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2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479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911篇
化学工业   2082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48篇
矿业工程   292篇
能源动力   95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87篇
石油天然气   11695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2篇
冶金工业   28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78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449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915篇
  2013年   888篇
  2012年   892篇
  2011年   779篇
  2010年   747篇
  2009年   773篇
  2008年   809篇
  2007年   698篇
  2006年   650篇
  2005年   680篇
  2004年   758篇
  2003年   725篇
  2002年   556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8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重18井区油藏具有油层埋藏较浅,高孔、高渗、原油黏度较高的特征。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技术已经在重18井区现场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水平段吸汽不均匀、汽窜严重、油汽比低等问题,影响吞吐开发效果。以重18井区侏罗系齐古组三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层位的稠油水平井在不同注采参数下吞吐3个周期的开发指标进行研究。并通过正交分析法简化油藏数值模拟设计方案,得到了重18井区J3q3层吞吐开采的最优注采参数:注汽强度12t/m、井底注汽干度0.75以上、注汽速度170t/d、焖井时间2d、单井配产液量20~25t/d、生产时间100d。  相似文献   
992.
CYJ7-2.5-26HY型整体弯游梁式抽油机是针对低渗透油藏而设计的新型节能抽油机,解决了长庆油田部分油井使用8型机悬点载荷过剩,使用6型机悬点载荷不足的问题。该型抽油机采用游梁平衡方式,平衡率高,节能,使油田实现了设备选型和生产运行精细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93.
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油藏工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藏工程和反应工程的角度评价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 (MEOR)技术。MEOR是指通过增加驱替效率和 (或 )提高波及体积效率提高石油产量 ;它不包括利用微生物进行的油水井增产措施。MEOR技术与化学方法提高采收率 (EOR)技术一样 ,需要考虑相同的物理参数 ,因而它们面对的技术问题相同 ,即认识和确定目标油藏 ,化学剂在油层中的残留、损耗和使用量等。MEOR和化学EOR的根本区别只是在于提高采收率所需的化学剂引入油藏的方法不同。尽管MEOR技术还缺乏对微生物特性 (反应速度、化学计算、生成物浓度 )的定量表示 ,但是描述微生物的性能、油藏特征和作业条件 (井距、注入速度、剩余油饱和度 )之间的定量关系是可能的。这种关系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经过分析 ,认为MEOR技术是一种有潜力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 ,其效果要看它是否能把剩余油当作生产提高采收率所需化学剂的内部碳源。在这种情况下 ,它的收益就要看项目执行过程的操作成本和产生的问题是否接近水驱。风险性与许多严格的执行条件紧密相关 ,这些条件必须满足微生物体系能够利用内部碳源。现在的技术水平还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现在的体系能适应本文给出的条件 ,故需要设立一个大的研发项目来确定MEOR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4.
水平井是冀东南堡陆地油田浅层复杂断块油藏的主要开采方式,大部分水平井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构造因素、井身轨迹、生产制度和外来入井液是引起水平井含水率非正常上升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二氧化碳最小混相压力预测、产出流体的分析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认为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控水增油的主要机理包括: 膨胀原油体积、对原油的降粘作用和对轻烃的萃取作用。基于优化的工艺设计方案,确定了单井注入量、注入速度和焖井时间等参数。32井次的现场应用结果证实,产油量由吞吐前的52t/d上升到吞吐后的271t/d,是原来的5.2倍,综合含水率由吞吐前的96.9%降至吞吐后的53.4%,控水增油效果显著。二氧化碳对橡胶的腐蚀性较强,合适的举升方式为抽油泵,井口至井下500m内应尽量避免安装对温度敏感的工具。  相似文献   
995.
