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68篇 |
免费 | 492篇 |
国内免费 | 49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3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529篇 |
化学工业 | 7951篇 |
金属工艺 | 255篇 |
机械仪表 | 528篇 |
建筑科学 | 202篇 |
矿业工程 | 186篇 |
能源动力 | 377篇 |
轻工业 | 214篇 |
水利工程 | 12篇 |
石油天然气 | 5987篇 |
武器工业 | 14篇 |
无线电 | 7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91篇 |
冶金工业 | 215篇 |
原子能技术 | 29篇 |
自动化技术 | 1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5篇 |
2023年 | 437篇 |
2022年 | 597篇 |
2021年 | 741篇 |
2020年 | 548篇 |
2019年 | 509篇 |
2018年 | 241篇 |
2017年 | 388篇 |
2016年 | 488篇 |
2015年 | 495篇 |
2014年 | 1044篇 |
2013年 | 833篇 |
2012年 | 891篇 |
2011年 | 835篇 |
2010年 | 700篇 |
2009年 | 686篇 |
2008年 | 729篇 |
2007年 | 655篇 |
2006年 | 635篇 |
2005年 | 732篇 |
2004年 | 707篇 |
2003年 | 621篇 |
2002年 | 534篇 |
2001年 | 490篇 |
2000年 | 401篇 |
1999年 | 349篇 |
1998年 | 304篇 |
1997年 | 234篇 |
1996年 | 219篇 |
1995年 | 187篇 |
1994年 | 142篇 |
1993年 | 134篇 |
1992年 | 131篇 |
1991年 | 103篇 |
1990年 | 120篇 |
1989年 | 12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8篇 |
195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不同的共沉淀反应的酸碱物质的量比(简称酸碱比)制备了一系列Cu Fe Mn/Zr复合氧化物合成低碳醇催化剂,对其CO加氢合成低碳醇的反应性能进行了考察,并采用ICP、XRD、BET、H_2-TP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p H值控制碱液的加入量的方式不可行,按照酸碱比进行共沉淀反应可大大提高制备重复性。在T=533K、P=5.0MPa、GHSV=4900h~(-1)、n(H_2)/n(CO)=1.77的条件下,酸碱比为1∶1~1∶1.1所制备的催化剂性能较好,尤其以酸碱比1∶1.1时的时空收率、总醇选择性最高,CO_2选择性最低。ICP结果表明,碱量不足可能使得Mn~(2+)仅能部分沉淀,从而影响催化剂性能;XRD研究表明,多组元的共沉淀反应制备的催化剂分散度较高,无明显晶型;BET结果表明,沉淀剂碱量越少,比表面越大,孔结构越丰富;TPR研究发现,制备时碱量的增多使得催化剂中Cu物种和Fe物种的还原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82.
83.
量子级联激光凭借其高灵敏度,高输出功率,窄线宽等特点应用于各类气体的遥感检测。本文采用波长调制光谱(WMS)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机动车尾气遥测系统。激光器的调制驱动信号由低频锯齿波和高频正弦波叠加而成,可有效抑制背景噪声,极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系统以波长为632.8 nm的连续激光作为信标光,精确调节合束镜和反射镜之间的角度,保证信标光束与四台量子级联激光器发出的中红外激光光束同轴,实现光源可视化对瞄。光源穿过开放光路中尾气后的光强信号被红外探测器所采集并转换为电信号,经I/V放大后,通过锁相放大器将与被测气体浓度成正比关系的二次谐波分量提取出来,实现对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四种尾气组分同时检测并避免相互干扰。经测试,系统探测信号与气体浓度表现出极强的相关性,系统动态测试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5%,检测光程可达16 m,至少满足三车道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84.
加氢脱硫(HDS)催化剂NiMoS活性相表面非化学计量硫(Sx)物种的动态变化是HDS活性的决定因素。在HDS过程中,Sx物种处于动态平衡,且这一平衡与催化剂、H2S分压及硫化温度相关。笔者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研究了催化剂载体、助剂Ni、硫化温度、H2S分压对NiMoS催化剂表面Sx物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载体对Sx物种的总量和还原性具有显著影响,Ni的引入显著促进Sx物种还原,提升HDS活性;硫化气相H2S分压决定了催化剂表面Sx物种含量,气相中H2S分压升高易使Sx物种增多,表面可利用NiMoS活性位减少,从而导致HDS活性降低。Sx物种含量与H2S分压及硫化温度的关系符合热力学平衡及van′t Hoff等压方程,进一步将Sx物种含量与HDS反应速率系数进行关联,提出H2S分压Sx物种含量HDS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85.
