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73篇 |
免费 | 496篇 |
国内免费 | 33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7篇 |
综合类 | 405篇 |
化学工业 | 479篇 |
金属工艺 | 82篇 |
机械仪表 | 62篇 |
建筑科学 | 67篇 |
矿业工程 | 171篇 |
能源动力 | 21篇 |
轻工业 | 34篇 |
水利工程 | 15篇 |
石油天然气 | 5677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5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6篇 |
冶金工业 | 78篇 |
原子能技术 | 13篇 |
自动化技术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181篇 |
2022年 | 257篇 |
2021年 | 277篇 |
2020年 | 211篇 |
2019年 | 226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164篇 |
2016年 | 236篇 |
2015年 | 243篇 |
2014年 | 456篇 |
2013年 | 342篇 |
2012年 | 395篇 |
2011年 | 375篇 |
2010年 | 412篇 |
2009年 | 396篇 |
2008年 | 399篇 |
2007年 | 363篇 |
2006年 | 325篇 |
2005年 | 349篇 |
2004年 | 305篇 |
2003年 | 372篇 |
2002年 | 204篇 |
2001年 | 160篇 |
2000年 | 127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22.
储层内流体势是判定油气运移的重要依据。主要分析了东营凹陷内地层水的矿化度和水型的分布规律,指出其与油藏圈闭保存条件密切相关。异常高压是油气运移的重要动力,是流体势大小的重要指标,高势区的部位往往是油气源区,可以提供流体运移的动力,油气运移由高势点向低势点运移。通过对流体势低势区的分析,可以预测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东营凹陷由此形成油气藏围绕主要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的格局。利用地层水化学变化规律和地层压力变化趋势可以判断油气运聚方向。 相似文献
23.
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伊敏组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云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36(2)
为了建立查干诺尔凹陷伊敏组钻井地层等时对比标准和恢复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对海参8井伊敏组开展了孢粉地层学和孢粉古气候学的系统研究。使用盐酸—氢氟酸冷处理法获取了岩石中十分丰富的孢粉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孢粉组合,Lygodioisporites-Cyathidites-Triporoletes组合分布于伊敏组1段,Leiotriletes-PilosisporiteAsteropollis组合分布于伊敏组2+3段,是研究区钻井地层等时对比的有效标志。孢粉组合对比表明,伊敏组的地质时代为Barremian至Aptian期。依据孢粉谱恢复古气候的演变规律为:伊敏组1段植被演替是针叶-灌木林→灌草丛→常绿阔叶林、灌草丛→针叶-灌木林,气候由湿润的热带向热带、北亚热带气候转变;伊敏组2+3段植被演替是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灌草丛→针叶林、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气候属于湿润的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24.
利用地球化学参数是计算烃源岩排烃效率的常用方法,但由于钻井取心成本高、样点分布局限,其结果难以反映烃源岩排烃的整体情况。通过对比高邮凹陷阜四段利用地球化学参数和测井声波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证实烃源岩测井声波时差响应与排烃有着密切的关系,声波时差曲线形态能够较好反映烃源岩排烃特征,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测井声波时差计算烃源岩排烃效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
26.
27.
泌阳凹陷页岩油赋存状态及可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阳凹陷页岩油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利用岩心观察、常规扫描电镜、薄片鉴定、荧光观察,结合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泌阳凹陷页岩油赋存状态及可动性,结果表明:泌阳凹陷页岩油具有微孔型与微缝型两种储集空间;赋存状态有游离、吸附和溶解状态三种,以游离态和吸附态为主,含有少量溶解态页岩油;原油族组分分析及碳同位素分析均表明,泌阳凹陷页岩油无运移或运移距离极短,是自生自储式、源储一体的油气藏。泌阳凹陷页岩油可动性主要取决于泥页岩的特殊孔喉结构、裂缝发育与地层压力。 相似文献
28.
29.
早始新世极热气候(IETM)事件严重影响了海洋和湖泊的水体性质和生物活动。依据钻井岩心、元素分析、有机碳同位素与有机碳含量等实验结果,研究了东营断陷湖盆早始新世时期的湖泊水体氧化还原变化和古生产力条件,发现湖盆早期出现了较强的还原性,之后逐步恢复其氧化性。极热气候事件引起的湖水氧化还原界面的波动变化改变了其氧化还原格局,造成氧化还原环境与湖水深度变化的“不协调性”。湖盆早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随后迅速降低之后逐渐增高,生产力的最低时期与极热气候(IETM)事件发生时期比较一致。由此证实了湖泊的时空波动演化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时期的极热气候(IETM)事件,该事件具有明显的沉积记录和生物地球化学响应,决定了原始湖盆的水体氧化还原性质和生命活动过程,改变了整个湖盆的氧化还原结构。极热气候引起的湖水缺氧咸化造成了湖泊生产力的短暂降低,而随着恢复期的增氧作用的加强,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尤其是沙河街组四段有机碳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成为主要的生油层和致密油气产层。 相似文献
30.
为了研究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分布规律,通过对比两种运移形式所需条件、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油气分布的差异性,对青一段源岩生成油向下伏扶杨油层的倒灌运移和侧接运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油运移形式所需的条件不同,倒灌运移条件是青一段源岩具有足够大的超压和输导断裂,而侧接运移条件是断裂错断使上盘青一段源岩与下盘扶杨油层对接且地层呈倾斜状态;两种运移形式分布特征不同,倒灌运移可分布在三肇凹陷整个排烃区内,而侧接运移仅分布在鼻状构造区和断裂密集带两侧斜坡处;受两种运移形式控制形成的油分布特征不同,受倒灌运移控制形成的油纵向上从扶Ⅰ油层组至杨Ⅰ油层组分布,平面上可分布在整个排烃区内且主要分布在鼻状构造区;受侧接运移控制形成的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顶部的扶Ⅰ油层组,平面上可分布在鼻状构造区和断裂密集带两侧。研究成果对正确认识该区油分布规律和指导油勘探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