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0篇
  免费   604篇
  国内免费   662篇
电工技术   466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657篇
化学工业   96篇
金属工艺   65篇
机械仪表   367篇
建筑科学   205篇
矿业工程   104篇
能源动力   46篇
轻工业   82篇
水利工程   48篇
石油天然气   35篇
武器工业   22篇
无线电   24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8篇
冶金工业   191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490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406篇
  2020年   442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603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606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408篇
  2003年   461篇
  2002年   481篇
  2001年   477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针对现有的物联网设备安全接入方案不适用于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设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PUF的物联网设备安全接入方案。利用物理不可克隆函数技术(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PUF),物联网设备不需要存储任何秘密信息,实现设备与认证端的双向认证以及协商会话秘钥;利用可信网络连接技术(Trusted Network Connect,TNC),完成认证端对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认证、平台身份认证、完整性认证。安全性分析表明,方案能够有效抵抗篡改、复制、物理攻击等。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方案,该方案明显降低了设备的资源开销。  相似文献   
62.
智能化和网联化是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车联网技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体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车联网的大规模部署及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前需要对其性能及功能进行全面、深入的测试评价,然而在真实环境下进行车联网的测试与评估存在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因此通过仿真手段对其进行评价分析是当前的主流测试手段。本文总结了主流的网络仿真器和交通仿真器,对现有车联网仿真平台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比分析了典型的车联网仿真平台;针对车联网的应用特性,研究并归纳了影响车联网仿真性能的车辆移动模型、信道传播模型及驾驶员行为等;从网络仿真指标、车联网应用相关指标归纳了车联网功能及性能测试的典型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3.
随着城市交通日益增多,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智能交通系统上的实时导航、交通监控等应用都需要大量实时车辆速度、位置等信息.由智能车组成的无线移动感知网络的链路变化频繁并且无线干扰严重,现有的车辆网络上的数据聚集算法没有考虑无线链路变化的具体情况,就进行数据聚集和传输的规划.文中分析并求解了移动感知网络上的无冲突数据聚集传输规划问题,将该问题形式化为移动通信拓扑图上的单传聚集传输规划问题,并证明了该问题是NP完全的;提出了移动聚集路由树,将无线冲突分为树内冲突和树间冲突,首先构建树间冲突图描述树间冲突,过滤节点的传输候选时刻集以消除树间冲突,然后利用动态规划思想进行聚集路由树上的数据聚集传输时刻规划来消除树内冲突.并且在真实出租车移动轨迹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的算法比现有的算法在数据收集率上提高了1/4左右,并且收集上来的数据的平均延迟也更小.  相似文献   
64.
物联网移动节点直接匿名漫游认证协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彦伟  杨波 《软件学报》2015,26(9):2436-2450
无线网络下传统匿名漫游协议中远程域认证服务器无法直接完成对移动节点的身份合法性验证,必须在家乡域认证服务器的协助下才能完成,导致漫游通信时延较大,无法满足物联网感知子网的快速漫游需求.针对上述不足,提出可证安全的物联网移动节点直接匿名漫游认证协议,远程域认证服务器通过与移动节点间的1轮消息交互,可直接完成对移动节点的身份合法性验证.该协议在实现移动节点身份合法性验证的同时,具有更小的通信时延、良好的抗攻击能力和较高的执行效率.相较于传统匿名漫游协议而言,该协议快速漫游的特点更适用于物联网环境.安全性证明表明,该协议在CK安全模型下是可证安全的.  相似文献   
65.
秦李  黄曙光  陈骁 《计算机科学》2015,42(8):161-165, 202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飞速发展,通信协议从IPv4过渡到IPv6已是必然趋势。采集了CAIDA Ark项目的最新数据(时间为2014年6月),通过对IPv6 AS级Internet建模,验证了该网络所具有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在分析Internet结构及常用抗毁性测度的基础上,提出了IPv6 AS级Internet的抗毁性测度指标和抗毁性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攻击策略下,网络具有鲁棒且脆弱的特性,在遭到基于度的蓄意攻击时,网络抗毁性最差,同时也表明构建的抗毁性测度可以很好地表征Internet的抗毁性水平。  相似文献   
66.
在物联网中所有智能装置都可以上网,因此所带来的信息总量非常大,但每个东西所传送的信息却很小,因此需要新技术快速地处理或储存这些大量的小信息。基于批次处理循序送出技术,结合存储器式处理技术、快速封包处理技术与远端机器储存日志的方式,提供快速接收并处理物联网信息的方法,并以硬盘效能最大化的方式批次循序更新至硬盘。  相似文献   
6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variations in source attribution (multiple sources vs. single source) and specialization (multifunctionality vs. single functionality)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evices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human–IoT interaction. Results from a between‐subjects experiment (N = 100) indicate that IoT devices that elicit the sense of multiple agencies and are specialized in a single function induce greater social presence and perceived expertise, which, in turn, lead individuals to show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devices and to ascribe greater quality to the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by them. The results also reveal that the effect of multiple source attribution is more pronounced for individuals for whom the content of the information has low personal relevance.  相似文献   
68.
Internet slang words can very quickly become ubiquitous because of social memes and viral online content. Weibo, a Twitter‐like service in China, demonstrates that the adoption of popular Internet slang undergoes 2 distinct peaks in its temporal evolution, in which the former is relatively much lower than the latter. An in‐depth comparison of the diffusion of these different peaks suggests that popular atten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propagation results in large‐scale coverage, while the participation of opinion leaders at the early stage only leads to minor popularity. Our empirical results question the conventional influentials hypothesis and provide some insights for marketing practice and influence maximization in social networks.  相似文献   
69.
70.
面向频谱大数据处理的机器学习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个人无线设备的数 量呈现指数级增长,随之产生的海量频谱数据与日俱增,频谱大数据的存在已成事实。同时 ,频谱赤字也日益严峻。为提高频谱利用率,有效的频谱大数据处理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 无线通信的角度,首先给出了频谱大数据的定义并分析了它的基本特征;然后总结了一些 对于频谱大数据分析与利用颇具前景的机器学习方法,如分布式和并行式学习、极速学习、 核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博弈学习和迁移学习;最后给出了几个开放性话题和研究 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