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9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99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63篇
化学工业   475篇
金属工艺   33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39篇
矿业工程   124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259篇
水利工程   18篇
石油天然气   599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篇
冶金工业   48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陆相断陷盆地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是不同层次构造运动形式的物质体现,也以不同的方式对应着不同类型的石油地质要素。盆地不同级别成藏单元成因划分的基础是不同层次的成藏要素类型及其作用,通过不同级别层序地层、地质要素及其作用内在联系的分析,认为不同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与成藏单元之间可以建立起成因类比关系,一级层序、二级层序、三级层序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应于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系统或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组合体.从而更加深入地反映陆相断陷位地等时成因地层格架与成藏单元结构间的内在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32.
33.
江汉盆地为典型的陆相盐湖盆地,古近系潜江组盐间地层为主力油气产层.为研究其盐湖沉积特征与成藏模式,开展了晚始新世潜江组沉积期的古地貌、古构造和古气候恢复,扫描电镜分析和砂体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江汉盆地潜江组"高山深盆"式古地貌和断层控制下稳定沉积的深凹古构造是盐湖盆地形成的基础,气候以亚热带干旱为主、干湿交替为辅...  相似文献   
34.
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含油层系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顺北地区在白垩系有较好的油气显示,测试获得少量原油。为研究顺北地区白垩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油气来源,系统开展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油—油、油—源对比研究。顺北地区白垩系原油饱和烃色谱为单峰前峰型,正构烷烃系列保存完整,谱图基线平稳,未见明显的“鼓包”,原油Pr/Ph分布在1.65~1.71,C21TT/C23TT>1,生标图谱中藿烷系列化合物占明显优势,∑三环萜烷/∑藿烷 < 1,检测到丰度较高的伽马蜡烷和三芳甾烷化合物,指示为保存条件良好的陆相成因类型原油;顺北白垩系原油与北部库车坳陷周缘的英买、大宛齐、大涝坝白垩系原油、库车河三叠系黄山街组泥质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源性,指示油源来自库车坳陷三叠系黄山街组泥质烃源岩;白垩系原油热演化程度从大宛齐到英买再到顺北呈现出降低的趋势,推测顺北白垩系原油可能来源于库车坳陷三叠系烃源岩,生成的早期陆相油气沿白垩系优质砂体、T40不整合面、断裂由北向南远距离侧向运移。  相似文献   
35.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深化陆相页岩油形成演化与富集机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细粒沉积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和盆地构造演化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混合细粒沉积物非均质性强,不同粒序沉积岩多尺度一体化研究是构建陆相页岩油储层发育模式的关键环节。湖相泥页岩孔缝结构表征技术发展迅速,但成岩过程动态研究不能满足页岩油有效储层预测的要求。陆相页岩热演化过程中生排烃和页岩油赋存机理逐渐清晰,不同构造和沉积背景控制下的页岩油资源分类评价方法还有待完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中烃类流体多相多尺度流动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迫切需要明确不同页岩微相中烃类的流动方式和时间尺度效应。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远远滞后于生产实践,建立适合不同地质条件的陆相页岩油选区评价参数、甜点预测方法和实验技术标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6.
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元页3井等重点钻井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和实验分析,评价了该区中侏罗统千佛崖组陆相页岩油气的成藏条件。千佛崖组富有机质泥岩孔隙度高、含油气性好,是主要的储层岩相类型,而灰岩及砂岩夹层物性相对较差;孔隙类型以无机孔为主,占总孔隙的比例约为60%~80%,与海相页岩相比微孔占比降低而大孔含量更高,有利于页岩油气的采出。千佛崖组二段下部的④小层全段以富有机质泥岩为主,泥地比高,孔隙度平均达5.43%,有机碳(TOC)含量平均1.72%,冷冻碎样热解的游离烃含量S1为2.63 mg/g,测试含气量平均1.51 m3/t,含油气性较好,具备陆相页岩油气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通过与其他钻井的对比分析,认为半深湖相沉积是最为有利的沉积相带,为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较高的成熟度和裂缝的发育是油气富集高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7.
D564树脂提硼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藏结则茶卡盐湖卤水为原料,采用D564硼特效树脂进行了离子交换吸附硼的试验研究,主要考察了硼浓度、吸附流速和树脂再生等因素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载硼树脂的解吸性能。尽管原料中杂质Na+和Cl-质量浓度均较高(分别为43.51g/L和64.12g/L),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干扰硼的吸附,但是通过对工艺条件的控制和选择,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树脂对硼的吸附率>97%,工作吸附容量约26mg/mL湿树脂(以B2O3计),吸后液中B2O3质量浓度<50mg/L;解吸率100%,解吸液中B2O3质量浓度达6.0g/L。表明D564在复杂体系中对硼具有高选择性。以离子交换试验获得的解吸液为原料,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工艺可获得符合国家质量标准(GB538-90)的硼酸产品,工艺简单,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38.
39.
院士风采     
胡见义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专家。1934年3月25日出生,北京市人。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石油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总结和建立完善中国陆相油气藏理论与勘探。  相似文献   
40.
为了揭示陆相盆地古气候变化与沉积环境、聚煤作用耦合关系,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煤岩学等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柴北缘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上段(巴柔期)主采煤层煤岩组分、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及其古气候意义研究。研究煤层(7号和F煤层)δ13CO值平均为-23.9‰,分别变化在-26.7‰~-21.6‰和-25.6‰~-22.9‰。根据沼泽、陆源碎屑体系交替演化特征和煤层有机碳δ13CO值变化规律,将大煤沟组上段划分为8个阶段并对应于1个长周期旋回(C1)和3个短周期旋回(C2)。认为低变质煤δ13CO值在反映古大气CO2同位素组成及其含量变化的同时,还记录了聚煤期(植物生长至泥炭化阶段末)古气候(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湿暖古气候有利于成煤植物对碳同位素分馏及贫13C腐殖质(镜质组前身)的形成,煤δ13CO值降低;干热古气候不利于植物对碳同位素的分馏,但有利于富集13C的惰质组(丝质体)形成,进而引起煤δ13CO值升高。从煤层δ13CO值所反映的气候变化与陆源碎屑体系废弃、复活及聚煤发生、终止关系角度提出了陆相盆地古气候与沉积环境、聚煤作用关系模型,指出在盆地构造活动、基底沉降较稳定和均匀的煤系沉积过程中,气候变化通过盆地和流域内径流深度(年平均降雨量减去年平均蒸发量)和植被发育演化控制了绝对湖平面变化、沉积物的产生和搬运(供给)速率,进而引起盆地内沼泽、陆源碎屑两种矛盾体系的交替与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