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08篇
  免费   9321篇
  国内免费   7079篇
电工技术   5142篇
技术理论   10篇
综合类   10326篇
化学工业   34872篇
金属工艺   4960篇
机械仪表   5276篇
建筑科学   12448篇
矿业工程   6683篇
能源动力   1682篇
轻工业   20879篇
水利工程   2431篇
石油天然气   15566篇
武器工业   1560篇
无线电   70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364篇
冶金工业   4142篇
原子能技术   1669篇
自动化技术   6651篇
  2024年   1450篇
  2023年   4958篇
  2022年   6191篇
  2021年   6761篇
  2020年   5310篇
  2019年   5324篇
  2018年   2980篇
  2017年   4184篇
  2016年   4725篇
  2015年   5163篇
  2014年   8419篇
  2013年   7262篇
  2012年   8237篇
  2011年   8589篇
  2010年   8165篇
  2009年   8059篇
  2008年   8657篇
  2007年   8237篇
  2006年   7429篇
  2005年   6977篇
  2004年   6903篇
  2003年   4251篇
  2002年   2045篇
  2001年   1747篇
  2000年   1734篇
  1999年   1558篇
  1998年   972篇
  1997年   798篇
  1996年   625篇
  1995年   514篇
  1994年   466篇
  1993年   554篇
  1992年   530篇
  1991年   404篇
  1990年   415篇
  1989年   338篇
  1988年   227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路保平  徐曾和 《石油学报》2006,27(5):131-134
基于该储层模型假设,运用岩石力学和渗流力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流-固耦合变形的本构方程、几何方程、平衡方程和渗流方程,导出了可变形储层的流-固耦合渗流与变形基本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介质变形对流体质量守恒和孔隙流动压力对介质变形平衡的影响,也考虑了变形对流体流动的影响以及岩石力学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该模型可用于研究井眼周围储层的变形及渗流规律.  相似文献   
992.
吐鲁番坳陷鲁克沁稠油油藏形成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克沁稠油油藏位于吐哈盆地吐鲁番坳陷的中部,是目前在该盆地三叠系中发现的惟一稠油油藏,也是该盆地中规模较大的石油聚集区,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聚集规律。印支末期的构造运动使该构造带在印支末期前后的地势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构造上的复杂变化与某些成藏条件的变化造成了鲁克沁稠油聚集带异常的稠油聚集特点。该稠油聚集带东高西低,说明稠油的运移曾出现过较大规模的自东向西的运聚。高孔隙度厚层砂岩中的断层能形成侧向封堵,并形成厚层断块稠油油藏。稠油聚集带不同部位储层的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石油的注入位置不在现今构造带的最低部位,而在其倾斜构造带中东部的玉东1井区。  相似文献   
993.
断陷盆地洼陷带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及运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勤功 《石油学报》2006,27(6):19-23
对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机理。结果表明,砂岩透镜体油藏多数为它源性多期幕式成藏,其成藏机理可概括为隐蔽输导和幕式置换。油气通过隐蔽输导体系由源岩向砂体运聚,砂体中地层水与早期充注的油气又通过隐蔽输导体系向外排出,油源断层将众多岩性油气藏中的油气水幕式汇聚到中浅层大中型构造圈闭中,形成早期油气聚集在盆地外部、晚期油气聚集在盆地内部的环状分布。洼陷带岩性圈闭是含油气盆地油气运聚成藏过程中的小型油气集输站。  相似文献   
994.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流体包裹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地区的砂岩型铀矿赋矿多口钻井的岩心样品的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水包裹体的盐度以及主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该砂岩型铀矿赋矿砂岩至少经历过2期热流体活动,成矿流体温度有2个峰值,即高温段140~180℃和低温段100~120℃。成矿流体盐度NaCl主要分布约为4%~10%,但不同钻孔的样品有多个不同的峰值。流体中以水为主要成分,其次为CO2和CH4等,其他气体含量很少。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的δ18O值为9.8‰~12.3‰,δD值分布为-5‰~-48.6‰。氢-氧同位素图解投点全部落在建造水的范围内,部分为变质水,据此推测,成矿流体可能是原生的岩浆水和大气降水形成的混合变质水和建造水。  相似文献   
995.
