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701篇 |
免费 | 621篇 |
国内免费 | 67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39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162篇 |
化学工业 | 2225篇 |
金属工艺 | 41篇 |
机械仪表 | 175篇 |
建筑科学 | 455篇 |
矿业工程 | 1223篇 |
能源动力 | 147篇 |
轻工业 | 195篇 |
水利工程 | 134篇 |
石油天然气 | 11907篇 |
武器工业 | 49篇 |
无线电 | 80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73篇 |
冶金工业 | 118篇 |
原子能技术 | 126篇 |
自动化技术 | 5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3篇 |
2023年 | 555篇 |
2022年 | 757篇 |
2021年 | 875篇 |
2020年 | 571篇 |
2019年 | 563篇 |
2018年 | 365篇 |
2017年 | 476篇 |
2016年 | 627篇 |
2015年 | 627篇 |
2014年 | 1453篇 |
2013年 | 1061篇 |
2012年 | 1120篇 |
2011年 | 1185篇 |
2010年 | 1085篇 |
2009年 | 1037篇 |
2008年 | 999篇 |
2007年 | 824篇 |
2006年 | 838篇 |
2005年 | 859篇 |
2004年 | 900篇 |
2003年 | 761篇 |
2002年 | 507篇 |
2001年 | 422篇 |
2000年 | 206篇 |
1999年 | 141篇 |
1998年 | 180篇 |
1997年 | 196篇 |
1996年 | 177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59篇 |
1989年 | 66篇 |
1988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柳林地区是全国煤层气开发先导示范区,勘探开发技术逐渐完善。基于区域地质规律,分析了煤层气组成、地应力和地温场特点以及不同储层的差异|结合开发方案和技术选择,从开发效果、开发层位、钻完井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规律探究。山西组煤层气CH4含量、兰氏体积和含气饱和度均较太原组高;地应力和地温场在垂向上呈现分带,以700~850m埋深最小水平主应力最高,地层呈挤压状态;不同煤层物性差异大,水动力变化是层间矛盾的主要因素。在开发效果上,山西组直井较太原组好,太原组产水量普遍较高;水平井产能效果最好,且产量相对稳定。钻井设计中创新性地采用双煤层多分支水平井,充分调用了资源潜力。在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中,以平衡产能为导向,由地应力、地温场和储层压力3个要素组成地质能量内循环,激励渗透率、产气量和产水量组成的响应外循环;同时以合理的气水排采制度控制内循环,其中钻井和储层改造是释放产能的驱动,合理的排采方案是维系开发平衡的驱动。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测试数据详细分析,精细表征了苏里格气田苏120正块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特征。研究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岩屑溶孔和晶间孔。在孔隙半径相差较小的情况下,毛管半径分布相差很大,说明渗透率变化重点受喉道控制,喉道是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有效开发的关键因素。引起储层差异的原因是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构造因素及地层水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分析化验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1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镇北地区长81储层砂岩主要以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研究区孔隙类型主要以剩余粒间孔和次生孔隙为主,长石、岩屑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是产生次生孔隙的重要原因;小孔和中孔是油气主要的储集空间,细喉道、中喉道和微细喉道是镇北地区长81储层主要的渗流通道。依据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形态以及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把研究区的毛管压力曲线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994.
非常规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在国内属于探索阶段,通过论述体积压裂技术的概念、适合的地质条件和实现的工艺技术,并通过巴90井的现场实例,论证了非常规储层体积压裂技术在致密砂岩储层改造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5.
