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71篇 |
免费 | 348篇 |
国内免费 | 42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58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745篇 |
化学工业 | 2284篇 |
金属工艺 | 217篇 |
机械仪表 | 381篇 |
建筑科学 | 255篇 |
矿业工程 | 272篇 |
能源动力 | 277篇 |
轻工业 | 137篇 |
水利工程 | 66篇 |
石油天然气 | 7383篇 |
武器工业 | 18篇 |
无线电 | 1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53篇 |
冶金工业 | 92篇 |
原子能技术 | 33篇 |
自动化技术 | 1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3篇 |
2023年 | 446篇 |
2022年 | 571篇 |
2021年 | 596篇 |
2020年 | 466篇 |
2019年 | 484篇 |
2018年 | 289篇 |
2017年 | 425篇 |
2016年 | 460篇 |
2015年 | 417篇 |
2014年 | 839篇 |
2013年 | 795篇 |
2012年 | 730篇 |
2011年 | 658篇 |
2010年 | 648篇 |
2009年 | 497篇 |
2008年 | 505篇 |
2007年 | 458篇 |
2006年 | 418篇 |
2005年 | 452篇 |
2004年 | 448篇 |
2003年 | 383篇 |
2002年 | 326篇 |
2001年 | 320篇 |
2000年 | 263篇 |
1999年 | 228篇 |
1998年 | 176篇 |
1997年 | 175篇 |
1996年 | 185篇 |
1995年 | 179篇 |
1994年 | 152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采用双层非均质岩心模型,将调剖和驱油结合,评价不同级差条件下8种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为30×10-3/1000×10-3μm2时,单独聚合物驱和三元驱使含水率下降约15%,采收率分别提高6.7%和8.3%。用改性淀粉凝胶封堵后,三元驱岩心含水率下降至44%,明显低于聚合物驱和水驱的最低含水率60%、70%,三元驱、聚合物驱及水驱采收率增幅分别为23.5%、19.2%和10.1%。三元驱能有效启动低渗层位,三元复合驱对低渗层位剩余油的开采效果明显好于聚合物驱。“改性淀粉凝胶体系+三元复合驱”组合调驱采收率增幅为40.4%,好于二者单独作用时的采收率增幅加和35.6%,并比“铬凝胶+三元复合驱”组合调驱采收率增幅高4.3个百分点。岩心渗透率为30×10-3/2000×10-3 μm2和30×10-3/500×10-3μm2时,“改性淀粉凝胶体系+三元复合驱”组合调驱采收率增幅分别为45.3%和34.4%,三元驱提高采收率25.1%和22.2%,油藏非均质性越严重,该组合调驱体系开采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93.
三元复合体系性能及其对驱油效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体系黏度、界面张力、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分子聚集态和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提高采收率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OH 质量分数由0 增至1.2% ,三元复合体系黏度由246.9 降至138.8 mPa·s、界面张力降低、Dh 由324.7 降至263.5 nm。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由0 增至0.3% ,体系黏度由127.0 降至122.1 再增至138.8 mPa·s,界面张力降低,Dh 由139.7 增至263.5 nm。随固液质量比增加和吸附次数增多,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升高。在碱/聚合物体系中,聚合物分子结构形态以“片状”为主,“网状”为辅;在重烷基苯石油磺酸盐/聚合物体系中,聚合物分子形态出现大面积的“珠状”结构,“ 网状”结构不明显;在ASP 体系中,聚合物分子呈现“网状- 片状”结构形态。驱油实验表明,与水驱相比,三元复合体系、聚合物溶液和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4.8% 、12.2% 和4.8% 。随驱油剂黏度增加,化学驱采收率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12% 、0.18% 和0.25% 时,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2.2% 、15.8% 和18.7% ,三元复合体系驱采收率增幅分别为14.8% 、18.3% 和21.0% 。在聚合物加量相同的条件下,与聚合物溶液相比,三元复合体系采收率增幅高2.3% 数2.6% 。驱油剂扩大波及体积作用对采收率的贡献要大于提高洗油效率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4.
