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36篇 |
免费 | 729篇 |
国内免费 | 48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7篇 |
综合类 | 374篇 |
化学工业 | 397篇 |
金属工艺 | 117篇 |
机械仪表 | 92篇 |
建筑科学 | 147篇 |
矿业工程 | 202篇 |
能源动力 | 78篇 |
轻工业 | 65篇 |
水利工程 | 150篇 |
石油天然气 | 4219篇 |
武器工业 | 6篇 |
无线电 | 8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53篇 |
冶金工业 | 71篇 |
原子能技术 | 44篇 |
自动化技术 | 4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32篇 |
2022年 | 284篇 |
2021年 | 297篇 |
2020年 | 307篇 |
2019年 | 312篇 |
2018年 | 256篇 |
2017年 | 269篇 |
2016年 | 292篇 |
2015年 | 270篇 |
2014年 | 326篇 |
2013年 | 323篇 |
2012年 | 326篇 |
2011年 | 430篇 |
2010年 | 341篇 |
2009年 | 282篇 |
2008年 | 201篇 |
2007年 | 225篇 |
2006年 | 198篇 |
2005年 | 206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114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3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物源体系制约着层间水的流动方向及砂体储层的展布。前人对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物源体系分析多集中在四方台组以下,缺乏对四方台组物源的报道。因此,在结合区域地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沉积构造分析、砂体展布形态及重矿物分析等手段,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南端四方台组物源体系特征,明确了物源方向与母岩类型。结果表明,四方台组地层的母岩类型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与中高级变质岩;通过与源区对比分析,认为大庆长垣南端四方台组物源主要来自张广才岭、吉黑东部及盆地东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2.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刘五舍次凹是新生代陆相断陷湖盆,其主力层系始新统戴南组一段现今呈(东)南陡、北缓、中深凹的箕状格局。埋藏史恢复表明,戴一段沉积时期刘五舍次凹地势平缓,且沉降中心并非现今深凹带,古地貌远比现今构造格局平缓。物源分析显示,研究区戴一段砂体基本来自北部斜坡带,南部陡坡带供源极少。岩心观察与测、录井资料指示了研究区浅水环境下河控作用为主的沉积特征,认为断陷湖盆在其边界断层活动强度减弱阶段亦可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井震结合预测了砂岩与含砾砂岩空间展布,指出在断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中,陡坡带亦可阶段性出现大量重力流沉积。 相似文献
103.
筇竹寺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页岩气产层。为了揭示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层段形成时期的物源区构造背景、物源特征及其沉积环境,选择四川盆地南江杨坝剖面出露较完整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系统采样,并对样品中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参数特征指示:整体上筇竹寺组物质来源较为一致,沉积物源区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条件下,母岩以沉积岩和花岗岩混合为主,其中底部碳质页岩形成时期陆源碎屑中黏土矿物含量多。δCe与V/Cr参数指示:筇竹寺组底部形成于厌氧的水介质环境,中部—上部地层沉积时期属于贫氧—弱氧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4.
致密砂岩气储层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入侵将造成严重的储层伤害难题。通过岩心分析技术、岩心流动实验等系统分析了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储层主要损害机理,统计并分析了现场钻井液存在的技术难题,并优化出具有良好性能的致密砂岩气储层保护钻井液。研究结果表明,临兴区块致密砂岩气储层岩石具有中-粗砂状结构,胶结致密,孔喉细小,含敏感性黏土矿物,储层潜在严重的水锁伤害与中等偏强的水敏性及应力敏感性损害(临界压力为7.0 MPa),潜在中等偏弱的速敏性(临界流速为0.75 mL/min)、盐敏性(临界矿化度为7500 mg/L)、碱敏性(临界pH值为10.0)及土酸敏感性损害;临兴区块主要存在储层损害、钻井液漏失、井眼垮塌、摩阻扭矩大与井眼清洁等钻井液技术难题。优化出的钻井液封堵性能良好,滤液表面张力低(23.3 mN·m-1),能减少固相侵入,削弱水锁效应,提高岩石渗透率恢复值至91.3%,具有良好的储层保护性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储层保护钻井液完全满足复杂井段或水平井段钻进的钻井液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的发展与勘探发现相辅相成。“十一五”以来,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取得多方面重大进展,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具体包括基础地质理论研究进展2项:①高演化煤系源岩、原油裂解气、生物气3类天然气生成机理得到深化,分别形成煤系源岩裂解生气模式、腐泥型有机质全过程生烃模式、生物气接力生气模式;②原油裂解气与干酪根裂解气、聚集型原油裂解气与分散型原油裂解气、有机成因气与无机成因气、煤型气与油型气等多种类型天然气成因鉴别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大气田成藏地质理论进展5项:①创新提出了古老碳酸盐岩“五古控藏”成藏理论;②发展深化了克拉通盆地、前陆盆地及裂谷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③建立了超深弱变形区“三微输导、近源富集、持续保存”成藏模式;④发展完善了以生烃断槽为基本单元的断陷盆地火山岩气藏成藏理论;⑤系统深化了海域高温超压和深水天然气成藏理论。天然气地质理论的进展推动了多项勘探新发现,古老碳酸盐岩成藏理论引领了中国单体储量规模最大的气田四川盆地安岳大气田的勘探;前陆冲断带致密砂岩气成藏新认识在库车形成中国首个超深层万亿立方米大气田;超深层礁滩气藏成藏理论指导了中国埋藏最深的生物礁气田元坝气田的勘探;海域成藏理论指导了中国南海海域自营区最大气田东方13-2气田以及深水勘探领域陵水17-2千亿立方米大气田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06.
