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电工技术   85篇
综合类   57篇
化学工业   294篇
金属工艺   40篇
机械仪表   88篇
建筑科学   48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148篇
轻工业   28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225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57篇
冶金工业   22篇
原子能技术   48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换热器管束因管壁太薄,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失效的概率远高于其管程和壳程筒体,更换频繁.本文依据风险评估的理论提出了换热器管束的完整性管理方法,其中包括管束失效形式、风险评估方法、检测范围和检测方法的选择、修理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内容.以期在检修过程中通过完整性管理方法的应用,科学指导工厂换热管束的专项检测和维修、更换工作.  相似文献   
52.
随着现代互联网、通信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设备的智能化、实时化运行和管理的要求被日渐重视,因此,构建合理的设备运行模型是必要的。基于实验用并联锅炉管束的流动与传热基本特性,本文分析构建了并联管束运行操作时管内工质流动与传热过程的相变模型和动态可视化模型,实现设备虚拟动态的实时展示,对教学机构的科学研究和运维人员的岗前培训、动力锅炉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3.
通过检修案例,综合汽油加氢装置再生气冷凝器G-E120先后三次检修,统计换热器管束腐蚀情况,对管束失效的主要原因及失效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4.
王健 《装备制造技术》2012,(5):270-271,274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及管束的约束对其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管板厚度下,单个换热管前三阶固有频率的变化特性,发现换热管的固有频率随着管板厚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分析了GB151-1999中给出的管束的振动特性,发现管束的固有频率在解析解频率附近范围内存在较多频率。因此,在计算换热管束振动特性时,为了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5.
螺旋鳍片管束传热与阻力特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益超  刘聿拯  曹建光 《动力工程》2002,22(5):1922-1927,1989
螺旋鳍片管束因具有一系列优点,在常规锅炉及余热锅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此,国内外有关学者对其传热与和特性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因各种原因,现有研究成果存在局限性,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根据对现有成果的分析与比较,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56.
闫斌 《江西化工》2007,(1):121-122
关于哈尔滨石化公司硫磺回收装置开工初期一级冷凝冷却器出现管束干烧泄露,造成装置停工,就设备设计选型和操作上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7.
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分公司常减压蒸馏I套装置的常顶换热器管束自投用以来曾多次发生腐蚀泄漏。我们从失效管束材质的数据分析调查,找出失效管束发生腐蚀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避免类似失效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58.
水平管束冷凝换热设计计算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型水平管束冷凝换热设计计算,对水平管束膜状冷凝换热系数典型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管束结构及冷凝液膜流动行为,阐明了相关公式的适用条件、计算结果差异及原因。然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对比和壳程蒸汽流动模拟进一步表明,现有相关公式因未能充分考虑冷凝加热器中蒸汽流动的多方向性及其对冷凝液膜的扰动,其换热系数计算值明显低于实际;并针对大型水平管束冷凝换热工程计算模型的完善,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9.
庄永  朱军强 《广东化工》2012,39(18):121+68
搭配上层为二折叶式,下层为推进式的双层搅拌桨,选用聚丙烯(PP)或增强聚丙烯(PPR)材质的管束冷却,代替搪瓷反应釜夹套冷却应用于硫酸铜结晶生产过程,解决了搪瓷夹套换热面积受限制问题,缩短了冷却结晶时间,提高了硫酸铜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0.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管束效应对管外含空气蒸汽冷凝传热的影响。基于3×3管束,分析了管间距在1.5d~5d(d为管径)范围内的管束效应及管间距对局部和平均冷凝传热性能的影响。在管间距为1.5d条件下讨论了管束结构对冷凝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束效应包括高浓度空气层的抑制传热作用和管束抽吸效应的强化传热作用。随着管间距的减小,第2类和第3类传热管主要受高浓度空气层的影响,第1类传热管主要受管束抽吸效应的影响。当管间距为1.5d时,第2类和第3类传热管的传热系数分别比单管恶化了6%和29%,而第1类传热管比单管增加了2.5%;在1.5d管间距条件下,管束抽吸效应随管列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导致管束平均冷凝传热系数(hb)逐渐增大。当管列数达到20列时,hb高于单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