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976篇 |
免费 | 4302篇 |
国内免费 | 195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49篇 |
技术理论 | 4篇 |
综合类 | 2348篇 |
化学工业 | 2203篇 |
金属工艺 | 902篇 |
机械仪表 | 2013篇 |
建筑科学 | 2667篇 |
矿业工程 | 1575篇 |
能源动力 | 698篇 |
轻工业 | 1287篇 |
水利工程 | 1200篇 |
石油天然气 | 2084篇 |
武器工业 | 300篇 |
无线电 | 596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53篇 |
冶金工业 | 677篇 |
原子能技术 | 141篇 |
自动化技术 | 121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18篇 |
2024年 | 3186篇 |
2023年 | 4328篇 |
2022年 | 4509篇 |
2021年 | 4494篇 |
2020年 | 3638篇 |
2019年 | 2358篇 |
2018年 | 917篇 |
2017年 | 864篇 |
2016年 | 728篇 |
2015年 | 738篇 |
2014年 | 1306篇 |
2013年 | 1002篇 |
2012年 | 1097篇 |
2011年 | 1022篇 |
2010年 | 799篇 |
2009年 | 801篇 |
2008年 | 972篇 |
2007年 | 714篇 |
2006年 | 611篇 |
2005年 | 663篇 |
2004年 | 521篇 |
2003年 | 410篇 |
2002年 | 314篇 |
2001年 | 337篇 |
2000年 | 269篇 |
1999年 | 203篇 |
1998年 | 207篇 |
1997年 | 176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34篇 |
1994年 | 91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84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82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针对飞行员疲劳状态识别的复杂性和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深度学习模型.首先对飞行员脑电信号进行滤波分解,提取delta波(0.5~4 Hz)、theta波(5~8 Hz)、alpha波(7~14 Hz)、beta波(14~30 Hz),提取基于脑电节律波的频域特征,作为识别模型的输入向量.其次,将一种基于深度稀疏自编码网络–Softmax模型用于飞行员疲劳状态识别,并与单层的稀疏自编码网络–Softmax和传统方法主成分分析(PCA)–Softmax模型识别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实验结果显示,针对飞行员疲劳状态识别问题,所建立的学习模型具有很好的分类识别效果,具有较好的工程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52.
953.
定北区块勘探面积888km~2,古生界天然气评价资源量1853.35亿方,其中盒1段已提交预测储量896.92亿方,结合区块特征,采用井下节流的工艺进行采气。近年来气井井下节流工艺技术在国内外气田开发中得到了成功地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节流嘴直径和下入深度是井下节流的两个工艺参数,其设计合理与否决定了井下节流的效果。根据井下节流机理,节流嘴直径大小和下入深度与井筒压力、温度分布密切相关,因此,准确预测气井井筒压力、温度分布是井下节流工艺参数优化设计的关键。由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机理,建立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模型,依据节流热力学理论,确定节流嘴前的气流温度和压力,节流后的温度,结合节流嘴后的压力所对应的水合物生成温度,确定最小气嘴下入深度。由临界流动时气井产量与节流嘴前后压力的关系式,计算和确定节流嘴直径。 相似文献
954.
955.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的修订更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在信息化时代,要在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56.
为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煤炭资源开发对矿区地表的影响和破坏情况,采用Cesium开源三维引擎框架并融合高分遥感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了基于B/S架构的煤矿区地表变化检测应用平台。平台在保持自动化检测精度的同时还充分顾及到检测算法存在的误检、漏检等缺陷,融入了检测结果的交互式编辑机制,并分析了系统架构的关键技术。该方法的变化检测结果较为可靠完备,为变化检测算法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57.
958.
近年来,沿海经济和吹填技术发展迅速,围填海区域已形成大面积、大厚度的吹填饱和砂土地基,往往表现出易液化、承载力低的性质,给工程建设带来较大困难。强夯法是一种安全、经济的软弱地基加固方法,但由于饱和砂土地基强夯加固机制复杂,经验公式、数值仿真等方法难以反映客观情况或不便于现场应用,导致有效加固深度的工程设计缺少实用的方法。基于饱和砂土地基的加固机制,建立了考虑夯坑深度、压密壳深度、压密壳影响区深度的有效加固深度计算方法,有效加固深度的估算值与现场试夯检测情况较为吻合,说明本文提出的有效加固深度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饱和砂土地基强夯加固特征,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59.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