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8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4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5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海洋石油》2013,(4):19-23
东海盆地某油气田A井钻遇古近系平湖组P层为一套灰绿色含砾细砂岩。对此层中的微量元素、古生物资料、粒度特征以及测井资料的分析表明:沉积物中的硼元素含量较低,Sr/Ba比值小于1,Fe/Mn比值远大于5,这些指标反映沉积水体为淡水;同时,Ni/Co比值大多数介于2.55之间,而V/Ni比值大于1,指示研究层位沉积于还原环境中。该层沉积物中,蕨类孢子含量极高,花粉组合以阔叶类木本为主,且含较多喜暖湿针叶类花粉,说明当时盆地周边区域气候大致相当于现代亚热带气候,较温暖且偏湿润。A井P层中,砾石具近源快速堆积特征,泥岩属较深水沉积,岩层粒度具浊积岩特征;结合空间岩性展布状况可以判断,P层沉积相属于温暖湿润气候下的淡水近岸水下扇相。  相似文献   
82.
三塘湖盆地晚二叠世芦草沟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为一套以灰色泥岩为主的浅湖半深湖相沉积。泥岩中产丰富的孢粉化石,计有 26属 28种。经研究表明,芦草沟组孢粉组合是以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蕨类植物孢子含量很低为特征。Cordaitina,Hamipollenites,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ites,StriatopodocarpitesAlisporites等花粉在组合中占主导地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比,芦草沟组的地质时代属晚二叠世早期;孢粉颜色反映当时的古地温应为 60~110℃,有机质演化属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83.
在碳酸盐岩陆缘深斜坡,风暴浪击面附近沉积的上侏罗纪地层的岩性相对一致[1],使用沉积学标准是很难识别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因此,当利用经典层序地层方法很难划分层序界面时,尝试利用综合相、层序、稳定同位素和孢粉相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深水斜坡碳酸盐岩的层序,以提高对其沉积过程和古环境改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4.
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综合运用地层学方法,依据岩石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等资料概括梨树断陷深层地层岩、电、震及古生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85.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中孢粉学在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孢粉能够准确的表现出地层时代,对划分不同时代的地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孢粉相较其他微体化石,具有数量大、分布广泛等特点,对其进行研究及对比分析是划分石油存储地区不同地层较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孢粉与石油较为紧密的联系使之在石油地质勘探的工作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简单阐述了孢粉学的基本内容、作用及根据孢粉判断原油的油源及运移路径、层序地层划分及其生烃潜力,为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6.
《新疆石油地质》2012,33(3):399
詹家祯,男,汉族,高级工程师,1943年10月生于浙江省衢州市,1967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地层古生物专业,次年被分配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1971—1983年,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南疆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化验室从事孢粉化石鉴定。1983年6月调到新疆石油管理局勘  相似文献   
87.
秦岭及黄土区现代栎林的孢粉组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秦岭及黄土区六种栎林的表土孢粉分析,探讨了不同栎林孢粉组合的差异。资料表明,六种栎林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花粉和蕨类孢子组成和数量方面均有一定差异。根据,我们选出了37个科属的标签和为定量判别的依据,提出了定量判别不同栎林的标准。  相似文献   
88.
对泰国北部煤层和油气源岩中类脂组的研究表明,其显微组分可能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9.
采用高温、高压热模拟技术对孢粉和藻进行成烃机理的对比研究,认为松粉产油潜量、产气量和产液态烃量均高于盘星藻和蓝藻。实验表明:①在各自的模拟最高温度点时,松粉的气体产率(458.80mL/g)高于盘星藻(373.11mL/g)和蓝藻(348.00mL/g),并且松粉产出气体中的甲烷气也多于盘星藻和蓝藻;②松粉的液态烃产率高于盘星藻和蓝藻,是盘星藻的2.8倍,是蓝藻的近2倍,同时,松粉热解油的轻烃所占比例为67.25%,也要高于盘星藻和蓝藻;③松粉的产油潜量(最大为721.60mg/g)高于盘星藻(446.53mg/g)和蓝藻(541.86mg/g);④松粉的液态烃产率曲线呈双峰状,松粉内含物是早期的未熟以及低熟油的参与物,孢粉素则是孢粉中主要的成烃母质;⑤盘星藻和蓝藻的液态烃产率曲线均为单峰状,蓝藻热解烃的峰温一直较低,主要生成未熟至低熟油;盘星藻的液态烃产率曲线平而宽,模拟温度低于280℃,Tmax小于438℃时,产未熟和低熟油,280~360℃,Tmax为438~559℃时,产成熟、高成熟油。图3表6参5(金小凤摘)  相似文献   
90.
甘肃北山公婆泉盆地钻孔5005地层时代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婆泉盆地钻孔5005的7块样品分析表明,其孢粉组合是单脊周囊孢阿里粉单肋联囊粉,为三叠系中常见分子,因此认为将其归属为上三叠统为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