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62篇 |
免费 | 391篇 |
国内免费 | 31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2篇 |
综合类 | 317篇 |
化学工业 | 350篇 |
金属工艺 | 96篇 |
机械仪表 | 42篇 |
建筑科学 | 104篇 |
矿业工程 | 192篇 |
能源动力 | 40篇 |
轻工业 | 43篇 |
水利工程 | 7篇 |
石油天然气 | 4429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3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9篇 |
冶金工业 | 44篇 |
原子能技术 | 27篇 |
自动化技术 | 1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8篇 |
2024年 | 210篇 |
2023年 | 184篇 |
2022年 | 275篇 |
2021年 | 348篇 |
2020年 | 308篇 |
2019年 | 294篇 |
2018年 | 239篇 |
2017年 | 233篇 |
2016年 | 261篇 |
2015年 | 242篇 |
2014年 | 269篇 |
2013年 | 250篇 |
2012年 | 267篇 |
2011年 | 342篇 |
2010年 | 286篇 |
2009年 | 226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81篇 |
2006年 | 141篇 |
2005年 | 153篇 |
2004年 | 135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73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9篇 |
197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油藏解剖及油藏与油成藏条件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得到,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大磨拐河组油藏主要为断层油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反转构造上和长期发育断裂附近。大磨拐河组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4种因素的控制:①南一段源岩区控制着大磨拐河组油成藏与分布的范围;②反转构造及其附近是大磨拐河组油聚集的有利部位;③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为大磨拐河组油聚集成藏提供了储集空间;④长期发育断裂不仅为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大磨拐河组运移提供了输导通道,而且为大磨拐河组油聚集提供了圈闭。大磨拐河组油成藏模式为: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浮力作用下通过长期发育断裂向上覆大磨拐河组运移,在反转构造及其附近的断块或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82.
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定边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利用薄片、粒度、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吴起、定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的储层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孔隙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度主要为8%~1... 相似文献
83.
BH-ATH“三高”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传统的抗高温、高密度、高盐膏(简称三高)钻井液存在流变性控制难、添加剂种类多、用量大且维护困难、储层保护和环境保护性能不好等问题,研究出了一种BH-ATH三高钻井液体系,其主要由高水溶性的BZ-WYJ复合盐、抗盐强包被抑制剂BZ-BYJ-Ⅰ、抗盐提切剂BZ-VIS、抗盐降滤失剂BZ-Redul-Ⅰ、高效抑制防塌剂BZ-YFT、高效抑制润滑剂BZ-YRH组成,配方简单。该钻井液具有抑制性强、抗温达220℃、配浆密度可达2.50 g/cm3、抗盐达饱和、抗石膏污染能力较强、储层保护和环境保护性能好的特性。在塔里木群古1井、埕海二区张海26-26大位移井和印尼马都拉项目2口井的钻井施工中,使用该体系顺利钻穿了多层膏质泥岩,有效解决了地层坍塌、缩径等难题,应用井段起下钻畅通无阻、电测顺利,有利地保证了钻井提速,显示了该钻井液良好的抑制、封堵、润滑、携带悬浮岩屑、保护油气层等性能。 相似文献
84.
85.
86.
TOC determination of Gadvan Formation in South Pars Gas field,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geochemical dat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ehdi Khoshnoodkia Hassan MohseniOmeid Rahmani Akbar Mohammadi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1,78(1):119-130
Potentially, TOC content is affected by logging data in a source rock (density, sonic, neutron and resistivity logs). Hence, to analyze these logs, which we make a quick and reliable assessment of a source rock. So, it is a quick and economically cheaper method rather than direct geochemical analysis. A source rock interval poses to less density, lower velocity, higher sonic porosity, higher gamma ray values and increase in resistivity. In this research, Gadvan Formation was studied in two boreholes as potential of source rock. The log data of two well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of intelligent models in a source rock of the South Pars Gas field in southwest of Iran. A suite of geophysical logs (neutron, density, sonic and resistivity logs) and cutting chip data samples data were applied for determining TOC content of this formation. Rock-Eval pyrolysis data reveal that Gadvan Formation is poor source rock (less than 0.5%). Hence we attempt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geophysical data and direct TOC content measurements of using ? Log R, Rock-Eval, neural network and fuzzy logic techniqu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telligent models were successful for prediction of TOC content from conventional well logs data. Meanwhile, similar responses from other different intelligent methods indicated that their validity for solving complex problems. 相似文献
87.
松辽盆地断裂纵向导流性浅析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将松辽盆地的地层纵向分为:浅部处于未成岩或早成岩阶段的砂泥岩,为疏松地层;中部处于早成岩晚期到晚成岩中期阶段的泥质岩、砂质岩,泥质岩为塑性地层,砂质岩为脆性地层;深部成岩作用深于晚成岩中期阶段的沉积岩及基岩,为脆性地层。疏松地层本身对流体纵向渗流没有封闭性,其中的断裂对油气运移也不起作用。塑性地层中断裂的活动性控制其导流性,活动期发生断移时,流体以涌流方式沿瞬间开启的断裂向上喷射,断裂停止活动即对流体形成纵向封闭。脆性地层中断裂带是否经历改造作用是影响其导流性的关键因素,若因同期改造作用(松辽盆地主要表现为泥质岩填充和涂抹)或后期改造作用(矿化和再成岩作用)而致密,大多对流体纵向运移形成封闭,否则一般成为流体长期纵向运移的通道,流体沿断裂带向上近似直线渗流。中部地层有大量砂泥岩薄互层段,若泥质岩比例高,断裂导流性近于塑性地层;若砂质岩比例高,流体沿断裂两侧砂岩层折曲渗流。结合松辽盆地地层特点和成岩演化程度,建立了盆地断裂纵向导流模式。照片5图1参7(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88.
89.
河南嵩县九仗沟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九仗沟金矿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地质背景和大地构造演化入手,通过对矿体特征以及控矿F1断裂活动性质的研究,对富金流体的形成演化及充填交代成矿的原因、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