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4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66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212篇
化学工业   1499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135篇
建筑科学   84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756篇
轻工业   24篇
石油天然气   1736篇
武器工业   22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0篇
冶金工业   25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SBR) is widely used in tires in the automotive segment and vulcanization using sulfur is a common process to enhance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However, the addition of sulfur as the cross-linking agent usually results in impurities in pyrolysis products during rubber recycling, and thus the desulfurization during tire pyrolysis attracts much attention. In this work, the pyrolysis of vulcanized SBR is studied in detail with the help of ReaxFF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A series of crosslinked SBR models were built with different sulfur contents and densities. The following ReaxFF MD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show products distributions at different pyrolysis condition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ulfur products distribut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sulfur contents and temperatures. The reac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ulfur products conversion pathway, where most sulfur atoms are bonded with hydrocarbon radicals and the rest transfer to H2S. High sulfur contents tend to the formation of elemental sulfur intermediate,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 facilitates the release of H2S.  相似文献   
52.
油箱壁板裂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批油箱壁板在加工完成后,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裂纹.通过对故障油箱壁板的裂纹宏观观察、断口的宏微观观察以及裂纹金相分析和材料的性能测试,对壁板裂纹的性质与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批油箱壁板裂纹的性质均为应力腐蚀开裂,壁板上应力腐蚀裂纹的产生与壁板材料的热处理状态、壁板加工后较高的残余应力以及存放环境中的腐蚀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53.
DZG-10焦化汽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开发和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DZG-10焦化汽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开发过程和工业应用。通过对载体的改性,提高了大孔所占比例,将催化剂外形改为齿球形,增大了催化剂的外表面积,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机械强度。从连续平稳运转26个月情况来看,催化剂床层压差较低,说明催化剂床层结垢、结焦和催化剂破损情况不明显。开发的DZG-10催化剂是一种优良的纯焦化汽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A novel process was proposed to synthesize nano Sb-encapsulated pyrolytic polyacrylonitrile composite for anode material i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 The preparation started with the dissolution of SbCl3 and polyacrylonitrile (PAN) in dimethylformamide (DMF) solution, followed by the addition of KBH4 to reduce Sb3+ in the solution. The Sb composite was obtained by pyrolysis of the Sb/PAN mixture that precipitated out when the DMF solution was added by plentiful water. The TEM analysis showed that about 100-200 nm Sb particles were embedded by the pyrolyzed PAN, which provided a conductive matrix to reliev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Sb during electrochemical cycling. As-prepared composite presented good cycleability for lithium storage. The proposed process paves an effective way to prepare high performance alloy based composite anode material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相似文献   
55.
56.
刘慧玫  刘渭萍  谭秋艳 《辽宁化工》2006,35(5):306-307,310
研究了多维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含有内标物MTBE(甲基叔丁基醚)汽油中含氧化合物(醇类和醚类)的方法。通过实验,考察了分流比、阀切换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同时对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在90%-102%之间,样品分析周期为20min。由此可见,采用多维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清洁汽油中的含氧化合物。  相似文献   
57.
FCC汽油降烯烃技术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FCC汽油降烯烃的技术进展,并对FCC汽油降烯技术及相关措施的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8.
分析了我国成品油行业现状和加入WTO带来的影响,以有国内该行业的竞争力水平。为应对加和WTO以后的新形势,研究了我国成品油行业在生产和销售领域需要采取的措施,并向政府提出了在加强宏观管理、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方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9.
催化裂化汽油氧化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以轻质油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在多金属氧酸盐或有机酸等催化剂存在下,氧化脱除油品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如Petro Star公司的CED技术、日本(PEG)过氧化氢氧化法、有机酸催化氧化法、超声波氧化法、金属离子催化氧化法、多金属氧酸盐催化氧化法等,分析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更适应的汽油氧化脱硫体系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0.
OCT-M技术生产清洁汽油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继华  赵乐平  方向晨  段为宇 《当代化工》2007,36(3):240-242,263
石家庄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万t/a OCT-M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装置2005年3月首次开工,开工初期硫醇偏高,辛烷值损失较多.根据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建议,优化了OCT-M装置的催化剂装填方案和操作工艺条件.2005年11月,在装置累计运转6个月之后,对OCT-M装置进行了满负荷标定,标定结果表明硫含量由606~676 μg/g降低到114~180 μg/g,RON损失0.4~0.6个单位.2006年11月,在装置累计运转17个月之后,对OCT-M装置又进行了一次标定,标定结果表明MIP汽油硫含量由417~442 μg/g降低到24~53 μg/g,RON损失0.7~1.8个单位,标定结果表明OCT-M技术可为我国炼厂生产硫含量≯150 μg/g)和硫含量≯50 μg/g的清洁汽油提供经济、灵活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