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5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98篇
电工技术   27篇
综合类   206篇
化学工业   1707篇
金属工艺   84篇
机械仪表   201篇
建筑科学   175篇
矿业工程   156篇
能源动力   61篇
轻工业   876篇
水利工程   23篇
石油天然气   920篇
武器工业   15篇
无线电   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2篇
冶金工业   194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较好的控制和预测石油化工过程中油品掺混后的黏度,获得对于不同工艺情形的精度较高的掺混黏度预测模型,以黏度比为工况划分标准,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及工程允许误差为评价准则,评价了8种二元油品掺混黏度的预测模型。得到了各个模型在全黏度比1~106内的黏度预测特性。计算分析了各个模型的预测精度。按黏度比,对掺混黏度预测做了模型的优选。结果表明,Arrhenius、Bingham、Kendall等基本模型的预测结果波动及误差较大,不推荐使用,黏度比在1~103时优选Chevron模型,黏度比在104~105时优选Cragoe模型,而黏度比在105~106时各模型都超出允许范围,且波动及偏差较大,预测效果不好,亟待开发出一种适用模型。  相似文献   
62.
在不同的印刷压力下使用不同黏度的油墨在胶版纸上进行印刷,计算其油墨转移率。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对油墨转移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当黏度降低到范围之外时,油墨黏度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反而降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3.
<正> 高黏度的明胶一直备受关注。当前,照相明胶的黏度大约为4.5~5.0mPa·s,通过一些加工调整可能将黏度提高到9~10mPa·s。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种黏度高于30mPa·s的明胶。为什么需要高黏度的明胶呢?  相似文献   
64.
根据环氧树脂流变性能实验结果,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提出了一种新的未固化环氧树脂的本构模型。它与以前的经验模型不同,每一项、每一个参数都具有较明确的物理意义,简单、明了地说明了环氧树脂的粘弹性本质。此方程说明材料的屈服应力是剪切变稀行为的一个主要原因。它揭示了某些材料存在的双牛顿区现象,并证明第一牛顿区的剪切黏度大于第二牛顿区的。但此方程仅是一维模型,其精确度和适应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化学晶粒细化法对半固态Al-Si合金流变行为的影响,分别添加了Al-5Ti-B、K2TiF6、K2TiF6 石墨以及K2TiF6 Ti细化剂,在合金固化过程中利用Couette同轴圆筒式黏度计测量其表观黏度的变化,并观测不同固相分数试样微观组织.研究表明,化学晶粒细化法大大减小了半固态Al-Si合金的表观黏度,Al-5Ti-B细化效果好于K2TiF6,石墨或Ti和K2TiF6的组合较单一的K2TiF6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对3种低黏度添加剂作为2种环氧树脂体系增韧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2种环氧树脂体系1种为低活性的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与胺类固化剂二乙基甲苯二胺体系,另1种为四缩水甘油基亚甲基二苯胺(TGDDM)环氧树脂与脂环族二胺类固化剂体系,所评价的增韧剂分别是端环氧基脂肪族聚酯型超支化聚合物、端羧基聚丁橡胶和端氧丙基硅氧烷。研究结果表明:端环氧基超支化聚酯可有效增韧低交联度的环氧树脂体系,即DGEBA基树脂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是添加剂对树脂体系的加工参数如黏度和凝胶时间无影响,当添加剂质量分数为15%时材料的断裂性能提高54%,同时对固化物的Tg无影响,该结果应归因于相分离产生的多相微粒形态能诱发粒子气穴化,同时使残余环氧树脂基本不溶解到固化后的连续环氧树脂基体中;橡胶类添加剂也可达到相同水平的增韧效果,但却会导致Tg下降10~20℃、初始黏度上升30%;硅氧烷类添加剂不能提高DGEBA基树脂体系的韧性,因为硅氧烷在环氧基体中分散性很差;对于TGDDM基树脂体系,3种添加剂均不能起到增韧作用。因为该环氧体系交联度过高而缺乏塑性形变。  相似文献   
67.
程祖扬 《中国计量》2004,(11):49-50
楔形孔板是一种具有测量污脏和高黏度介质特点的节流装置。楔形孔板和标准孔板的测量原理相同,在充满管道的流体流经节流件时。流速将在节流件处形成局部收缩,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在节流件前后产生静压差,根据能量守恒和流体连续性方程可以导出楔形流量孔板的流量方程式:  相似文献   
68.
聚合物熔体微尺度剪切黏度测量方法与黏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微尺度效应下聚合物熔体黏度时,发现不同入口修正方法获得的剪切黏度随特征尺寸变化的规律不同,这对于聚合物微成型理论和技术尤为重要。采用直径分别为1 000μm、500μm、350μm的毛细管口模,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分别用零口模法和Bagley法两种入口修正方法,研究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HDPE)、短链支化的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和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四种材料的剪切黏度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两种方法获得的PMMA和PS黏度随口模直径变化的规律相反,指出传统入口修正方法在测量微尺度黏度时存在局限。基于入口收敛流动特征,提出一种考虑微尺度效应下压力影响的测量方法,并用该方法给出四种材料剪切黏度随口模直径变化的真实规律。试验剪切速度范围内,四种材料剪切黏度均随口模直径的减小而减小,平均变化幅度为9.9%~38.3%,并从分子结构角度揭示四种材料黏度变化程度不同的机理。基于黏度变化规律,采用唯象性方法建立适用于宏—微观尺度下的黏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理论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平均误差小于3.7%,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采用三种应力下的重复蠕变恢复试验得到的恢复柔量,确定了零剪切黏度,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指出对高粘橡胶改性沥青来说,当应力较大时,7.5 s~8 s的恢复时间不够达到恢复柔量的恒定值,且零剪切黏度在60℃温度下测量数据与车辙的测量数据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0.
何伟 《水泥工程》2017,30(4):1-4
测试了不同矿渣-粉煤灰比例的水泥浆的流变性,并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对比。对水泥浆在布氏粘度计不同转速的黏度进行测试,并对测量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进行三种流变模式的拟合,对比分析水泥浆适用的流变模式。结论为:在相同水灰比情况下,矿渣粉煤灰比例为80/20的矿渣粉煤灰水泥,其表观粘度和屈服应力均小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对于宾汉塑性模式和幂率模式,赫切尔-巴尔克流变模式对两种类型水泥浆体的流变曲线拟合的效果均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