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44篇 |
免费 | 147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5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79篇 |
化学工业 | 426篇 |
金属工艺 | 35篇 |
机械仪表 | 68篇 |
建筑科学 | 296篇 |
矿业工程 | 200篇 |
能源动力 | 33篇 |
轻工业 | 64篇 |
水利工程 | 366篇 |
石油天然气 | 81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7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6篇 |
冶金工业 | 55篇 |
原子能技术 | 7篇 |
自动化技术 | 1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96篇 |
2013年 | 79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08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100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92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0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在静力计算的基础上,取正常蓄水位静力E-B模型计算应力状态作为动力计算的初始应力状态,对天池抽水蓄能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进行了三维动力反应与永久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102.
边坡卸荷带岩体渗透特性分析——以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描述卸荷带岩体的渗透特性,以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为例,应用其监测资料,引入应变指标,将岩体卸荷带划分为强卸荷变形带、弱卸荷变形带和卸荷应力应变调整带.观测资料的计算分析表明:与未开挖岩体相比,强卸荷变形带、弱卸荷变形带和卸荷应力应变调整带的渗透系数分别增大了3 138~330,92~27倍和8~1倍.对整个分析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坝体地震永久变形是控制高土石坝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以200 m高的心墙堆石坝为例,采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通过试验得到的堆石料、心墙料的动应力—残余应变关系,基于三维有限元静动力分析,利用等效节点力法讨论了地震永久变形在不同动参数、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作用下的变形特性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单—参数变化下,顺河向、竖向、坝轴向的永久变形等值线分布图基本保持不变,竖向最大永久变形发生在坝项附近,坝顶1/3~1/2坝高区域内变化较为明显,峰值加速度、坝料模量衰减曲线和阻尼增长曲线的选取对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4.
针对金佛山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的特点,采用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进行了地震动力反应分析,重点研究了坝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加速度、动应力、地震永久变形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结果表明,加速度在坝顶附近达到最大值,存在明显的鞭梢效应;动应力在坝体分布较均匀;坝体永久变形不大。可见大坝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满足给定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5.
永久船闸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主要过坝通航建筑物,其安全监测系统也是三峡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八个子系统之一,是整个三峡安全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船闸所处地形和地质条件、结构及运行特点,设计从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角度出发.重点从船闸两侧深挖高边坡的稳定性、衬砌式或混合式混凝土闸首和闸墙结构的变形及应力状态、高水头船闸水力学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安全监测内容设置和监测仪器布置。 相似文献
106.
汤俊昌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4):29-30
永久排水系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质量安全保证工程,它利用逆止阀的单向排水功能,既能有效地平衡渠道混凝土面板上下层的水压力,又能保证渠道蓄水量不减少,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永久船闸旁侧泄水箱涵混凝土施工成为三峡的样板工程,受到多方的认可,优良率达到95%,本文主要介绍了永久船闸侧泄水箱涵混凝土施工方案的选择及主要施工方法,总结了箱涵式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的经验,如施工机械布置,模板选型及架立、网络计划的编制,浇筑方法及混凝土温控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8.
永久井下测量技术能应用于油气勘探和开发阶段的油藏监测和管理。井下永久测量获取的数据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重复测量时无需取出完井管柱或停产,与其它测量技术相比,永久井下测量方法节约了作业时间和生产费用,减少了对健康、安全和环境(HSE)的影响。永久井下测量技术正日益受到设备制造商和油田作业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9.
110.
前言目前国内立井永久支护主要采用现浇砼井壁,井下输送砼和分料。浇注两大环节方式选择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井壁质量,砼向井下输送一般采用溜灰管和底卸式吊桶两种形式。底卸式吊桶下料能较好地保持砼的和易性,从而保证砼的浇注质量,其缺点是需要占用提升时间,不利于平行作业。溜灰管下料能耗低、效率高,对于深井砌壁及混合作业施工方式尤为明显,缺点是增加设备和管路、易堵管,砼易离析,不利于保证质量。井下分料浇注一般采用吊盘分料器、溜槽、橡胶管下料,喇叭口分料器、橡胶管下料和大模口分料器、溜槽直接入模三种方式。相比较而言,前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