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4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缓释型固体缓蚀阻垢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东辛油田地层温度高、采出污水矿化度高、腐蚀与结垢现象严重的问题,室内合成并筛选出了较好的基础缓蚀阻垢剂,并将此与粘合剂、增效剂、加重剂、填充剂等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了缓释型固体缓蚀阻垢剂。针对现场应用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具体的加药工艺。试验证明:该缓蚀阻垢剂具有加注工艺简单、有效成分释放缓慢、有效期长及缓蚀阻垢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多管采油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管采油工艺技术是在油井中采用平行管柱来分别开采不同的油层。油层间用封隔器隔开,使1口油井同时生产2个或2个以上互不干扰的采油系统,以充分发挥各个层系的生产能力。以东辛油田营8断块双管采油为例,阐述了现场应用的情况及效果,分析了单管合采时层间干扰的原因,同时就多管采油时管直径对油井工作制度的影响原因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东辛油田馆陶组、东营组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复查、地质分层、构造解释、试油试采等基础地质工作的开展,对东辛油田馆陶组、东营组次生断块油藏的油气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馆陶组、东营组次生油藏的油气分布规律为:平面上东营背斜构造比辛镇背斜构造油气富集,纵向上油气富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东二段、东三段、东一段和馆下段,并总结出馆陶组、东营组次生油藏的成藏机理:宏观上油气成藏由构造背景控制,断层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另外。砂体分布、不整合面以及储、盖组合等因素都成为馆陶组、东营组油气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相渗理论,推导出了采出程度随含水变化的理论公式,分析了用采收率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应用理想系数、实际采出程度和含水关系曲线与理论采出程度和含水关系曲线对比来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新方法.利用理想系数来评价层系组合、开发方式、井网井距、增产措施等人为因素的适应性和合理性,能够较好地预见通过改善、调整这些因素,油田开发效果的可提高程度,从而为老油田潜力区块的筛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东辛油田注水井解堵措施应用选择针对性差的问题,根据东辛油田现场资料的分析与研究,基于概率统计原理,建立了等级权衡综合评判模型,并研发了计算软件。经东辛油田2002年~2005年注水井应用解堵措施的206井次进行计算验证,该模型符合率为85.43%。对5口注水井采用等级权衡综合评判法预测与评判的处理措施效果与实际应用处理后的效果等级完全一致。该技术有利于提高不同类型处理措施的应用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处理效果差的措施应用所造成的作业工作量和施工费用,提高了注水井解堵措施工作质量和油田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东辛油田东南部油藏描述及滚动勘探目标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全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与微构造分析、测井地震约束波阻抗反演、地震资料油气预测等配套新技术的综合应用,重新建立了东辛油田东南部地区的油藏地质模型.在对成藏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区构造油藏和岩性油藏两类共7个滚动勘探目标.前者主要为沙三中以下目的层;后者为微构造或斜坡背景下的岩性尖灭型圈闭,砂体类型分别为沙三上至沙二下三角洲前缘前积砂体和沙四段至沙三中的深水浊积砂岩体.  相似文献   
17.
东辛地区沙三段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地质、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着重描述和分析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滑塌浊积扇砂体沉积和发育特点,将本区的滑塌浊积扇砂体划分出了3种沉积微相,建立了砂体垂向序列和分布模式,进而说明了滑塌浊积扇砂体发育的地区性控制因素.认为东辛地区滑塌浊积扇砂体的形成和发育与三角洲的规模和建设性、洼陷带的古地形特征及构造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心观察及沉积分析,东辛地区沙三段发育大量的生物潜穴、逃逸构造、扰动构造及生物实体化石和印模,可进一步识别为居住迹(Domichnia)、进食迹(Fodinichnia)、牧食迹(Pascichnia)3大类。根据组合特征,可划分为Cochlichnus anguineus,Planolites montanus和Skolithos-Planolites 3种遗迹组合。沙三下亚段发育Cochlichnus anguineus遗迹组合及完整鱼化石,代表相对安静的低能沉积环境;沙三中亚段发育Planolites montanus遗迹组合,见逃逸构造和扰动构造,表明水体存在动荡时期,但大部分时间处于相对安静环境;沙三上亚段发育Skolithos-Planolites遗迹组合,见扰动构造、螺类化石及印模,代表处于高能沉积环境。整体表明,该区沙三段沉积时期,从下至上水体逐渐变浅,水动力条件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东辛油田营13断块为具有边底水的复杂断块岩性-构造普通稠油油藏,由于生产压差较大、含水较高,直井冷采产能低。通过技术论证,决定改善该区块的开发方式,在构造高部位优化部署四口水平井进行热采,并对配套技术进行了优化,形成了HDNS技术,即水平井技术、油溶性降粘剂、氮气泡沫、蒸汽吞吐的组合。应用新技术后营13断块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东辛油田沙一段储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实验分析及区域性回归关系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油性等参数进行了二次评价。在孔隙度评价中,主要借助声波时差数据进行拟合,同时进行压实和泥质校正;渗透率借助Timur公式及经验公式获取;对于含油饱和度,由于泥质及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地层水电阻率及阳离子交换容量,采用W-S模型或双水模型。经过对储层参数的精确分析及计算,建立储层参数数据库,较好地预测了沙一段油层厚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