纤维,考察了该凝胶体系的成胶时间、成胶强度和脱水率,并探讨了该体系的热稳定性和抗盐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凝胶体系具有很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在140℃、模拟油田地层水环境中成胶时间大于15h,凝胶强度保持在G级(目测代码法),120d脱水率小于2%。岩心封堵实验结果表明,该凝胶体系堵水率达到99.70%以上,堵油率小于6.00%,具有优良的选择性。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堵水调剖效果。该凝胶体系为高温高盐裂缝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