在井网压裂基础上进行注水,可以有效改善流场,增大泄油面积,是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手段。快速准确预测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产量可以为开发优化设计奠定基础,但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呈现非稳态、非线性渗流特征,基于达西定律形成的油藏工程方法并不适用。本次研究通过流场分析,来划分等效流动单元,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油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采用流线积分法建立了不同压裂注采井网的水驱非稳态产量解析计算方法。与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相比,计算方法更简单,计算速度更快,可以为低渗透油藏压裂注采方式优选及注水开发对策制定提供手段。采用本方法计算并剖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压裂注采方式及裂缝长度对油井生产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增大了渗流阻力,与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相比,油井产量更低;受流动单元控制,不同压裂注采方式的增产效果及见水时间完全不同,同时压裂注采方式的增产效果最好,能够增产3.1倍,但见水时间仅为24个月;随着压裂缝长增加,油井产量越高,但当缝长超过最佳长度,增油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6.
鲁迈拉油田Mishrif油藏是中东地区典型的大型整装礁滩相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其储层非均质性强,易导致注入水沿渗透率高的薄层即贼层过早水窜,降低注入水波及效率,因此有效识别贼层并制定合理开发技术对策是提高研究区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动、静态资料综合识别贼层的方法。首先根据岩心和成像测井等静态资料确定贼层发育成因,然后利用单井产液剖面测试等动态资料计算储层动态渗透率,并与测井解释得到的静态渗透率对比进而识别贼层;最终综合地层层序划分等静态资料,确定研究区不同的贼层发育模式。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提出贼层在块状和层状储层中不同发育模式下油水井的最优射孔策略,并应用于Mishrif油藏注水试验区,已取得预期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影响砂砾岩储层压后产量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影响程度不一,且其关系较为复杂,在优化压裂设计时,很难准确把握关键影响因素,而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高度非线性的问题。采用KHK产量劈分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更为合理的预处理;通过一种更具灵活性和智能性的方法选取分辨系数,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得到不同因素对压后产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以MF井区砂砾岩储层为例,基于储层地质参数及压裂施工参数,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得出,该井区不同因素对压后产油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厚度、渗透率、前置液比、每米加砂强度、压力系数、排量、孔隙度、储层温度、平均砂比。  相似文献   
998.
高凝油油藏自生热压裂井筒温度场计算模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高凝油油藏的压裂施工中,对地层注入冷流体会使井底周围的原油冷却,导致原油析蜡或凝固,从而堵塞流动通道,降低裂缝的导流能力.因而采用自生热压裂技术,依靠生热剂发生化学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来提高注入流体的温度,使井底压裂液的温度在施工期间高于原油的凝固点或析蜡点.在压裂过程中预测井筒温度的变化,以保证压裂液在进入裂缝后不会对裂缝和储层造成“冷伤害”是实施这一技术的关键.根据热平衡方程,建立了自生热压裂过程中井筒温度场的数学模型,采用隐式差分格式建立了数值计算方程,并对一口井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自生热压裂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压裂液的温度,防止高凝原油析蜡和凝固,避免储层伤害,提高原油的流动能力.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等效渗透率在底水油藏水平井数值模拟中的应用。首先在水平井筒内压力损失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依据混合密度、混合黏度与混合速度定义,推导了井筒内两相流动等效渗透率的数学表达式;然后利用等效渗透率将井筒内压降与流速关系改写为达西定律形式,统一了井筒与油藏中运动方程,因此可将井筒处理为油藏的一部分;最后基于达西定律推导了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数学模型,建立了数值模拟方法。实例研究表明,基于等效渗透率的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模拟井筒压降影响下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李传亮 《岩性油气藏》2010,22(3):121-123
由于启动压力梯度概念的引入,渗流力学便有了动边界的概念。为了深入了解动边界的性质,该文根据理论分析方法对启动压力梯度存在时的地层压力传播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启动压力梯度存在时地层被分成流动区和非流动区,二者之间的界限为动边界。但是,由动边界概念出发,可以得出非流动区的流体既流动又不流动的悖论,因而理论已不能自洽。动边界由启动压力梯度引起,启动压力梯度并不存在,是一个实验假象,因而,动边界也不存在。消除动边界,渗流力学理论则能够自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