页岩由于矿物的定向排列等因素呈现出各向异性,基于各向同性模型的地应力计算方法已不适用。综合测井、岩心实验、压裂施工等数据建立涪陵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横向各向同性地应力测井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垂向有效压力与横波速度关系模板,预测地层压力;利用通过岩石物理建模的方法计算求取目的层的Biot系数;采用速度回归拟合的方法求取页岩横向各向同性介质6个刚度系数,计算横向、垂向杨氏模量及泊松比。应用结果表明横向各向同性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实际地层情况。 相似文献
107.
南堡凹陷马头营凸起馆陶组二段(Ng2)河道砂体单砂层厚度薄、宽度窄,河道砂体地震识别难度大。综合运用面元小网格化叠前偏移处理、古地貌恢复、高频等时地层划分与对比及岩心-测井相分析技术、“地震线描”河道砂体追踪、层控波阻抗反演和振幅地层切片等技术对马头营凸起Ng2 Ⅴ砂层组窄薄河道砂体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地震资料面元尺度由15 m×30 m缩小为7.5 m×7.5 m,提高了地震资料垂向和横向分辨率,增强了曲流河窄薄河道砂体边界识别能力;馆二段为明显的曲流河“二元结构”沉积,岩性具河道沉积与泛滥平原沉积“砂泥间互”的特征;短期沉积旋回控制着不同沉积砂体的分布,上升半旋回中下部和下降半旋回上部河道砂体较发育;Ng2 Ⅴ砂层组地震相分析揭示河道状、不规则圆弧状振幅或波阻抗异常体为曲流河河道沉积和点坝砂复合体,预测河道总体上呈北东—南西和近南北向展布。预测结果与钻井实测结果吻合度高,表明窄薄河道砂体地震识别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08.
川中地区围绕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但川北地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钻井资料匮乏,针对性开展野外地质剖面岩石学特征和沉积环境解剖分析,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北宁强胡家坝灯影组剖面实测与系统取样分析,运用沉积学、岩石学等方法,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岩石分类和沉积环境分析。研究表明:(1)根据岩石类型、藻类含量、泥质含量等将胡家坝灯四段划分为上下2个亚段,其中上亚段为丘滩体及储层发育的主要部位;(2)剖面灯影组四段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可划分为晶粒云岩、藻云岩和颗粒云岩3个亚类和8个微类;(3)剖面灯四段总体属于台地边缘相沉积,可划分出藻丘、颗粒滩、台坪和滩间海4个亚相;(4)灯四段沉积时期海平面表现为海进、海退2个旋回过程,沉积岩石的类型受沉积旋回海平面升降控制,整体表现为台坪、滩间海、台缘丘滩、滩间海、台缘丘滩的一个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9.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与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试油、试采等动态数据,多角度深入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富县-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第7油层组(简称长7油层组)致密油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显示,广泛发育的长7油层组优质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富,类型优越,成熟度适宜,为致密油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控制了长7油层组致密油含油边界。长71与长72亚油组与下部烃源岩构成下源上储、源储紧邻的成藏组合。储层优质成岩相控制着致密油富集的区带。致密储层内存在多期原油充注,早期原油充注使储层岩石颗粒润湿性由亲水变为混合润湿,形成原油运移聚集的优势通道,控制了主力成藏期原油运聚的路径和范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长7致密油成藏范围。不同尺度隔夹层将储层分隔为“网状”结构,结构非均质性强,导致了砂岩中差异化的流体流动以及复杂的油水关系。同时,致密层遮挡也对致密油富集成藏起到了一定控制作用。上述因素共同造成了致密油成藏范围局限,油藏内油水关系复杂,油井与水井共存。 相似文献
110.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膏盐下白云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膏盐下白云岩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潜力。为此,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资料,对其岩石学、储集空间和孔渗特征等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膏盐下储集层为孔隙型白云岩储层,纵向上分布在马五6亚段、马五7亚段和马五9亚段。马五6亚段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和斑状粉晶白云岩,马五7亚段和马五9亚段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白云岩和粉-细晶白云岩。三个储层段储集空间均以溶蚀孔洞为主,次为残余粒间孔、晶间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平均孔隙度分别为5.84%、6.81%和7.03%。沉积古地貌、海平面变化和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等因素共同控制膏盐下白云岩储集层的发育与分布。研究认为位于盐岩边界线外侧的中央古隆起带和榆林-横山隆起带地势相对较高,颗粒滩沉积厚度大,在准同生期和浅埋藏期易于发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其内部赋存的孔隙不易被膏盐岩充填,是盆地内膏盐下有利白云岩储集层的发育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