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6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177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194篇
化学工业   268篇
金属工艺   71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54篇
矿业工程   133篇
能源动力   22篇
轻工业   140篇
水利工程   101篇
石油天然气   2113篇
无线电   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3篇
冶金工业   1036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65篇
  2025年   2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7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7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是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其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的勘探区域是油气勘探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酒西坳陷原油类型与油源的精细对比,厘定了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的层系与区域,总结归纳了原油分布规律,探讨了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控制因素,重新评估了油气资源潜力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中部地区存在低成熟、中等成熟和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和中沟组,中等成熟原油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及以上地层,高成熟原油主要分布在深层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青西凹陷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仅分布高成熟原油;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和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带的古近系中仅分布中等成熟原油。青南次凹内部的油气以近源运移成藏为主,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窟窿山断裂和121断裂是控制凹陷内油气运移成藏的关键断裂,鸭509断裂是控制油气由青西凹陷向南部凸起运移的关键断裂。新近纪以来祁连山向北推覆挤压形成的背斜构造带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圈闭,青西凹陷不均衡沉降与抬升为油气由西向东高效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酒西坳陷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基础与勘探潜力。青南次凹中部的深层、南部窟窿山构造带东段和北部柳北构造带的中层—深层是寻找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西及其以南地区是寻找中等成熟和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南—庙南地区和鸭儿峡—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地区的古近系是寻找中等成熟原油的有利区;石北次凹中部—北部的深层是寻找赤金堡组自生自储成熟原油油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32.
滩坝是黄骅坳陷板桥油田沙河街组二段广泛发育的沉积类型,滩坝砂体空间叠置关系的认识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和剩余油挖潜。应用研究区丰富的钻井资料和密井网条件,分复合坝(5级构型单元)、单一坝(4级构型单元)和坝内增生体(3级构型单元)三个级次进行解剖,探讨了滩坝储集层内部构型单元的识别标志及空间展布特征,最终建立相应的沉积构型模式。总结了相对高程差异、曲线形态、夹层个数等6种单一坝识别标志,对单一坝进行识别与划分;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区块)的砂体空间叠置关系有所差异,主要有侧向迁移型、垂向叠加型和孤立型3种单一坝分布模式;分析了单一坝砂体内部3级构型界面(夹层)的井上识别特征,并结合现代沉积和露头,对单一坝内部进行构型解剖。 单一坝内部可分为一个或多个单一增生体,增生体之间通常发育0.1~ 1 m厚的泥质夹层。夹层靠近岸线近水平分布,向湖中心方向以低角度倾斜,倾角约2°~5°。滩坝储集层油气分布受砂体构型的影响,单一坝之间的4级界面、单一坝内部的3级界面都可以将滩坝分隔成相对独立的流体系统,从而导致含油气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3.
由于受资料的限制,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苏2构造的构造模型具有多解性,直接影响苏2构造的油气勘探。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地质露头、地震、钻井资料,建立起该区带的构造模型,获得以下认识:山前断层为基底卷入断层,断层产状由山前向盆地、由深部向浅部逐渐变缓,泥盆系等较老地层逆冲于苏2背斜之上;苏2构造不但有可能存在下白垩统,而且还可能有侏罗系。  相似文献   
34.
开展了井下裂解就地改质稠油,提高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采收率的室内模拟实验和矿场应用试验。研究表明,油藏矿物可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其中黏土矿物的催化效果优于其他矿物,可使稠油黏度降低30%以上,黏土矿物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水热裂解反应;注入催化剂硫酸镍和供氢剂四氢萘溶液段塞后,蒸汽吞吐最终采收率大幅度提高,比单纯蒸汽吞吐提高8.8%,产出油降黏率增加51.7%,饱和烃、芳香烃含量分别增加38.0 mg/g 和26.3 mg/g,胶质、沥青质含量分别降低41.9 mg/g 和41.1 mg/g. 矿场试验结果表明,井下裂解就地改质稠油技术可延长蒸汽吞吐周期生产时间、提高日产油量、提高油汽比和回采水率,较大程度地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5.
