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1篇
  免费   1935篇
  国内免费   1496篇
电工技术   250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623篇
化学工业   773篇
金属工艺   528篇
机械仪表   284篇
建筑科学   2380篇
矿业工程   1815篇
能源动力   187篇
轻工业   170篇
水利工程   805篇
石油天然气   4965篇
武器工业   60篇
无线电   39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52篇
冶金工业   271篇
原子能技术   105篇
自动化技术   1738篇
  2024年   230篇
  2023年   687篇
  2022年   798篇
  2021年   782篇
  2020年   718篇
  2019年   701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531篇
  2016年   583篇
  2015年   661篇
  2014年   853篇
  2013年   783篇
  2012年   855篇
  2011年   816篇
  2010年   764篇
  2009年   737篇
  2008年   780篇
  2007年   672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485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49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章对振冲法首次用于加固松砂坝壳试验中所观测到的振动孔隙水压力做了系统地整理分析,得出如下初步结果:振动孔隙水压力Uam与振源距离R及液化度Ld与水平距D均以幂函数形式衰减;振动孔隙水压力Uam与振动加速度am,液化度Ld与振动加速am及液化度Ld与相对密度Dr均以幂函数形式增长。分析还得出,“起始液化”和“完全液化”时的振动加速度分别为0.4g和0.9g;以及停振后剩余超静孔隙水压力Uar的消散  相似文献   
32.
潮水盆地北部亚盆地中侏罗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针对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实际,将湖水盆地北部亚盆地中讲罗统龙凤山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2个二级层序.通过系统的沉积体系及沉积淀化分析,发现从一个三级层序到另一个三级层序,或物源区有很大变化,或沉积作用方式发生变化;物源区随时间的变化,反映了构造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3.
用进汞和退汞毛管压力资料计算相对渗透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一种理想岩石孔隙结构模型和流体在水平圆管中层流流动的理论,利用岩石进汞和退汞毛管压力资料推导出计算岩石渗透率的公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岩石的润湿性和饱和历史,推导出计算相对渗透率的公式,为油田开发设计和油气采收率预测中相对渗透率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实例计算表明,用该公式计算的相对渗透率和实测的相对渗透率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34.
从不稳定试井Horner曲线形态分类入手,结合油藏动态特征对油藏储集层流动系统进行分类,并初步确定出各类流动系统的特征参数及其相应的开采特点。根据不稳定试井Horner曲线形态,可以把相应的储集层流动系统划分为三大类(孔隙流动系统、双重介质流动系统、裂缝流动系统)五个亚类。特别提出了双重介质孔缝串并流动系统组合模式。这无论对新区开发方案的编制,还是老区开发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双河油田砂砾岩渗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约友 《河南石油》1994,8(3):14-21
  相似文献   
36.
用试井方法确定注水后地层渗透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港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高含水油田占73%,开发初期的一些参数已不适合现在开发的需要。研究出一套用试井方法确定注水以后地层渗透率变化的方法,对大港油田的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沁水盆地北端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富集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层气的富集与储层特征密切相关,并受地质条件的制约。在详细研究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富集机制的基础上,对沁水盆地北端煤层气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煤岩、煤质、煤体结构及孔渗性、吸附性的观察和测试显示,该区煤层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局部发育构造煤,裂隙较发育,吸附性能力强,含气量高,含气饱和度偏低,适合煤层气的开发。该区煤层气的富集主要受控于热演化史和埋藏史。在区域变质的背景上,叠加了岩浆热变质作用,生气强度大。另外,煤层的埋深、顶底板封闭性及水文地质条件都会影响煤层含气量的大小,煤层气富集是多因素有效配置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
山西板内构造区划体系及控煤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研究了山西煤田构造的特征和规律,根据板内构造动力学特征和构造地层结构将山西省境内板内构造划分为4个Ⅲ级单元,8个IV级单元,26个V级单元。对山西6大煤田的控煤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综合论述,指出山西煤田构造的形成演化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相似文献   
39.
英布鲁砂岩属孔隙-层面节理岩体介质,具有强渗透性和各向异性,地下水总体表现为孔隙潜水性质。坝基无明显相对弱透水层,但存在明显水平与垂直方向的渗透性差异。坝基强渗流及其产生的渗透破坏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而如何系统深入认识其水文地质特性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江汉平原印支期以来的盆山耦合关系及下古生界油气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构造地质学和油气系统理论,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技术为手段,研究了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与周缘造山带的耦合关系,探讨了江汉平原的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及周缘经历了挤压、拉张、挤压3次大的构造应力场的转换,使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的盆地具有改造盆地的特点;一方面强烈的抬升、剥蚀使早期聚集的油气经历改造和再分配、再聚集过程,另一方面燕山期构造活动使逆冲推覆构造成为该区重要勘探领域。综合分析表明,位于台、盆转换带的宜昌-珂理-簰州区带是目前江汉平原及周缘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