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1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12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7篇
石油天然气   298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5篇
原子能技术   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碳酰二胺在油田示踪技术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酰二胺作为一种水溶性有机物,其独特的分子组成使其具有特殊的物化特性,符合示踪剂应用的全部要求。目前碳酰二胺的检测方法在游泳池水的检测中应用较为成熟,而游泳池水与地层流体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这为其在油田示踪剂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32.
水流优势通道研究在二、三次采油中,对于注采井间连通性、水淹程度、层内、层间非均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七中东八道湾组油藏为一套砂砾岩加泥岩的沉积储集层,注水开发后,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异常,各井组采出程度不均,为了识别八道湾组油藏水流优势通道,从油藏动静态入手,采用井间示踪剂研究方法,定性描述井间去水方向和速度,定量反演井间水流优势通道物性参数,给出平面、纵向优势通道发育方向和层位,对油田生产开发提供明确指导,最后根据井层通道类型调剖原则,提出调剖强度和用量设计,为油田后续调整挖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33.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油田对示踪剂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示踪剂技术已由之前的单井单层注入,逐步向多井、多层位、多轮次、区块整体注入转变,而目前常用的示踪剂种类已无法满足现场需求.近几年,纳米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在油气行业中已经得到应用,同时纳米荧光示踪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和水处理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对油田用纳米荧光类...  相似文献   
534.
陈岩  黄佳 《化工设计通讯》2021,(7):11-12,16
针对海上油田注水井网开发,认识油水井连通性及提高剖面改善措施的作业需求,介绍了示踪剂技术原理,梳理了海上油田示踪剂监测施工工艺流程,以及取样检测和解释分析等质控原则.对如何高效开展海上油田井间示踪剂技术,更好地掌握水驱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35.
海上窄河道油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注水井的水驱方向复杂.为了解井间的注采连通性和非均质性,以G1井组为例,开展示踪剂监测技术的研究.对示踪剂用量和注入工艺进行设计,通过监测示踪剂产出量,对G1井组的高渗通道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表明:G1井组油水井间对应关系不均衡,注水井平面上的前缘水线推进速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因长期注水冲刷,油层内部有高渗带和大孔道存在,且比较发育,大孔道孔喉半径最高接近20μm.在窄河道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大孔道的存在及其对存水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6.
通过油水层连通性研究,搞清地层对比关系,建立该区地层层序标准对比剖面和油水层连通图,结合精细三维地震解释,在断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理清构造格局,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弄清储层展布规律。通过油水层井间对应关系研究情况部署部分调整井,利用新、老井建立合理有效的注采井网,完善研究区注采关系,提高研究区储量动用程度,增加可采储量,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水平。对油田稳产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37.
桩西油田106区块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油层非均质性加剧,准确描述储层连通性、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等情况已成为油田开发后期提高原油采收率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配型示踪剂的优选与性能评价,借助示踪剂井间监测解释技术对桩106区块106-15-17井组的储层连通性、储层物性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等进行监测与定量解析。结果表明,井组油层非均质性较为严重,桩106-14-18井为主要受效井,桩106-15-X18井间的剩余油饱和度最高,剩余油分布受非均质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38.
注气是用于二次和三次采油中的一种驱替方式。与注水相比,注气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降低注入溶剂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得注入溶剂具有较高的洗油效率;如果实施水/气交替注入,还可以改善注入剖面,较大幅度地提高注入溶剂的波及体积。目前的注气驱开采包括:混相驱、蒸汽驱、非混相驱、天然气驱、注气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等。提高采收率研究是油气田开发永恒的主题之一,气体示踪剂技术能够测定油层参数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方法。生产井检测到的示踪剂产出浓度曲线,反馈了有关油层特性及开采现状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示踪剂在生产井中的开采动态,如示踪剂的突破时间,峰值大小及个数、相应注入流体的总量等参数,进一步研究和认识注入流体的分布及其运动规律和油藏的非均质特性。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合理的调整方案,从而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539.
示踪剂技术目前在水平井压裂测试中广泛使用,通过将不同水溶性示踪剂与压裂液混合注入到不同段内,返排阶段测试各种示踪剂浓度,可以获得各段的返排率以及产水贡献比例。针对常用的稀土微量物质示踪剂种类不够,无法满足十几段甚至更多段压裂测试要求的问题,开展了氟苯甲酸盐类示踪剂与瓜胶压裂液体系的配伍性实验,重点考察了氟苯甲酸盐示踪剂对压裂液各项性能的影响,并评价了示踪剂在压裂液体系中的热稳定性能以及静态吸附性能,同时利用驱替装置模拟压裂液与氟苯甲酸盐示踪剂返排过程,研究了示踪剂返排浓度与返排液流量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氟苯甲酸盐示踪剂在1000mg/L以下时,对瓜胶压裂液体系性能无影响,示踪剂在瓜胶压裂液体系中70℃条件下60d后的浓度保留率大于95%。另外,驱替实验证明了氟苯甲酸盐示踪剂返排浓度与返排液流量成正比,可准确测试返排情况。氟苯甲酸盐适合作为分段压裂测试用示踪剂使用。  相似文献   
540.
弯曲微通道中液滴内混合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混合器内采用多相流操作条件使混合在液滴中进行,能有效提高微混合器的混合效率以及消除单相流操作条件下所存在的分散效应。在流体体积函数法(VOF)的计算流体力学基础上,分别采用欧拉-示踪剂法以及拉格朗日-示踪粒子法对弯曲微通道中液滴内部的混合状态演变过程进行模拟研究,得到了液滴经过通道不同位置其内部的混合快照图并计算了其混合程度的变化。两种方法都显示在液滴通过蛇形弯曲微混合器时,液滴内部产生了混沌流。正是由于混沌混合现象的存在,使得液滴内混合组分能够达到快速有效地混合,混合效率较高。对两种不同模拟方法及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欧拉-示踪剂法能够更好地模拟实际的混合效果,而拉格朗日-示踪粒子法能够更清晰地模拟混合组分界面的变化情况,适用于研究液滴内混沌混合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