浮选过程中黄铜矿抑制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浮选过程中,黄铜矿表面会发生氧化,生成疏水的元素硫,使其具有很好的可浮性;在黄药存在的体系中,黄铜矿表面的疏水产物双黄药还原时的交换电流密度仅为8.6×10^-3μA/cm^2,在动力学上存在较大的阻力。要在硫化矿浮选过程中实现黄铜的抑制,必须解吸黄铜矿表面的捕收剂,并使亲水物质吸附在黄铜矿表面以覆盖元素硫。  相似文献   
36.
李启飞  王栋  高迎明  李雅 《信号处理》2023,39(4):658-666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早期的检测和诊断对抑郁症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基于语音的抑郁症检测是当前计算机辅助检测方法中的一种高效、便捷的手段。为了探索不同的情感刺激是否对语音抑郁症检测存在影响,本文首先构建了抑郁症分析声学特征集,接着使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分析不同情感刺激性下抑郁与非抑郁个体之间声学特征的显著性差异,再采用情感刺激(积极、消极、中性)和任务类型(文本朗读、问答)组合的实验设计,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分别构建语音抑郁症检测模型。实验结果证明使用情感刺激会对抑郁症检测任务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消极的情感刺激更容易诱发抑郁相关的情绪,对个体的发音特性产生影响,进而取得比积极刺激和中性语音更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37.
非近海河流相层序地层学探讨——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对于河流相层序的研究大多套用国外近海冲积平原环境下的河流相层序地层学模式,该模式认为海平面升降为河流相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对于中国陆相盆地中发育的不受海平面升降影响的河流相地层来说,应用以海平面变化作为主要控制因素的近海河流相层序地层学模式解释其层序发育不具备客观前提。借鉴中外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遵循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基本原理,在掌握层序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非近海河流相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同时结合济阳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地层沉积模式,探讨并建立了非近海河流相层序地层学模式,指出了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非近海河流相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地形坡度和气候,存在初始体系域、发展体系域、衰退体系域,若基底发生差异性抬升,还可发育抬升体系域。  相似文献   
38.
库车坳陷中新生界天然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北部一近东西走向的狭长坳陷,以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地层压实排出水离心流区位于拜城凹陷和阳霞凹陷,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东秋里塔克构造带和塔北前缘隆起带为越流泄水区。库车坳陷在早第三纪-库车早期主要为油藏、凝析油气藏形成时期;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是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天然气经短距离侧向汇聚,通过沟通源岩和圈闭的断裂垂向富集。在强烈的构造挤压和气体充注条件下,被具有很好封闭性的下第三系膏盐岩严密封闭,形成异常高压气藏。下伏三叠系-侏罗系源岩的沉积埋藏水、粘土矿物脱出水沿断裂带伴随天然气向浅部越流,在构造顶部形成相对低矿化度的地下水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39.
在黄骅坳陷孔店南部王官屯地区孔三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岩性相、测井相、地震相分析研究基础上,对该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了沉积微相组合划分,并对各沉积相组合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扇三角洲沉积的总体特征为:近源、粒级粗、堆积速率快,岩石相、地震相类型丰富。同时还建立了该区扇三角洲相的典型相序。研究结果对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Melting behavior of a series of polyether-polyester block copolymers with low ether contents was studied. Significant melting-reorganization-remelting was suggested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he equilibrium melting temperature of the copolymers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e Hoffman-Weeks extrapola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use of the on-set melting temperature for the Hoffman-Weeks plots is less reliable than the use of the corrected peak melting temperature. Copolymerization of polyetheramides with polyesters leads to a significant melting temperature suppression for the polyester crystal.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locations of the junction points between blocks can be treated as chain ends for the crystallizable polyester blocks: the polyether-polyesters grow to form extended chain-like crystals with lamellar thickness limited by the polyester block length. For comparison, the nonlinear Hoffman-Weeks treatment, recently proposed by Marand, has also been applied to examine the behavior of melting temperature depression. Although the T m o obtained from nonlinear extrapolation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T m o obtained from the Hoffman-Weeks extrapolation, similar trend regarding the composition dependence of T m o have been f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