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35篇 |
免费 | 494篇 |
国内免费 | 33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2篇 |
综合类 | 399篇 |
化学工业 | 466篇 |
金属工艺 | 67篇 |
机械仪表 | 54篇 |
建筑科学 | 53篇 |
矿业工程 | 171篇 |
能源动力 | 19篇 |
轻工业 | 17篇 |
水利工程 | 12篇 |
石油天然气 | 5675篇 |
武器工业 | 2篇 |
无线电 | 5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7篇 |
冶金工业 | 75篇 |
原子能技术 | 13篇 |
自动化技术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181篇 |
2022年 | 255篇 |
2021年 | 276篇 |
2020年 | 209篇 |
2019年 | 224篇 |
2018年 | 117篇 |
2017年 | 164篇 |
2016年 | 233篇 |
2015年 | 240篇 |
2014年 | 447篇 |
2013年 | 342篇 |
2012年 | 370篇 |
2011年 | 365篇 |
2010年 | 399篇 |
2009年 | 378篇 |
2008年 | 383篇 |
2007年 | 351篇 |
2006年 | 319篇 |
2005年 | 344篇 |
2004年 | 297篇 |
2003年 | 372篇 |
2002年 | 203篇 |
2001年 | 159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为进一步明确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板桥高斜坡物源特征、控砂机制及油气成藏富集规律,通过地震、测井、岩心测试化验分析资料,采用源汇分析方法对港西凸起物源轻重矿物组合特征、沟槽输砂通道与沉积微相空间分布规律进行详细论述,并进一步总结板桥高斜坡控砂机制与油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认为,港西凸起作为板桥高斜坡主要物源,其在沙二段和东营组高位体系域(HST)沉积时期,凸起出露面积相对较大,物源供给能力增强,在地震剖面上能够识别出数个与近岸小型扇三角洲相对应的下切侵蚀沟槽,组成相对闭合的"源-渠-汇"系统,进一步总结出港西凸起沟槽控砂模式;同时,沙二段不整合面与港东、滨海断裂系组成的油气疏导系统使得该地区具备形成地层上倾尖灭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和地层岩性油气藏3种油气成藏条件。针对该勘探目标区,实施多口探井,获得千万吨级探明储量,证实歧口凹陷港西凸起作为内部物源能够形成有利砂体并具备油气成藏条件,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3.
冀东油田南堡凹陷中深层东营组一段(东一段)、东营组三段(东三段)、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的气测参数响应特征不一致、钻探过程中多采用咸水钻井液进行钻探以及测井参数难以准确评价储集层,造成该地区储集层解释评价的难度增大。为提高该地区解释的精度,系统分析南堡凹陷1-5号构造中深层各含油层系的气测数据组分响应特征,经过已钻38口井48层段数据统计,筛选出了烃斜率、湿度比、平衡比、特征比4项气测敏感参数,建立东一段、东三段、沙一段含油层系气测解释评价图板,从图板中发现油层湿度比的区间东一段为13.53%~42.31%、东三段为17.26%~25.00%,沙一段为12.17%~20.91%;油层烃斜率的区间东一段为0.62~3.25、东三段为0.76~1.72,沙一段为1.53~2.80;油层平衡比的区间东一段为1.26~18.08、东三段为5.03~14.75,沙一段为10.11~19.64;油层特征比的区间东一段为0.14~1.67、东三段为0.33~0.60,沙一段为0.27~0.55。据此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现场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评价效果较好,可以为勘探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4.
为了明确泥页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以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元素分析,对其成岩作用类型进行研究;结合有机质的镜质组反射率、岩石热解和伊/蒙混层比等分析,划分成岩阶段,厘定成岩演化序列;最终明确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泥页岩发育有黄铁矿形成、白云石化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黏土矿物转化和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已到达中成岩阶段A期。黄铁矿形成、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和黏土矿物转化有利于晶间孔的形成,溶蚀作用有利于形成粒内孔,破裂作用可以形成裂缝。 相似文献
35.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在斜坡带、断裂带等不同区带分别发现油气藏,为查明不同区带油气藏的油气成藏期次与特征,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在迈陈凹陷开展了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描述和成藏期次、成藏过程的研究。研究表明,迈陈凹陷至少存在3期油气充注成藏,分别是早中新世下洋组沉积时期、中中新世角尾组沉积之后、中新世末灯楼角组沉积之后。三期油气成藏具有不同的成藏特点:I期成藏油气沿断裂呈"管流"运聚成藏,Ⅱ期成藏油气沿连通裂隙呈"网流"运聚成藏,Ⅲ期成藏油气沿有限连通孔隙"渗流"运聚成藏。结合实例建立了迈陈凹陷不同区带的成藏模式:斜坡带为侧向运移为主、垂向运移为辅的油气成藏模式,断裂-深凹带为垂向运移为主、侧向运移为辅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6.
