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9篇 |
免费 | 142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篇 |
综合类 | 89篇 |
化学工业 | 38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2篇 |
建筑科学 | 40篇 |
矿业工程 | 68篇 |
能源动力 | 5篇 |
轻工业 | 6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927篇 |
无线电 | 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 |
冶金工业 | 14篇 |
原子能技术 | 8篇 |
自动化技术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71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1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构造挤压对碎屑岩储层破坏程度的定量表征——以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为例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库车坳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沿东西方向埋深相差小于1 km,但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差异大。储层平均孔隙度相差3倍,渗透率至少相差一个数量级。自西向东,微孔隙有逐渐减少的趋势,粒间孔逐渐增加。研究区内构造应力对储层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自西向东选取迪北102井、依南5井、吐孜4井和吐东2井阿合组粗粒长石岩屑砂岩样品开展分析,探讨了一种既考虑岩石表观体积变化、又考虑杂基体积变化的模型来定量分析压实作用对储层的破坏程度。结合埋藏史分析和平衡剖面恢复,用深时指数和伸缩率参数开展回归分析,区分出横向挤压和垂向压实对储层的破坏程度,比较了构造挤压作用对储层孔隙空间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依奇克里克构造带自西向东阿合组储层的压实减孔率逐渐减小;构造挤压减孔在压实减孔中占比呈两侧高、中部低;构造裂缝对储层的改善程度远远小于构造挤压对储层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992.
粤东和南海东北部陆坡区中生界及烃源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为中国3个海相侏罗系沉积区之一,属特提斯海的一个分支。这里艮口群小水组、蓝塘群上龙水组、吉水门组半深海相黑色泥岩,厚度巨大,达到4000m以上,为良好烃源岩。中、晚侏罗世随着燕山运动的逐渐增强,华南地块抬升为陆,海水从华南区块向东南退却。粤东地区中侏罗统以湖相沉积为主,塘厦组为深湖相沉积的厚层泥岩,是较好的烃源岩。在潮汕坳陷中、晚侏罗世仍处于浅海环境,向台西南盆地演变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其陆坡区发育良好的海相烃源岩。白垩纪,在粤东沿莲花山及河源深断裂发育一系列呈串珠状分布的湖盆,以河流和湖泊相沉积为主,夹火山碎屑沉积岩。由于燕山运动第Ⅲ幕的强烈活动,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都发生地壳抬升。潮汕坳陷白垩系为河流、湖泊相沉积。台西南盆地仍处于边缘海,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仅在台西南盆地可发育良好的海相烃源岩。南海东北部陆坡区侏罗纪海相沉积具有较大的生油气资源潜力,是有待开拓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993.
994.
阿尔金南缘山前侏罗系泥页岩发育,但页岩气勘探尚未涉及。以野外地质调查和岩心观察描述为基础,通过采样分析测试,厘定了阿尔金山前侏罗系泥页岩层段的分布和有机地化特征,识别出了有效页岩的赋存层位和分布区域。发育于半深湖环境的大煤沟组,是侏罗系泥页岩层段的主体,沿山前呈NE-SW向条带状展布。泥页岩总有机碳含量主要分布于1.00%~5.19%,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分布于1.11%~2.87%,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借鉴北美经验,认为山前大煤沟组泥页岩层厚较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和热演化阶段适宜生气,页岩气发育的地质条件较好;月牙山区带、黑石山-三脚架区带、柴水沟-清水河区带以及茫崖1号沟区带为4个页岩气有利区。 相似文献
995.
近期西方"批评"之争与当代中国建筑状况——"批评的演化——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批评的演化: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一文提出三个回应:1,西方“批评”、“后批评”的争论尚无定论;2,“中国会成为对西方‘后批评’的动力出口国”的说法值得推敲;3,对“批评主义”在中国崛起的判断应从“本体语言批评性”和“社会性实践批评性”两方面进行更细致的分析。文章在最后一节针对当前中国的“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状况,呼吁中国建筑师进行“仔细的反思”。 相似文献
996.
