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4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91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503篇
化学工业   1717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63篇
建筑科学   72篇
矿业工程   629篇
能源动力   112篇
轻工业   55篇
水利工程   34篇
石油天然气   7871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8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63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188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1047篇
  2013年   984篇
  2012年   967篇
  2011年   738篇
  2010年   546篇
  2009年   601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48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2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邵帅 《石油钻采工艺》2022,44(5):556-560
平台水平井是大庆油田致密油开发的主要形式,平台布井的方式导致部分水平井轨道出现三维井段。钻井施工中三维水平井较二维水平井钻柱摩阻更大,限制着水平井的延伸极限。在软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三维井段钻柱与井壁的接触形式,给出钻柱挫动的计算模型,采用Landmark软件模拟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表明,三维井段钻柱与井壁的接触面积大于二维井段,扭方位时的井斜角大小与钻柱摩阻正相关,三维水平井整体摩阻系数达到0.4以上。钻井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三维井段钻柱摩阻规律,优化设计水平井轨道和井身结构、合理分配钻具组合中加重钻杆位置、提高钻井液润滑性、采用降摩减阻工具等方式降低钻柱摩阻,提高平台水平井的延伸长度,以保证致密油平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992.
为确定苏里格气田水平井分段压裂后各压裂段的产气能力,通过分析水平井产气剖面及其储集层非均质性、水平井渗流特征、多段压裂改造工艺、生产压差等因素影响,认为储集层物性和有效砂体发育程度是影响产气能力的主控因素,其作用大于理想模型中水平井跟部和趾端的渗流优势项作用;生产压差的增大,加剧了强非均质储集层各压裂段产气量的差异;分段压裂改造后,段内裂缝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同一压裂段不同射孔簇的产气能力不同。因此,提出多段压裂水平井的射孔段优选、水平段差异化改造和段内暂堵裂缝均匀扩展的技术对策,以提高致密气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93.
致密油藏衰竭式开发产量递减快,能量亏损严重。为探索更有效的开发方式,采用CMG-GEM软件建立水平井CO2缝间驱替模型,模拟CO2注入量、注入压力、储集层温度、裂缝间距以及裂缝长度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CO2缝间驱替能够较大程度地增加CO2波及面积,充分挖掘剩余油,提高开发效果;注入压力为25 MPa时,CO2注入量应接近且不超过10×104 m3;日产量峰值随注入压力、裂缝间距和裂缝半长的增大而增大;储集层温度为80 ℃时,日产量峰值相对于其他温度较高,储集层温度越高,日产量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提高长庆气田致密气开发效益,加大部署水平段长超4 000 m的水平井,但随着水平段长度增加,面临井眼轨迹控制困难、钻井液携岩难度大、钻具起下钻摩阻大、泥页岩井壁易失稳和尾管难以下至设计井深等技术难点。为此,应用优化钻具组合及强度校核技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研发高性能水基环保钻井液体系并配合井眼清洁监测技术,以实现超长水平段的安全钻进;采用破裂板悬浮器下套管技术,以确保套管下入顺利;并结合该油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形成了长庆油田致密气水平井超长水平段安全钻井完井技术。长庆油田3口致密气水平井的超长水平段应用该技术后,均顺利完井,表明其可以保证超长水平段的安全施工。长庆油田致密气水平井超长水平段安全钻井完井技术为长庆油田致密气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海上油田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条件苛刻、费用昂贵且准确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固体示踪剂的海上水平井产液剖面测试方法。研究了智能固体示踪剂的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固体示踪剂与流体接触初期释放速率较快,随接触时间的推进释放速率变慢并逐渐趋于稳定;固体示踪剂的耐温和耐盐能力良好,释放速率与温度呈正比,与矿化度呈反比,且冲刷速率不影响释放速率。以固体示踪剂释放规律和水平井单相流稳态模型为理论基础,建立了水平井产液剖面的解释方法,并与主动开关控水和AICD控水技术同时在海上水平井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试验井调整控水工具前跟段、中段和趾段的产液贡献率分别为88.57%、5.43%和6%,调整控水工具后分别变为50%、17.19%和32.81%,说明调整控水工具后达到了均衡各段产液贡献的效果。该技术对于促进我国海上水平井高效经济开发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成藏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持续稳产能力差,油田开发经济效益较差。为探索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规模开发可行性,新疆油田逐步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历经10年研究与实践,以实现“缝控储量”为改造目标,立足高效低成本设计理念,形成了“高密度布缝+高强度改造+低成本材料”为特色的体积压裂技术体系。在开发向平台化、多层系模式转变下,需攻关研究立体井网整体压裂技术,提高油藏采出程度。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形成大平台整体改造设计方法;结合对压裂时间、段间应力场动态变化的精细描述,确立大平台施工顺序优化方案;基于精细地震解释,建立压裂时套管变形风险分级预测技术和控制措施。2021年,完成吉木萨尔页岩油首个立体开发平台整体改造现场试验,实现压裂零丢段和钻塞无遇阻的安全压裂指标,整体生产效果大幅提升,为吉木萨尔页岩油高质量建产树立了优质范本,有力支撑了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的高效建设。  相似文献   
997.
南海西部Z油田储层普遍存在物性差、构造精度低、砂体尖灭等复杂情况,为有效提高H井钻遇率和地质储量动用程度,引进了随钻边界探测技术。该技术不仅能测量三层模型的地层电阻率、钻头与上/下围岩以及储层边界的距离,还可进行边界地层刻画并提供地质导向服务,已被广泛应用于构造落实程度低、储层非均质性强、边/底水油藏等海上复杂油气田水平井开发。该文简述了地质导向技术的发展现状,梳理了随钻边界探测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并实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识别出的储层边界及储层变化结果调整井眼轨迹的过程。随钻边界探测技术增加了H井水平段轨迹在“甜点”储层中的穿行距离,导向应用效果良好,实际产量超出钻前配产约60 m3/d,同时能规避地质和工程风险,对后续同类油气藏水平井钻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针对目前水平井分段压裂生产剖面测试存在的各类问题,通过对分布式光纤、生产测井和示踪剂监测三大测试技术原理、适应性等进行分析对比,明确技术优势与不足,并对各项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进一步明确了水平井剖面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存储量大、无法完成定量解释;生产测井技术测试精度高,但适应性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示踪剂测井种类较多,各有利弊;剖面测试技术可从装备和数据解释方面进行深化研究。该研究可为现场的测试选择提供技术参考,也为后续的技术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99.
欢西油田小断块具有断块面积小、油层埋藏深、构造复杂、地质认识程度低、开发效果差等特点,近几年通过加强地质综合研究和优化筛选工作,重新落实了构造及油水分布关系,明确了制约断块开发的主要问题,实施水平井挖潜、井网调整等对应措施,先后成功恢复了锦98块、锦24块、锦36块等多个小断块的产能,开发效果得到较大改善,在储量得到充分动用的同时,断块实现了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1000.
埕岛油田提高水驱采收率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胜利油区海上埕岛油田于1993年开始陆续投入开发,在当时的低油价下,采取了“一套层系、大井距开发”技术政策,使其实现了快速建设、高效开发。但是其采油速度和采收率低,与当前油价高、资源紧缺以及海上设施使用寿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似油田的开发对策与效果,针对埕岛油田主力含油层系馆上段的主要开发矛盾,研究提出了细分层系、加密井网、提高单井液量、提高油层动用率、结合应用水平井和鱼骨状水平井开发等综合调整对策,预计实施后采油速度可提高到2%以上,采收率可提高10%以上。图4参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