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02篇
  免费   913篇
  国内免费   824篇
电工技术   42篇
综合类   1285篇
化学工业   1425篇
金属工艺   85篇
机械仪表   95篇
建筑科学   2613篇
矿业工程   3107篇
能源动力   190篇
轻工业   85篇
水利工程   795篇
石油天然气   13330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5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0篇
冶金工业   205篇
原子能技术   225篇
自动化技术   101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548篇
  2022年   835篇
  2021年   771篇
  2020年   575篇
  2019年   573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483篇
  2016年   612篇
  2015年   639篇
  2014年   1206篇
  2013年   1075篇
  2012年   1149篇
  2011年   1062篇
  2010年   939篇
  2009年   982篇
  2008年   1179篇
  2007年   1023篇
  2006年   965篇
  2005年   1100篇
  2004年   1157篇
  2003年   804篇
  2002年   707篇
  2001年   563篇
  2000年   601篇
  1999年   545篇
  1998年   521篇
  1997年   470篇
  1996年   421篇
  1995年   394篇
  1994年   367篇
  1993年   232篇
  1992年   285篇
  1991年   255篇
  1990年   222篇
  1989年   2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四川盆地陆相层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初新场等气田的发现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此后陆相层系勘探快速发展,呈现出全盆地砂岩气藏和页岩气藏兼顾的立体勘探格局。然而,该领域的天然气勘探开发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储层多但大都较薄、相变快,储层物性整体较差且非均质性强,气藏分布广但资源丰度一般较低,勘探效果好、储量巨大但开发动用效果不理想等。为此,深入研究了四川盆地陆相层系天然气成藏条件。结果认为:①四川盆地陆相层系发育3套烃源岩(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和侏罗系),烃源条件十分优越,烃源岩集中在川西、川东北和鄂西渝东等地区,初步计算四川盆地陆相层系生烃总量达550×1012m3;②须家河组、侏罗系砂体发育,但在发育程度、物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横向差异,成岩作用是导致各地区储层类型及物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③四川盆地陆相气藏为生储广泛接触、大面积集群式成藏,各气藏间无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气水界面,各层系各地区气藏成藏模式和控制因素均不同;④四川盆地陆相层系页岩气资源丰富,是下一步立体勘探的重要目标。进而提出了四川盆地陆相层系的勘探思路:应加大投入,砂岩油气与页岩气兼顾,以寻找和扩大油气生产阵地为目的,分“精细展开、甩开突破、超前准备”3个层次推进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工作。最后提出了发展非常规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加强三维解释和气藏精细刻画、按非常规思路开展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2.
马超 《岩性油气藏》2015,27(1):89-94
定北地区盒 1 段是该区上古生界的主力产层,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但对其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气藏的评价和优选。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入手,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孔渗分析等资料,对盒 1 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盒 1 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主河道是有利储层的发育区;压实和压溶作用及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和原生粒间孔大幅减少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产生的粒间溶孔改善了储层物性。该研究成果为盒 1 段致密砂岩储层的评价和勘探选区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3.
阿塞拜疆Kursenge和Karabagli油田属于中温、低压、低孔、低渗油藏,需要采用必要的增产措施以获得较高的单井产量,提高油藏整体动用程度。由于储层属低压、强水敏,不利于水力压裂增产作业,经过伤害因素分析和研究,研制出了低伤害乳化压裂液。该压裂液有助于保护储层,降低伤害,达到改造储层、提高产量的目的。现场应用表明,乳化压裂液施工成功率达100%,压裂后增产有效率达83%,效果明显的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我国中浅层细粉砂岐油藏开采过程中严重出砂的问题,研制出一种新型改性呋喃树脂固砂剂,并在青海油田中浅层细粉砂岩油藏水井防砂应用成功。该化学体系施工简便,固结强度高,有效期长,对渗透率损害小。三口注水井固砂效果表明,该固砂剂及配套防砂工艺非常适合青海油田中浅层细粉砂防砂,解决了该油田长期以来未攻克的难题,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5.