地震振幅沿层切片可以反映储层的平面变化,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沿层振幅切片或地层切片可以定性预测河道边界等地质体的范围,但定量预测砂岩厚度的精度较低,特别是在井密度较大的开发区块往往难以建立地震振幅与砂岩厚度的定量关系。利用密井网开发区目的层储层数据准确、丰富的有利条件,研究了基于目标函数的地震优势振幅提取方法,提高了地震振幅与储层参数的相关性,奠定了地震属性储层定量预测的基础。该方法在大庆长垣油田BB2区块SⅢ4+5沉积单元(SⅢ为萨尔图油层Ⅲ油层组)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 8 2 小层的沉积特征,恢 复了其沉积环境及沉积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长 8 2 小层属 SQ2 长期旋回的水退体系域,为 1 个完整的湖 进-湖退中期旋回;早-中沉积期发生湖进,水体相对较深,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河口坝微相比 较发育;晚沉积期为平原沼泽化沉积过程,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微相,砂体厚度较薄,物性较差;由湖岸线控 制的河口坝砂体的快速堆积是形成长 8 2 小层厚层砂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南大西洋盆地深水区盐下地质特征差异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盐下深水区已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这些盆地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含油气地质条件也颇为相似。近年来在巴西沿岸盆地不断有重大发现,而在西非沿岸盆地盐下勘探一直未有突破。选取桑托斯、坎普斯和宽扎3个重要盆地,开展盐下地质特征对比研究,分析了盆地结构、沉积储层、烃源岩特征的差异性,认为盆地构造对沉积储层起控制作用,并进一步控制了油气成藏和聚集。巴西桑托斯盆地、坎普斯盆地分别呈现出"两隆一凹"和"三隆两凹"的构造格局,凹陷带为有利生烃凹陷,隆起区为主要油气聚集带,其规模大而且分布比较集中;而西非宽扎盆地略呈"三隆两凹"的格局,与坎普斯盆地构成共轭关系,但其盐下构造格局多为垒—堑相间的翘倾断块,规模小而分散,呈狭窄条带状展布。桑托斯、坎普斯和宽扎3个盆地盐下均发育极好湖相页岩烃源岩,沉积于微咸水—盐湖环境,为Ⅰ—Ⅱ型干酪根,并均已被钻井所证实。巴西桑托斯和坎普斯盆地盐下主要发育两套储层,即同裂谷晚期生物介壳灰岩和坳陷期微生物岩;西非宽扎盆地近期的油气发现表明,其盐下亦存在此类储层。 相似文献
998.
《高邮凹陷坳-断控砂机制及储层描述》项目按照"早期坳陷、后期断陷"两个演化阶段,划分上白垩统-新近系地层层序,并针对重点层系建立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对比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分别以短期和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开展坳陷期阜宁组和断陷期戴南组高精度沉积相研究,建立沉积模式。项目结合构造演化及古地貌分析,开展坡折带及沟谷体系研究,并探讨其控砂机制。从构造、沉积和成岩等因素入手,利用相关实验技术,综合分析坳陷期阜宁组低渗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此外,项目以地质条件为约束,综合多种地震手段,开展不同类型砂体识别技术研究,形成了特色的砂体预测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999.
针对致密气储层受多期沉积、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影响,储层孔隙空间细小、孔隙类型结构和测井响应复杂,储层具有非均质、非线性分布的特点。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致密气储层参数,确定评价储层岩石物理相的多种信息、划分方法和分类储层参数建模及评价解释方法。通过研究区致密气储层各类测井、岩心和试气资料,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后建立储层参数模型中,其数据点的均匀程度及其反映出的线性关系都具有相对集中的趋势。特别是分类模型分别利用密度、声波时差孔隙度参数的综合拟合值求取孔隙度;渗透率则采用多种分类测井响应曲线求取,并利用Hodges-Lehmann法综合评估确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致密气储层低信噪比、低分辨力的评价特征,为准确计算致密气储层参数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陕224 井区储量、储层连通性、边界封闭性不确定的问题, 运用压力恢复试井与生产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压力恢复曲线拟合, 确定近井地带特性参数, 如井筒储集系数、表皮系数, 并获得4 组储层及边界解释模型; 利用流量标准化拟压力曲线拟合校正了解释模型, 求取到气藏关键参数, 如地层系数、径向复合半径、流度系数比、储容系数比、边界位置, 计算井区共动用储量10. 43×108m3。研究表明, 试井与生产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弥补了资料周期短、精度低的缺陷, 克服了解释模型不全面、不唯一的弊端, 获得了完整准确的井区气藏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