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8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4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8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孢粉资料定量研究古气候的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蓉  沈后 《石油学报》1992,13(2):184-190
长期以来,在研究古气候时,通常采用定性方法.本文以周口盆地东部、合肥盆地、南陵盆地和苏北盆地西部天长地区为例,尝试利用计算同一景观条件下植物的喜热系数和旱生系数的方法研究古气候,所得的结果与其它有关资料的定性分析基本一致,证明定量法研究古气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2.
岔路河组原称砂砾岩段,分布于伊通至舒兰地区.山灰绿色泥岩与杂色砂砾岩组成,厚200~500m.本组含丰富的孢粉化石,以两气囊松科和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高为特征,确立其地质时代为中新世晚期.建组剖面为万参1井,井段为32.0~288.5m.本组与上覆第四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下伏下第三系万昌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13.
研究了蒙、甘、青地区侏罗纪孢粉组合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该区侏罗纪7个孢粉组合,其中早侏罗世3个(P rotocon if erus-T aen iaesporites组合、O smund acid ites-Chasm atosporites-D isaccites组合和C lassopollis-Cyath id ites-Cycadop ites组合)、中侏罗世3个(Cyath id ites-Quad raecu lina-Cycadop ites组合、Cyath id ites-Ca llia lasporites-P inuspollen ites组合和C lassopollis-Cyath id ites-Inap erturop llen ites组合)和晚侏罗世1个(C lassopollis高含量组合)。综合利用孢粉植物群、孢粉亲缘植物古生态、沉积组合特征等,探讨了侏罗纪古气候格局及演化规律,指出早中侏罗世古气候总体温暖湿润,晚期发生一次干热化事件,中侏罗世晚期气候较炎热干旱,到晚侏罗世干热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全区处于炎热干旱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14.
海拉尔盆地早白垩世孢粉古气候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孢粉数据指示:早白垩世铜钵庙组下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草丛,属于湿润的暖温带气候;铜钵庙组上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草原、灌木丛,属于湿润的南亚热带气候.早白垩世南屯组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属于半湿润的暖温带气候.早白垩世大磨拐河组一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混交林,属于湿润的暖温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草原、疏林,属于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早白垩世伊敏组一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混交林、灌草丛.属于湿润的南亚热带气候,伊敏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灌草丛,属于湿润的南亚热带气候,伊敏组三段中下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灌木丛,属湿润的热带气候,伊敏组三段上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混交林、灌木丛,属于湿润的热带气候.上述各组段的孢粉古植被和古气候特征可作为海拉尔盆地地层对比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115.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绥D2井地层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三江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一中生代形成的断陷盆地,盆地内中生代地层发育。通过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绥D2井孢粉化石的系统研究,在380.15-512.30m井段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计有58属98种,新建了Cyathidites-Asseretospora-Classopollis组合,这一孢粉化石组合体现了中侏罗世孢粉植被特征。依据新发现的孢粉化石资料,对绥D2井井下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将完井地质总结报告中原定为上侏罗统东荣组的上部(366.40-380.15m) 划归为中新统富锦组,将原定的东荣组下部(380.15-398.50m)及原定的石炭-二叠系浅变质岩段(398.50-512.30m)厘定为中侏罗统绥滨组。中侏罗统绥滨组在断陷内的发现,对重新认识三江盆地构造发展史、沉积演变史,进而推导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6.
花粉壁的构造提供了若干在系统发育上有用的特征 ,其中外壁的层次、结构以及纹饰是基本的。近年来由于薄切片技术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许多先前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的微观特征 ,包括花粉外壁的层次、结构等方面的微观差异都被清晰地揭示出来 ,从而为某些疑难类群的分类划界和系统位置提出了颇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透射电镜在孢粉学和植物分类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原来的透射电镜的单一的制样技术 ,处理样品程序多 ,周期长 ,大大妨碍了人们对透射电镜的使用。近年来 ,作者用透射电镜观察植物孢粉时 ,摸索出几种制样技术 ,具体…  相似文献   
117.
对酒西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缺乏系统认识,并对其沉积古环境的认识也存在争议.通过对红柳峡地区下沟组烃源岩的孢粉相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系统分析,研究烃源岩有机质母质来源、生烃潜力及其沉积古环境特征.结果表明红柳峡地区下沟组发育孢粉相A(植物碎屑—无定形组合),B(无定形组合)和C(植物碎屑组合)3类孢粉相,并且以孢粉相...  相似文献   
118.
孢粉化石的研究与石油勘探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石油勘探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石油钻探所取的岩心比较小,大化石往往不易发现,而孢粉化石个体微小,数量众多,其种类和组合特征常用来判断地层的沉积环境和地质时代;同时原油中也可能含有孢粉化石,可以据其推断石油运移的路径,寻找新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119.
将古生物中的孢粉热变指数、沉积有机质类型和井中油气化探技术中的酸解烃甲烷/重烃值,通过两种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对松辽盆地南部DB-6井的晚白垩世烃源岩类型进行油气评价。据孢粉热变指数和有机质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明水组、四方台组、嫩江组二段和青山口组成熟好,有机质类型也好,有利于生油;嫩江组四―五段成熟好,但有机质类型较差,较利于生气;姚家组成熟度高,有机质类型也差,较利于生气。据井中油气化探资料,应用酸解烃的甲烷/重烃值,对烃源岩类型和生烃性质判别,其结论与孢粉颜色指数和有机质类型所得结论大致相同,嫩江组二段及青山口组为较好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0.
松辽盆地T4界面为区域性不整合面,是区域地层对比的明显标志,而双辽断陷该界面的不整合特征并不明显,为该断陷的地层对比划分带来一定难度,前人把T4界面划在一强振幅,高连续的地震同相轴上,使该断陷的沉积特征与区域沉积特征存在矛盾。本次通过古生物资料分析,把传统的界限下移,这样就打破了前人认为该区登娄库组地层只发育有紫红色泥岩这一认识,该区登娄库组地层同样存在有暗色泥岩,与区域上的登娄库组地层的特征一致。这一研究成果为松辽盆地南部深部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古植被与古气候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拓宽了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