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8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6篇 |
综合类 | 19篇 |
化学工业 | 195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11篇 |
建筑科学 | 115篇 |
矿业工程 | 32篇 |
能源动力 | 126篇 |
轻工业 | 50篇 |
水利工程 | 18篇 |
石油天然气 | 33篇 |
无线电 | 1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6篇 |
冶金工业 | 40篇 |
原子能技术 | 4篇 |
自动化技术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117篇 |
2022年 | 153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介绍了全套外燃式旋窑高温煅烧碳酸盐矿物质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技术原理、技术组成、可应用领域及生产特点,以5?000 t/d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窑拟建年减排5万t CO2为例,给出了全套具体方案、相关参数及对水泥窑的影响;介绍了目前常规的CO2捕集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CO2产品的主要用途等。 相似文献
23.
24.
分析了煤制烯烃产业发展现状和碳排放现状;依据某大型煤制烯烃项目碳排放数据,开展企业碳排放途径、碳排放强度和节能减排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煤制烯烃产业煤气化技术、甲醇制烯烃技术、低位热能耦合利用技术等碳减排措施,展望了合成气制甲醇、绿色能源耦合、CCUS等先进技术碳减排路径及可行性,促进煤制烯烃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25.
为进一步缓解电力行业发电环节中机组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加剧全球温室效应的问题,在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简单概述的基础上,基于Aspen Plus软件分别建立了单乙醇胺吸附法和碳基吸收剂与NGCC机组的耦合模型,对其在设计工况和75%负荷工况下的热力性能和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碳减排方式的优选应用及优化改进方向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在全球双碳减排背景下,新能源技术进入爆发性发展阶段,而作为理想的终极能源方案——氢能源应用,更是得到广泛关注。氢能源的应用最先需要解决的是氢能源的来源问题,如何在双碳减排背景下开发绿色的制氢装置,并能够实现小型产业化生产,对于氢能源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7.
水泥工业是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耗行业和第二大CO2排放行业,占全球CO2排放的7%。水泥生料(CaCO3、Fe2O3、Al2O3和SiO2的混合物)通过高温(>900℃)煅烧得到水泥熟料,此过程能耗高且释放大量CO2。基于双碳背景,通过球磨法制备水泥生料,采用碳酸盐共热耦合原位加氢还原的创新策略,实现在700℃下水泥生料原位加氢生成CO,其选择性可达94.8%,CO生成速率达0.76 mmol/min,显著降低了碳酸盐的热解温度并抑制了CO2排放,同时获得了均匀多孔的CaO颗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比表面及孔径分析(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及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等表征手段,重点探究了反应温度和水泥不同组分(Fe、Si和Al)等因素对碳酸盐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元素有助于提升CO... 相似文献
28.
微生物电合成(Microbial electrosynthesis,MES)为二氧化碳还原为乙酸盐和其他多碳物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生化转化途径,利用电能驱动微生物固定CO2具有原料容易、操作条件温和、不含有毒物质、环境可持续性等特点,为全球碳中和、碳减排带来了新机遇。在研究人员对提高产率、转化效率、碳链延长方面的深入研究下,基于对电极材料的选择、修饰,菌群的驯化,操作条件的限制,乙酸最高产率达1330g/(m2?d),催化转化C1废气并耦合二次发酵生产了C2-C4产物以及具有更长碳链的中链脂肪酸。在概述阴极电活性微生物吸收胞外电子的分子机制捕获和转化CO2的基础上,综述了合成有机酸的代谢原理、二维和三维等电极材料使用现状以及提高产物产率、产物及碳链延长的方法,并对未来MES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9.
30.
在美国,超过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将面临数百万美元的罚款,因此,包括美国空气产品公司和UOP公司在内的许多公司都将减少碳排放作为重要的发展机遇。然而,全球排放交易机制并非局部机制,它需要整个化工部门的齐心协力。因为,化工部门是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实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