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5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286篇
电工技术   26篇
综合类   309篇
化学工业   553篇
金属工艺   32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1275篇
矿业工程   576篇
能源动力   90篇
轻工业   22篇
水利工程   220篇
石油天然气   2973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4篇
冶金工业   82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480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多孔硅新的表面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多孔硅施加阳极氧化表面处理技术,可有效解决多孔硅干燥时出现龟裂及坍塌,破坏原有多孔硅的形貌和本质的问题.阳极氧化表面处理技术就是使用少量的负离子作用于多孔硅表面,满足SI分子化合价的需要,消除悬空键,促使多孔硅表面性能稳定,避免结构重组产生分子间的不均匀内应力,从而获得性能稳定、可靠、在空气中可以长期干燥保存的多孔硅.  相似文献   
102.
姚宪恒 《建筑安全》2007,22(11):58-58
在农村盖新房,来帮忙的亲朋好友及左邻右舍的人很多,尤其是最后封顶时,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场面,这时来的人数有时并不亚于红白喜事宴请的人数。2007年5月29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又叫一村)镇乌兰基村一户姓杨的农户就正处在新房封顶这一天,但这一天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3.
随着钻井深度的不断加深,页岩地层的井下复杂情况增加,通常表现为井壁崩落掉块.针对泸州区块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开展了水平井井壁崩落失稳研究,制定了井下工况下力学加卸载模拟实验方案,分析了围压加卸载速度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深层脆性页岩水平井井壁崩落失稳模型.研究表明:龙马溪组深层页岩脆性矿物质量分数高,脆性强,但层理缝...  相似文献   
104.
采用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不同储集层全直径岩心进行真三轴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水力裂缝在不同储集层中的纵向扩展形态;采用全局嵌入内聚力单元的数值模拟方法建立考虑界面强度、射孔层位、压裂液排量的页岩油多储集层拟三维裂缝扩展数值模型,研究水力裂缝穿层扩展特征.研究表明:水力裂缝在致密砂岩层呈十字型扩展,在天然裂缝...  相似文献   
105.
页岩孔隙度是评价页岩储层品质和页岩气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因此准确测量页岩孔隙度十分重要。测量页岩孔隙度的方法较多,从样品形状上可分为柱塞样和碎屑颗粒样,从测量方法上可分为液体饱和法和氦气饱和法。目前对柱塞样孔隙度和碎样孔隙度测量结果比对研究较少,两者差异更是鲜见报道。首先通过测量典型柱塞样孔隙度,确定不同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然后将柱塞样粉碎后测量其碎样孔隙度及分析影响碎样孔隙度的因素;最后比较柱塞样孔隙度和碎样孔隙度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页岩柱塞样氦孔隙度为页岩连通孔隙度,碎样氦孔隙度为页岩总孔隙度,且后者较前者高0.65%~2.40%,约占总孔隙度的11.21%~44.36%。柱塞样氦孔隙度偏小的原因主要有:(1)测量氦孔隙度的注入压力过低;(2)测量氦孔隙度前未对样品抽真空;(3)柱塞样中大量的不连通孔隙无法被氦气有效饱和。不同矿物组分与柱塞样、碎样孔隙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连通孔隙主要存在于有机质中,少量存在于黏土矿物中。为实现页岩气高效开发,可在压裂液中添加适当的化学剂,改造有机质和黏土矿物结构,释放不连通孔隙中的页岩气,以提高页岩气单井产量和页岩气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6.
