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74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16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篇 |
综合类 | 214篇 |
化学工业 | 1499篇 |
金属工艺 | 25篇 |
机械仪表 | 135篇 |
建筑科学 | 84篇 |
矿业工程 | 17篇 |
能源动力 | 756篇 |
轻工业 | 24篇 |
石油天然气 | 1736篇 |
武器工业 | 22篇 |
无线电 | 2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30篇 |
冶金工业 | 25篇 |
原子能技术 | 15篇 |
自动化技术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126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21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226篇 |
2013年 | 242篇 |
2012年 | 239篇 |
2011年 | 376篇 |
2010年 | 291篇 |
2009年 | 249篇 |
2008年 | 191篇 |
2007年 | 268篇 |
2006年 | 277篇 |
2005年 | 251篇 |
2004年 | 251篇 |
2003年 | 247篇 |
2002年 | 198篇 |
2001年 | 140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142.
降低汽油中苯含量工艺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控制FCC汽油苯含量的方法,重整汽油的脱苯技术及其它的汽油脱苯技术,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降低汽油中苯含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3.
通过几项措施的实施,优化控制参数,系统催化剂活性保持在51%-54%,反应温度控制在470-490℃,剂油比在2.6-3.5,这样使反应转化率控制在60%左右,提高装置柴汽比,柴汽比由0.86提高至0.92。 相似文献
144.
MTBE作为调合生产高标号无铅汽油的重要的高辛烷值组分油,准确测试其辛烷值在汽油调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初步探讨了MTBE研究法辛烷值的测试方法,尝试了用甲苯标准燃料做参比燃料直接测定其净辛烷值,同时也测定了MTBE的混配辛烷值,通过MTBE辛烷值的测试,了解了MTBE的调和效应,确认了在石油二厂无铅汽油调和生产中对催化汽油的MTBE的真实辛烷值约为108/RON,指导了车用无铅汽油的调和生产。 相似文献
145.
分析了洛阳分公司加工的原油性质变化对汽油产品质量的影响,介绍了多项降低汽油烯烃和硫含量技术措施的应用情况,并对进一步改善汽油质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6.
PAR分光光度法测定汽油中的痕量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快速测定汽油中痕量铅的方法。测定经盐酸处理过的汽油与 PAR反应生成的络合物。该显色体系最大的优点是可在水相中直接用光度法测定样品中铅的含量。该配合物最大的吸收波长为 5 2 0 nm,ε52 0 =2 .2× 10 4 L· (m ol· cm ) - 1 ,Pb浓度在 0~ 2 5 .2μg· m L- 1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 A=0 .12 711C- 0 .0 6 2 93,相关系数为 0 .9992 ,检出限为 0 .4 1μg· m L- 1 。本方法显色迅速 ,稳定 ,操作简便 ,避免了使用氰化钾剧毒试剂 ,以及萃取等烦琐操作 ,可在 35 min内完成 1次测定 相似文献
147.
148.
149.
New catalyst precursors (copper and nickel acetylacetonates) have been used successfully for the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onion particles from carbon monoxide. Catalyst nanoparticles and carbon products were produced by metal-organic precursor vapour decomposition and catalytic disproportion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in a laminar flow reactor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705 and 1216 °C. Carbon nanotubes (CNTs) were formed in the presence of nickel particles at 923-1216 °C. The CNTs were single-walled, 1-3 nm in diameter and up to 90 nm long. Hollow carbon onion particles (COPs) were pro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copper particles at 1216 °C. The COPs were from 5 to 30 nm in diameter and consisted of several concentric carbon layers surrounding a hollow core. The result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alculations to determine the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profiles and mixing conditions of the species in the reactor are presented. The mechanisms for the formation of both CNTs and COPs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