硼、镁改性HZSM-5分子筛用于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y-IR分析研究了硼(B)、镁(Mg)及B-Mg复合改性对HZSM-5分子筛表面酸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B及B-Mg复合改性后的HZSM-5,其B酸中心和L酸中心均降低.B元素的加入有利于对位选择性的提高,但会降低催化剂的稳定性.Mg元素的加入减缓了B元素的流失,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从而使得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中对-二甲苯的收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96.
探索了有机-无机杂化配位聚合物Cu3(BTC)2的水热合成.适宜的合成Cu3(BTC)2的条件是373 K、晶化3 d、Cu(NO3)2和H3BTC的摩尔比0.6~3.0、醇和水的摩尔比0.440~0.146.初步考察了Cu3(BTC)2的储氢特性.结果表明,Cu3(BTC)2在77 K、压力为1.41 MPa时,储氢量可达到2.10%(质量分数),比典型的硅铝沸石NaX高约0.50%,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997.
榆林-神木地区上古生界盒8段和山2段储集岩以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砂岩经历了早期成岩阶段A,B期和晚期成岩阶段A1,A2和B期的成岩演化过程。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砂岩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分别造成22%和15%的原生孔隙丧失。砂岩中粘土矿物晶间微孔隙占总孔隙的60%以上,是砂岩的主要储集空间;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砂岩的储集性能;构造裂隙孔对砂岩储集性能的改善不明显。研究区发育6种不同成因类型的成岩相带,其中石英加大胶结组合孔隙相和自生粘土衬边胶结溶蚀孔相是最有利的天然气储集相带,二者的叠加和改造部位是气藏发育的最有利地带;粘土杂基充填微孔相和自生粘土胶结晶间孔相是较有利的成岩储集相带;杂基蚀变水云母充填压实紧密相和钙质胶结交代致密相不利于孔隙的发育和天然气的储集。  相似文献   
998.
扬子地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海相油气成藏的制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扬子地块中、新生代宏观构造演化和动力学的差异制约着中、古生界海相油气成藏。通过对扬子地块印支期以来构造演化的分析和扬子地块不同段典型油气藏的解析,显示差异的构造演化造成扬子地块不同段的主要烃流体源、保存环境和成藏演化的不同。上扬子地块的烃流体源以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为主,海相地层中整体封闭环境发育,存在古油藏-早期气藏-晚期气藏的成藏演化系列,具有早期成藏、后期转化、晚期聚气的成藏模式。中、下扬子地块的烃流体源主要为二次生烃和海相早期原生油气源,在陆相地层与海相地层中均存在封闭体系,具有反复的成藏、改造、成藏、破坏的成藏演化过程,在断陷反转区具有下生上储、原生残余油气藏以及二次生烃等成藏模式,而在反转断块区可能的成藏模式包括原生残余成藏和晚期次生成藏。  相似文献   
999.
合成了具有介孔-大孔双模型分级结构的无定形硅-铝催化剂,利用硅和铝核的固体魔角核磁共振谱,考察了合成样品中硅和铝结构上的原子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南海西部中建南盆地构造格架及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建南盆地地处南海西部,断层、火山岩体发育,地质条件复杂。新生代构造运动对盆地形成演化影响很大,剖面上表现为由4个不同结构特征的构造层叠置而成,平面上呈现北北东-北西走向,形态呈菱形,既具有走滑盆地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拉张盆地的地质特征。盆地整体以一个主要坳陷和两个次级坳陷为中心,穿插缓坡低隆起,形成隆坳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盆地内发育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走滑方向不同,对盆地演化的影响截然不同,左旋引起挤压,而右旋则造成盆地拉张沉降。在拉张和剪切两种应力改造作用下,经过了多次抬升、沉降的旋回,形成走滑-拉张复合型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