以当阳复向斜内典型井钻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双束扫描电镜、矿物含量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低温低压氮气吸附测定等方法,对富有机质页岩岩石学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和含气性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五峰组-龙一1亚段页岩储层在纵向上差异较大,优质页岩储层发育在龙一11小层-龙一12小层,其有机质丰度高(2.45%~6.98%)、有机质类型好(Ⅱ1-Ⅱ2型)、热演化程度较高、脆性矿物含量高(34%~85.5%)、黏土矿物含量低(9%~40.3%)、总含气量高(1.76~4.30 m3/t),有机孔非常发育;进入龙一13小层后,受到加里东运动构造活动加剧的影响,陆源输入量增大,储层品质开始变差。②在横向上,当阳复向斜内由东南向西北方向,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越来越发育,储层品质越来越好。③研究区龙一11小层-龙一12小层页岩储层具有"最甜"和"最脆"的特征,但考虑到水平段钻进过程中需要对井轨迹进行实时监控与调整,应选择龙一11小层内GR峰的上下半幅点之间作为水平井的最佳水平箱体。  相似文献   
107.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进一步深化陆相页岩油形成演化与富集机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科学问题。细粒沉积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和盆地构造演化对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混合细粒沉积物非均质性强,不同粒序沉积岩多尺度一体化研究是构建陆相页岩油储层发育模式的关键环节。湖相泥页岩孔缝结构表征技术发展迅速,但成岩过程动态研究不能满足页岩油有效储层预测的要求。陆相页岩热演化过程中生排烃和页岩油赋存机理逐渐清晰,不同构造和沉积背景控制下的页岩油资源分类评价方法还有待完善。陆相富有机质页岩中烃类流体多相多尺度流动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迫切需要明确不同页岩微相中烃类的流动方式和时间尺度效应。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研究远远滞后于生产实践,建立适合不同地质条件的陆相页岩油选区评价参数、甜点预测方法和实验技术标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8.
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实现页岩油高效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水平井体积压裂.页岩油储层可压性的精准评价是避免盲目压裂、保证高效压裂效果的基础.页岩油储层具有明显的隔层特征,压裂缝的扩展过程受到隔层效应的影响,而现有可压性研究未考虑隔层效应的影响,因此对页岩油储层的适用性有限.为此,文中结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图像处理及数理分...  相似文献   
109.
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元页3井等重点钻井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和实验分析,评价了该区中侏罗统千佛崖组陆相页岩油气的成藏条件。千佛崖组富有机质泥岩孔隙度高、含油气性好,是主要的储层岩相类型,而灰岩及砂岩夹层物性相对较差;孔隙类型以无机孔为主,占总孔隙的比例约为60%~80%,与海相页岩相比微孔占比降低而大孔含量更高,有利于页岩油气的采出。千佛崖组二段下部的④小层全段以富有机质泥岩为主,泥地比高,孔隙度平均达5.43%,有机碳(TOC)含量平均1.72%,冷冻碎样热解的游离烃含量S1为2.63 mg/g,测试含气量平均1.51 m3/t,含油气性较好,具备陆相页岩油气形成的有利地质条件。通过与其他钻井的对比分析,认为半深湖相沉积是最为有利的沉积相带,为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较高的成熟度和裂缝的发育是油气富集高产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0.
黄铁矿的研究不仅为沉积、成岩环境的恢复提供依据,也为富有机质页岩的预测提供参考。以上扬子板块3个不同沉积位置钻井(宜昌EYY1井、威远W001-4井、汉中SNY1井)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为例,通过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XRD)、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碳硫分析等实验手段对样品及其黄铁矿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区样品中黄铁矿主要发育草莓状、立方体自形、条带状及不规则非自形等4种类型。其中草莓状黄铁矿发育最多,其粒径整体较小且变化范围较窄,反映以同沉积成因为主,一般与有机质含量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其他类型黄铁矿则可能为成岩成因。3口钻井页岩样品中黄铁矿形貌特征和粒径特征差异显示,SNY1井沉积水体安静、还原性最强,W001-4井和EYY1井沉积水体下部具有贫氧—厌氧环境的转变,其中W001-4井高丰度黄铁矿可能受绵阳—长宁拉张槽热液活动的影响。岩相对黄铁矿含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硅质页岩和硅质—钙质过渡型页岩比钙质页岩更有利于黄铁矿的形成。黄铁矿对有机孔的发育和保存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页岩储层中天然气的富集和储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