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99篇 |
免费 | 240篇 |
国内免费 | 19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6篇 |
综合类 | 180篇 |
化学工业 | 257篇 |
金属工艺 | 70篇 |
机械仪表 | 13篇 |
建筑科学 | 52篇 |
矿业工程 | 124篇 |
能源动力 | 18篇 |
轻工业 | 141篇 |
水利工程 | 42篇 |
石油天然气 | 2004篇 |
无线电 | 5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3篇 |
冶金工业 | 1034篇 |
原子能技术 | 11篇 |
自动化技术 | 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8篇 |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129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84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64篇 |
2011年 | 261篇 |
2010年 | 236篇 |
2009年 | 226篇 |
2008年 | 225篇 |
2007年 | 255篇 |
2006年 | 276篇 |
2005年 | 241篇 |
2004年 | 200篇 |
2003年 | 257篇 |
2002年 | 163篇 |
2001年 | 144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67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7篇 |
1963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在明确桥东油田构造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其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恢复,明确了构造演化对桥东油田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桥东油田处于一个由5条北西向主断层及一系列次级断层组成的复杂断裂构造带上,5条主断层表现出由北向南逐渐迁移的活动特征,控制了本区的构造与地层发育特征,对青南生烃洼陷的形成、储盖组合的发育、圈闭的形成以及油气的运聚成藏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济阳坳陷成熟探区探井失利地质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油田经过近40多年的勘探,按照国内外勘探程度划分的标准,其主力探区济阳坳陷目前已处于成熟勘探程度,全面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尽管济阳坳陷探井成功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但仍有50%左右的探井落空或低效。根据"失利"探井定义,从生、储、盖、圈、运、保等6种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出发,参考济阳坳陷石油地质特点和近几年的勘探经验,主要从圈闭是否有效、储层是否存在、输导体系是否发育、油气充满程度等4个方面进行失利探井地质原因分析,建立起成熟探区探井失利地质原因分析方法。总结了济阳坳陷"十五"以来主要增储目标,即:砂砾岩体、浊积砂体、滩坝砂体、河道砂体等储层类型的失利地质原因。在明确上述目标类型最主要勘探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勘探攻关重点及风险规避建议。 相似文献
73.
东濮凹陷“相势”特征及隐蔽油气藏勘探方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相势控藏"理论出发,分析了东濮凹陷的相势特征,找出了相势耦合关系式。认为东濮凹陷油气成藏符合相势控藏的规律,处于压力封存箱内的前梨园洼陷及柳屯-海通集洼陷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方向。洼陷内普遍发育的异常高压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势"条件优越;洼陷内发育不同类型的砂体,砂岩中发育异常高孔隙,储集性能良好,这些砂体成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良好载体,"相"条件适宜;且洼陷内烃源岩生油品质好,处于生油高峰期内,油气资源丰富,容易形成各类自生自储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74.
涠西南凹陷L1段油藏特征及规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涠西南凹陷L1段以断块和岩性油藏为主,不同区域、不同深度油藏特征差异明显,且油水关系复杂。对L1段56个具有独立油水系统的油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L1段油藏特征具有较好的统计规律。原油物性统计表明:地下原油黏度与地面原油物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由此建立的黏度预测公式,可以用于L1段地下原油黏度预测;产能研究表明:L1段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孔隙度、渗透率、原油黏度以及井筒温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因素与产能之间的回归关系较好,可以用于指导今后L1段未测试探井的产能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75.
76.
77.
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与岩石的性质、孔隙度以及孔隙中所充填的流体性质密切相关,因此可以利用声波在断层岩中传播的时差异常来分辨断层的力学性质。通过对东营凹陷的砂泥岩和其间断层岩的声波时差随深度变化特征及其相互间关系研究,进一步揭示张性断层声波时差异常的变化幅度和异常范围与断层埋藏深度有关。在1600m左右以上区段,断层带的声波时差比围岩要大,断层为开启性质,断层对油气不具有封闭作用;在1600m以下区段,断层带的声波时差比围岩要小,为压性断层性质,断层处于封闭性状态,断层对油气具有封闭作用。 相似文献
78.
79.
滩坝砂岩是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的重要沉积储层,超压对滩坝砂岩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利用测井参数对超压的响应特征建立了超压成因的判别方法并对超压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深湖相沉积物的快速沉积埋藏使得欠压实成为超压形成重要因素;沙四上亚段优质烃源岩的广泛发育及热演化使得生烃增压成为超压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建立了东营凹陷西部增压模式,将超压的演化分为正常压实阶段、欠压实及早期生烃增压阶段以及大量生、排烃增压三个阶段,在超压发育的不同阶段,欠压实与生烃增压先后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