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1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120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28篇
石油天然气   294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5篇
原子能技术   8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硫氰酸铵在许多油田已作为注水示踪剂注入油田,不能再用于密闭取心。碘化钾则由于地层含碘也不能使用。筛选出了可供大直径及密闭取心用的4种新示踪剂,其中SL-D2效果最好。本文报道了胜索坨油田油层含碘量分析结果,4种新示踪剂的检测方法及性能评价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2.
毛细管电泳法用于油田注水示踪剂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CE)成功的对油田注水中常用的Brˉ、NO2ˉ、NO3ˉ、SCNˉ四种示踪剂进行了分离和检测,对四种离子的分离度、重现性、检测限进行了讨论,并与化学容量法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分析条件的确立和样品的处理进行了筛选,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用图版法分析示踪剂产出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分析方法是进行曲线拟合,该方法工作量大,且结果不唯一,因而提出用图版法来分析。该方法将常规时间域中的问题转换到频率域中,做出理论图版和实际图版。通过对比理论和实际的传递函数和相位谱,可快速估计出油藏的非均质性指标和孔隙体积,如果同时应用分配性和非分配性示踪剂进行测试,还可求出剩余油饱和度。用该技术进行了实例分析,与常规分析法所得结果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64.
分层多种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在坨11南断块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尹文军  王业飞 《油田化学》2005,22(1):55-58,92
简介了题示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的原理、示踪剂用量设计及所得资料解释方法。在胜坨油田11南断块沙二8砂层组,相隔22或23天,将3组不同的非分配型 分配型示踪剂分别注入3-9-271注水井的沙二81、沙二82、沙二83层,在周围生产不同层位的9口采油井进行监测。以沙二81层为例说明示踪剂产出浓度曲线拟合效果较好。监测资料表明沙二8层的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均较强,有几口井内有窜槽现象。由监测资料确定了3个小层的主要水驱方向。通过监测数据的综合解释,得到该井组的井间高渗层渗透率、厚度、喉道半径、主流通道、波及体积及系数等储层参数,表明井间主流道均为长期注水冲刷形成的高渗层。井区非均质性强,83层尤其突出。根据综合解释结果修正地质模型,应用示踪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井组3个小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图6表5参3。  相似文献   
65.
示踪剂及其检测技术,是从注水井注入一定浓度的示踪剂,在周围油井检测示踪剂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出示踪剂产出曲线,并对该曲线进行数值分析,得到有关地层的物性参数,用以描述油藏、确定堵剂用量、检验油层有无高渗透层或大孔道存在、跟踪注水流向、分析油水井注采状况和判断断层密封性等,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开发措施提供依据。本文着重介绍了示踪剂的室内研究及在胜二区沙二3、坨7、胜二区83~5和坨11南四个开发单元的应用与分析。  相似文献   
66.
J.Moghadasi 《吐哈油气》2007,12(4):397-400
原始压力下降油田一次采油量递减时,通常采用注水提高产油量。通过向指定的井(注水井)注水将某些油层中的剩余油驱向该注水井四周的其它井(生产井)的技术通常称为二次采油,它可贡献原始石油地质储量的50%。这一技术是以往油产量递减的老油藏的首选,如今已开始成为注流体开发新井优化采收率的共用技术。为此,“二次采油”这一说法正被更普及的术语“注水”所替代。水驱效率主要取决于岩石和流体的性能。通常油藏的非均质性会使水驱效率变差(例如,渗透性阻碍或高的渗透性通道都会抑制好的水驱效果)(国际原子能机构,2001)。油田中发现的多数结垢都是储集岩中的自然水沉淀形成,或两种不相容的水在井中相遇时含有沉淀物的过饱和产出水沉淀而成。该项研究旨在将示踪剂技术确立为结垢实验和储层非均质性油层评价的可靠的资料来源。Ca^2+在砂岩层一系列的钙质结垢实验中,被用作监控CaCO3沉淀的示踪剂。研究结果表明,孔隙介质的结垢实验中,首次引进示踪剂技术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7.
同位素示踪载体法是目前国内各注水开发油田普遍采用的吸水剖面测井方法.但在现场测井应用中,吸水地层孔隙结构的变化使示踪载体粒径的选择很困难,造成在同位素测井施工中无法准确地录取大孔道地层的吸水剖面资料.通过对大孔道地层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失败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一套针对大孔道地层的吸水剖面测井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存在大孔道地层吸水剖面测井资料的录取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测井成果.  相似文献   
68.
杜娟 《测井技术信息》2005,18(B12):143-165
一、井间示踪技术发展 史井间示踪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已有多年的历史,最初仅被用来定性地了解地下流体的运动状况,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向定量化的方向发展。井间示踪剂测试与解释方法的主要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9.
邵辉 《中国矿业》1996,5(6):70-73
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科研实践,系统的总结了示踪技术在我国煤矿通风安全方面的应用;指出示踪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先进的通风安全检测手段;对促进我国煤矿安全、提高煤矿通风安全技术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多数油气井压裂通常是采取分段压裂,各层段一起合排,此过程目前常用总的返排量来判断整体压裂液的返排效果,而无法了解各个层段压裂液的返排情况。为了评价各层段压裂液的返排效果,可在各层段压裂过程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不同示踪剂,在返排时对压裂液返排液进行连续取样,检测返排液中各种示踪剂的浓度,从而判断各层段的返排效果,计算压裂液在地层中的残留量。而在压裂中所用示踪剂需要与压裂液配伍,对油田常用的几种示踪剂进行了实验评价。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分子醇类和无机阴离子(SCN-和Br-)不适合作为瓜胶压裂液示踪剂,2种微量物质TA和TB与瓜胶压裂液配伍,不会对压裂液成胶和破胶产生影响,并且由于其在地层环境中有较低的吸附量,不会对定量测量造成影响,可初步选为压裂液示踪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