表面活性剂驱油性能评价及其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低渗透油田储层和化学驱油技术特点,考察了双子型表面活性剂驱油剂YC-2 表界面活性、乳化能力及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驱油剂在浓度为3000mg/L时的表面张力可以达到30mN/m左右,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可以达到10-3mN/m超低数量级,并且对NaCl和CaCl2 体现出较强的抗盐能力;表面活性剂YC-2 溶液/原油乳液体系析水快,有利于产出液的破乳。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3000mg/L的表面活性剂YC-2 溶液在气测渗透率为0.3541× 10-3μm2岩心水驱(采收率50%)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5% 以上;该表面活性剂适用于低渗透油层驱油,随着岩心渗透率的提高,表面活性剂驱油效率降低。该驱油剂产品已在延长油田青化砭、瓦窑堡、青平川等采油厂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目前,注水井试井以单相渗流为基础,缺乏考虑含水率、水驱前缘半径等参数,以及缺乏分析地层性质与流体性质的变化对压力特征曲线影响。根据质量守恒原理,结合注水井岩心归一化相渗曲线,建立含水饱和度与相对渗透率关系,以油水两相流渗流理论为基础,建立地层流体复合注水井试井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实空间解,绘制了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样板曲线,分析水驱前缘半径、油水两相驱前半径缘、两相区含水率、两相区含水饱和度等注水油藏重要参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讨论流体性质与地层性质的变化对试井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认识注水油藏的物性参数及注水情况起到重要作用,为注水油藏进一步合理注水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6.
以胜坨油田二区(简称胜二区)沙河街组二段3砂层组先导性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储层的非均质特征以及主力层顶部剩余油富集的特点,采用数值模拟与矿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低张力氮气泡沫驱油体系,利用其耐温抗盐、封堵能力强,"堵大不堵小,堵水不堵油"和界面张力低的特点,结合优选出的交错行列式井网,可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从而提高采收率。已在矿场开展单井试注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确定采用井口气液混合注入方式,气液比为1∶1,预计矿场实施可提高采收率8%,为胜利油区三类高温高盐油藏的有效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孤岛油田东区属于高温高钙普通稠油油藏,地层温度71℃,配注水钙镁离子230 mg/L,地面原油粘度1 500 m Pa·s~3 000 m Pa·s,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本文针对孤岛油田东区II类油藏温度高,钙镁离子含量高,原油粘度高的特点,通过增加石油磺酸盐(SLPS)相对分子质量、调整SLPS及非离子活性剂gd-1复配比例提高体系界面活性和抗钙能力,设计出了适合用于目的区块的高效二元驱配方,其抗钙镁能力大于500 mg/L,界面张力4.4×10-3m N/m,室内提高采收率17.4%。配方于2010年应用于孤岛东区北Ng3-4单元,矿场取得了很好的降水增油效果,已经累计增油87.7万t,提高采收率5.98%。孤岛东区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的成功为今后高温高钙稠油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研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98.
999.
为了提高对弱凝胶在"三采"中调驱作用的综合认识,利用微观刻蚀模型和并联岩芯物理模型,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对弱凝胶的调驱机理进行室内实验研究。微观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弱凝胶的调驱机理主要是,弱凝胶能选择性进入大孔道、能使液流改向和黏弹性负压吸油等。并联岩芯物理实验从宏观方面印证了微观驱替实验的结论,并联填砂管在实施调剖后,弱凝胶有选择性地优先进入高渗透水淹层,使低渗透油层得到了十分明显的启动。与此同时,由于弱凝胶是水溶性的,高渗透油层也未发生"堵死"现象。从弱凝胶在孔隙介质中的运移过程和形态变化看,弱凝胶的主要作用是驱,而调只是前期或暂时作用。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