陈德坡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38(2)
为方便地判断断盖配置是否垂向封闭油气,在断裂破坏泥岩盖层封闭机理及其与断距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断裂停止活动时期、泥岩盖层厚度、压实成岩时间和下伏储层岩石泥质体积分数,建立了断盖配置垂向封油气所需最小断距预测方法。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堡5号构造F3断裂为例,利用钻井和地震等资料得到F3断裂在9条测线处断距,结果表明:南堡5号构造F3断裂与东二段泥岩盖层配置垂向封油气所需最小断距在不同测线处存在差别,在测线L1、L4、L6、L8和L9处F3断裂断距小于其与东二段泥岩盖层配置垂向封油气所需最小断距,断盖配置垂向封闭,有利于油气在其下聚集与保存;而在测线L2、L3、L5和L7处F3断裂断距大于其与东二段泥岩盖层配置垂向封油气所需最小断距,断盖配置垂向不封闭,不利于油气在其下聚集与保存。研究结果与南堡5号构造F3断裂附近东二段泥岩盖层之下油气分布相吻合,证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断盖配置垂向封油气所需最小断距可行。 相似文献
37.
38.
基于米兰科维奇理论的湖相细粒沉积岩高频层序定量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相的细粒沉积同时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分辨率,其忠实地记录了湖泊流域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信息,由于沉积过程的稳定性,使得这种湖相细粒沉积成为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的理想载体,而米兰科维奇理论的时间内涵是进行高频旋回划分和对比有效手段,可以提高地层划分的时间分辨率,是传统层序地层学的有力补充。精确识别米氏旋回是湖相细粒沉积岩高频层序划分的基础,约束沉积速率的变化是米氏旋回识别的关键。针对陆相沉积地层相变快、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以磁化率作为替代性指标,引入进化谐波(EHA)和平均频谱拟合差(ASM)分析技术,约束纵向上沉积速率的变化,更精确识别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理论,四级层序与中期基准面旋回对应,时间量化为405 kyr;五级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对应,时间量化为100 kyr;六级层序与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对应,时间量化为40 kyr,最终分别以长偏心率、短偏心率和斜率周期曲线作为四级、五级和六级层序划分的参考曲线,实现湖相细粒沉积岩高频层序定量划分。 相似文献
39.
东海西湖凹陷A气田渐新统花港组三段厚层砂岩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湖凹陷A气田花港组三段巨厚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区主力产气层与优质储层,对其沉积微相的厘定争议较大。综合利用研究区岩心、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相关资料,研究了目的层相标志、微相类型、沉积环境与相分布。研究认为本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分流间湾微相,不发育反映海相及海侵的沉积物与相标志。垂向上多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厚度较大,水平延伸好;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由东北逐渐向西南呈树枝状分叉、连片分布,物源来自东北部。明确研究区属于陆相背景下的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典型的牵引流沉积,不见海侵层序,高能量牵引流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本区高产气藏储层发育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40.
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是致密油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确定致密油储层的不同物性界限能准确有效的建立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标准,为致密储层分级提供理论依据。以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运用含油产状法、核磁共振法确定了致密储层的含油物性下限,运用核磁共振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试油法等确定了致密储层的可动物性下限,运用力平衡法确定了致密储层的物性上限;结合致密储层的渗流特征并辅以孔隙结构分类验证,建立了致密砂岩储层的分级评价标准,将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无效致密储层、致密含油储层、可动致密储层及易动致密储层4个级别,渗透率界限分别对应0.07×10-3,0.12×10-3,0.50×10-3和1.13×10-3μm2。致密储层的分级结果与储层试油试采结果相一致,印证了利用致密储层物性界限进行致密储层分级评价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