在京11断块所钻的13口水平井是中石油深度开发4个示范工程之一.这些水平井二开井段使用正电胶聚磺钻井液,三开井段使用正电胶聚磺钻井液和无固相有机盐钻井液.该套钻井液技术满足了地层特性与井下情况的要求,减少了复杂情况与事故,提高了钻井速度,对储层进行了较好的保护,保证了固井质量和井身质量均合格.分析了在密度调整与控制、井径扩大率和井壁稳定、托压和储层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如建议引进多元协同稳定井壁理论、多级屏蔽暂堵技术或理想充填暂堵技术等.  相似文献   
996.
经过改进的含油气性预测方法,适用于结构复杂和油气藏形成期长的古老地层。这种含油气性预测方法是建立在综合地层、构造、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和本文地质指标和对每种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的。介绍了盐下陆源层和碳酸盐岩层(维柳依、下涅普斯克、上涅普斯克齐尔、下达尼洛夫、上达尼洛夫和乌索尔等储集层)的含油气性的详细预测结果。在它们的分布地区划分了不同含油气性的详细预测结果。在它们的分布地区划分了不同含油气远景区,油气聚集带和首批应进行石油普查的目标,预测了这些地区的主要圈闭类型、油藏数量和烃类组分。这些研究成果将能极大地提高石油普查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安岳—合川地区储层属于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其复杂的微孔隙系统以及较大的水膜厚度使其具有高束缚水饱和度,且高矿化度的地层水形成了异常发达的导电网络,形成低阻特征。文中结合储层的岩性、物性及水质等进行了相关计算和实验分析,探索了研究区低阻气层的成因。结果表明,导致研究区气层低阻的因素包括粒度大小、高矿化度地层水、高束缚水饱和度。  相似文献   
998.
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层序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通过钻井取心及露头沉积相观察、地震层序解释及地震相分析,结合蛇绿混杂岩带分布及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对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板块内部存在3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塔西台地、罗西台地及库鲁克塔格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古地理格局,塔西南地区存在寒武系深水盆地相沉积分布区,并且该深水盆地相沉积分布区可能是以和田河气田为代表的塔西南地区海相油气藏的主力烃源区。发生于早震旦世和早寒武世的塔里木板块北缘大陆裂谷运动,以及震旦纪-寒武纪的张裂构造环境控制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形成。从早寒武世到晚寒武世,虽然塔里木板块内的古地理格局总体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以塔西台地为主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均发生了进积-加积作用而变得更大,并且不同时空台地边缘类型及其叠置型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早寒武世以发育缓坡-(斜坡坡度较小的)弱镶边台地边缘为主,中-晚寒武世以发育弱镶边-(斜坡坡度较大的)镶边台地边缘为主。  相似文献   
999.
马井气田主力产气层段为侏罗系蓬莱镇组地层,该地层主要是具有复杂岩性、复杂孔隙结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等特点的致密砂岩储层,储层岩电参数之间表现出明显的非阿尔奇现象,使得常规阿尔奇模型难以准确计算储层含水饱和度;现有的建立在常规砂岩储层中的束缚水饱和度模型在复杂孔隙结构致密砂岩储层中应用效果较差,利用阿尔奇含水饱和度与常规束缚水饱和度的差值难以准确确定储层可动水饱和度.在储层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电实验数据研究认为双孔隙导电体积模型能较好表征储层的导电规律;在双孔隙导电体积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建立了可动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基于岩电实验、核磁共振束缚水饱和度测试结果以及常规测井数据,分析了模型中的各个参数,提出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新方法,进而确定了模型中微孔孔隙度这一关键参数.现场实例应用表明,可动水饱和度计算结果与储层产水特征相符,利用计算的可动水饱和度判别储层中流体的可动性运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大港油田疏松砂岩区块含水上升快、出砂加剧,常规防砂工艺技术无法解决既防砂又能有效降水的问题,研制出了一种自身可固结的颗粒型降水防砂复合材料(粒径0.3~0.5,0.5~0.7和0.7~1.4 mm)。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了材料配方优选,并对优选出的材料进行了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人工岩心固结强度和渗流能力的影响评价、耐酸碱介质性能评价和岩心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系列降水防砂复合材料适用于井温30~80 ℃的油井,人工岩心抗压强度大于3 MPa,液相渗透率0.3~0.8 μm2(根据粒径可以调节)。该降水防砂复合材料在大港油田成功实施了16井次,防砂施工成功率100%,防砂有效率93.8%,平均降水率达14.7%,取得了较好的降水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