上奥陶统五峰组在扬子地台区分布很广,但鄂西南、湘西北部分地区,五峰组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其中松滋刘家场一带完全缺失,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直接覆于上奥陶统临湘组之上。这是由于晚奥陶世后期江南古陆北缘相对隆起并不断扩大,部分地区升出海面遭受风化剥蚀所致,表明当时扬子地台区属陆表海性质,海水很浅。研究认为,奥陶纪末期的地壳运动是一次缓慢的、影响范围逐步扩大的上升运动,不存在两个幕次。图1参6 相似文献
997.
The diagenesis and porosity evolution of the Middle Jurassic Shaximiao sandston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s.X-ray diffractometr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s,carbon and oxygen stable isotope geochemistry,fluid inclusion microthermometry,and thermal and burial history modeling results.The point count data show that secondary pores(av.5.5%) are more abundant than primary pores(av.3.7%) and are thus the dominant pore type in the Shaximiao sandstones.Analysis of porosity evolution indicates that alteration of sandstones mainly occurred during two paragenetic stages.Mechanical compaction and cementation by early chlorite,calcite,and quartz typically decrease the depositional porosity(40.9%) by an average of37.2%,leaving porosity of 3.7%after stage Ⅰ(85 ℃,175-145 Ma).The original intergranular porosity loss due to compaction is calculated to be 29.3%,suggesting that mechanical compaction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diagenetic process in primary porosity destruction.Stage Ⅱ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sub-stages(Stage Ⅱ_a and StageⅡ_b).Stage Ⅱ_a(85-120 ℃,145-125 Ma) is characterized by late dissolution,which enhanced porosity by 8.8%,and the porosity increased from 3.7%to 12.5%.During stageⅡ_b(120 ℃,125-0 Ma),the precipitation of late chlorite,calcite,quartz,and kaolinite destroyed 3.3%porosity,leaving porosity of 9.2%in the rock today.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卫星导航接收机容易受多径信号干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加权ELS(超前/滞后斜率)技术BOC多径减弱方法。该方法先经过最大似然估计得到直射信号估计值,再检测多个BOC信号自相关函数峰两边的斜率,可以有效地减小多径信号对环路的影响,性能优于传统的窄相关技术和ELS技术,并且只增加较少的计算复杂度。通过对BOC(10,5)的多径误差包络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小多径干扰引起的跟踪误差。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多源特征后融合的分层目标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是视频内容分析的基础。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多源特征后融合的分层目标检测算法。在该算法中,使用多级决策的思想对目标检测任务进行粗细两个粒度的划分。在粗粒度层面, 先使用HOG特征对图像进行分类,根据分类器的置信度分数,将测试图像分为正例、负例和不确定例。在细粒度层面,使用多种视觉特征以及多种核函数后融合的方法对不确定域中的图像做进一步分类。在同一数据集上设置了3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各个评价指标上都有出色的表现,且在实际视频的目标检测中的效果优于Faster-RCNN。 相似文献
1000.
K. V. R. Ravi Ramaswamy Palaniappan 《Soft Computing - A Fusion of Foundations, Methodologies and Applications》2006,10(2):163-16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neural network (NN) and late gamma band (LGB)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features extracted from the brain to identify the individuality of subjects. The EEG signals were recorded using 61 active electrodes located on the scalp while the subjects perceived a single picture. LGB EEG signals occur with jittering latency of above 280 ms and are not time-locked to the triggering stimuli. Therefore, LGB EEG could only be computed from single trials of EEG signals and the common method of averaging across trials to remove undesired background EEG (i.e. noise) is not possible. Her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has been used to extract single trials of EEG signals. Zero phase Butterworth filter and Parsevals time-frequency equivalence theorem were used to compute the LGB EEG features. These features were then classified by backpropagation and simplified fuzzy ARTMAP NNs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that represent the individuality of the subjects. The results using a tenfold cross validation scheme gave a maximum classification of 97.33% when tested on 800 unseen LGB EEG features from 40 subjects. This pilot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method of identifying the individuality of subjects using NN classification of LGB EEG features is worth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K. V. R. Ravi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