首先概述了石油企业加氢站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应用分析,包括燃料电池技术、智能化技术和新型储氢材料技术等;分析石油企业加氢站建设面临的技术、经济和政策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包括技术创新、安全管理和市场营销;通过对国家政策支持、加氢站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前景的分析,展望了石油企业加氢站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6.
某公司蜡油加氢装置热高分气/混合氢换热器E5102在运行9 a后发生内漏,导致装置被迫紧急停工检修。检修结束后,对管束的腐蚀泄漏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宏观观察、管束测厚、元素分析及离子分析,结合工艺模拟计算、腐蚀机理分析和注水情况分析,认为管程NH4Cl结盐导致垢下腐蚀、注水冲洗不彻底及注水方式不合理是引起换热器腐蚀泄漏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建议,希望对各企业预防加氢装置热高分气/混合氢换热器的腐蚀泄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7.
为解决柴油加氢装置加热炉运行末期烟气中NO_(x)排放量升高的问题,对加热炉烟气NO_(x)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燃料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炉膛氧体积分数、加热炉负荷、各主燃烧器火焰高度、各燃烧器配风量均对加热炉烟气NO_(x)排放量有影响;通过采取降低燃料气氮气体积分数,炉膛氧体积分数和加热炉负荷,调整优化各主燃烧器火焰高度及配风量后,将烟气NO_(x)排放量由优化前的11.9 kg/d逐月降至4.2 kg/d。 相似文献
88.
某炼油厂将现有的滴流床加氢反应器改造为上流式加氢反应器,选用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技术研发中心(SEGR)和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GPEC)合作开发的上流式加氢反应器内构件技术(SLMG-Ⅰ),成功生产出国Ⅵ柴油。SLMG-Ⅰ型压盖格栅是一种新型上流式加氢反应器内构件,为三明治结构,底部及顶部均为约翰逊网,侧壁为密封板,底部及顶部约翰逊网和侧壁密封板所围空间装填瓷球。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SLMG-Ⅰ型压盖格栅的压力降略大于常规压盖格栅(压力降差小于1 kPa),压力降不高;不同工况下SLMG-Ⅰ型压盖格栅均没有被堵塞,抗堵塞能力强;SLMG-Ⅰ型压盖格栅的催化剂漏剂率极低,防跑剂性能好。实际工业运行结果显示,SLMG-Ⅰ型压盖格栅的压力降小于5 kPa,运行过程中精制柴油样品和高分水样品都不含催化剂,进一步证实了其卓越性能。 相似文献
89.
介绍了1.8×10~(6 )t/a催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使用Axens公司Prime-G~+工艺进行国V改造后的工艺流程和改造内容,分析了装置改造后开工运行初期满负荷工况和初步优化情况。对开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结果表明,Prime-G~+工艺成熟可靠,轻、重及混合精制汽油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V汽油指标要求,通过减缓一段、二段加氢脱硫单元的脱硫率等初步优化措施,可降低辛烷值损失,降低辛烷值损失的措施可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0.
介绍了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1.8 Mt/a蜡油加氢装置的运转情况及该装置开工后对催化裂化装置产品分布的影响,对该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的运转情况以及运转期间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工业运转结果表明:该装置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VHT技术及配套催化剂,加工焦化蜡油和直馏蜡油的混合原料,精制蜡油产品的硫质量分数降低到1 000 μg/g左右,氮质量分数降低到1 200 μg/g左右;将加氢蜡油作为催化裂化原料,相比加工未加氢蜡油时,催化裂化装置的产品分布显著改善,1号催化裂化装置在加氢蜡油掺炼比为89.50% 的情况下,汽油收率提高3.590百分点,2号催化裂化装置在加氢蜡油掺炼率为65.53%的情况下,汽油收率提高1.905百分点,柴油收率略有提高,油浆、焦炭、干气等产率均有所降低;蜡油加氢装置掺炼部分催化裂化柴油原料时,反应器温升显著提高,氢耗相应提高,对催化剂活性及运行周期影响较小;装置运行期间,存在反应系统压力波动较大的问题,通过开大循环氢返回线的流量、降低反应器加热炉前气油混合比的方式降低了系统压力的波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