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27篇 |
化学工业 | 21篇 |
金属工艺 | 12篇 |
机械仪表 | 11篇 |
建筑科学 | 20篇 |
矿业工程 | 50篇 |
能源动力 | 14篇 |
轻工业 | 7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153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篇 |
冶金工业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气井井下节流是气田低成本开发的一项关键技术,“井下节流+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在适宜条件下可提高气井带液能力。采用传统气液两相嘴流压降模型开展泡排井井下节流气嘴尺寸设计不能满足气井配产要求,通过节流压降规律测试并建立或者完善数学模型有助于提高泡排井井下节流设计水平。设计并搭建了泡沫排水采气井井下节流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利用泡排剂UT-11开展了在不同泡排剂质量分数情况下的节流压降规律测试,利用实验数据对4个常用气液两相嘴流机理模型(Sachdeva模型、Perkins模型、Ashford模型、滑脱数值模型)进行了嘴流流态过渡预测能力评价、质量流速及嘴前压力的预测能力评价。基于实验数据构建了泡沫流滑脱因子计算关系式,提高滑脱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质量流速的绝对百分误差从13.7%降至7.69%,嘴前压力的绝对百分误差从16.5%降至8.01%。该研究为泡沫排水采气井井下节流嘴径设计和嘴前压力预测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2.
龙门山中北段处于中段与北段过渡转换位置,前期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相对薄弱。基于重新处理的二维地震长线资料,综合运用野外基础地质观测、钻井结构分析和构造解析等手段方法,系统厘定了龙门山中北段构造变形特征。龙门山中北段厚皮带一侧变形层次深,以韧性变形为主,表现为一系列紧闭倒转向斜和背斜组合样式;过渡Ⅰ带发育多条逆冲断裂呈叠瓦状冲断至地表,主干断裂下盘三叠系软弱层中通常派生次级平缓断裂,控制着内部叠瓦状不对称断层传播褶皱的发育;过渡Ⅱ带整体为山前隐伏带,发育1号隐伏断裂及其上盘强烈变形的叠瓦状逆冲构造和下盘弱挤压褶皱变形的原地体等。高角度逆冲主干断裂下盘的相对软弱层中通常派生发育次级平缓断裂,两者构成倒“γ”型变形样式。综合变形特征和成因机制分析认为,叠瓦状和倒“γ”型复合冲断样式构成研究区基本冲断变形样式,其形成受控于龙门山地区由深到浅、自后缘向前缘的多层次滑脱变形。 相似文献
343.
根据野外地质、地震地质资料及平衡复原技术对米仓山山前二维构造特征进行解析,通过三维可视化分析对米仓山山前各断层的空间组合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米仓山山前构造特征具有分层性:深部构造由震旦系滑脱层控制,发育基底逆冲断层;中部构造由震旦系与三叠系嘉陵江组滑脱层共同控制,具双重构造;浅层构造受三叠系嘉陵江组滑脱层影响,呈单斜构造。由于三叠系嘉陵江组顶部滑脱层向东逐渐抬升,导致了米仓山山前由西向东缩短率逐渐减小,中部双重构造中的断层主要呈5种组合特征:断层上发育次一级的调节断层,断层间彼此保持平行向两侧延展,断层与断层发生相交,断层逐渐向上抬升最终消亡,断层内部产生新的调节断层。 相似文献
344.
345.
346.
本文对斯仑贝谢的滑脱速度方程和顿斯—罗斯的滑脱速度方程在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并用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和使用的范围。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滑脱速度方程,用该方程计算垂直套管中气液混合流动的各相流体表观速度与实验数 相似文献
347.
红海盆地Tokar地区构造成因与圈闭样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海盆地主体为渐新世晚期开始发育的年轻裂谷盆地,总体勘探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规模化商业开发,但地质评价显示红海盆地具备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Tokar地区位于苏丹红海南部水域,构造上属红海盆地中段西侧,先后经历了渐新世末和中新世末两次大的构造运动、裂陷-稳定-裂陷3个构造演化阶段,在盐上和盐下两个构造层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圈闭:渐新世末主要形成基底卷入型构造,后中新世末则主要形成断层滑脱型构造和盐相关型构造,表现为潜山构造、披覆背斜、盐下原生背斜、盐上滚动背斜、盐上牵引背斜、盐拱背斜和盐墙遮挡圈闭等7种圈闭样式.根据油源、储集层和保存条件的对比分析,结合圈闭的规模和可靠程度,认为盐下原生背斜和盐上牵引背斜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348.
目前认为因外伤,多由交通伤或高处坠落伤导致枢椎椎弓根骨折、滑脱,称为创伤性枢椎滑脱(trarmatic spondylolisthesis of the axis,TSA),也被称为"绞刑者骨折(hangman骨折)"。近30年来,人们对TSA的损伤机制、稳定性及生物力学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49.
煤层气在低渗透性煤层渗流时受滑脱效应影响显著,目前的煤层气渗流模型大都将滑脱系数视为常数,然而在煤层气抽采时受有效应力和煤基质收缩效应影响,滑脱系数是动态变化的。据此,建立考虑动态滑脱系数的煤层气渗流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数值软件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考虑动态滑脱效应后煤储层渗透率和滑脱系数随抽采时间变化规律;比较考虑动态滑脱系数与固定初始滑脱系数时,煤储层孔隙压力变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抽采时间的增加,滑脱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渗透率先减小后增大;考虑动态滑脱效应时,抽采30 d后煤储层各处的孔隙压力降低幅度较不考虑时均有所减小,且初始渗透率越低两者的差距越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