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3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166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212篇
化学工业   1499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135篇
建筑科学   84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756篇
轻工业   24篇
石油天然气   1736篇
武器工业   22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0篇
冶金工业   25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介绍了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助剂LAP-1在我厂的应用情况,该助剂在我厂催化装置上应用后,催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平均下降约4.5%,同时汽油的辛烷值也略有提高,总收率上升0.5%。  相似文献   
72.
73.
制备了300 ℃、350 ℃、400 ℃和500 ℃不同水热处理温度下的Zn/HZSM-5催化剂,并用于FCC汽油馏分的芳构化反应。考察了水热处理温度对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并与吡啶吸附红外光谱(FT-IR)相关联,研究了水热处理温度对催化剂表面酸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处理Zn/HZSM-5的芳构化活性稳定性得以改善, 与未经水热处理的催化剂相比,400 ℃水热处理的Zn(2%)/HZSM-5催化剂芳构化反应36 h时,芳烃质量分数仍高达74.25%。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B酸酸中心数在300~400 ℃变化不大,500 ℃显著减少,L酸酸中心数升高,400 ℃达到最大值后呈降低趋势,烯烃转化率、烷烃转化率和产品芳烃含量升高,水热处理400 ℃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3.62%、95.44%和92.23%,表明此时B酸中心和L酸中心比例协调性最佳。  相似文献   
74.
研究了催化裂化(FCC)汽油中硫化物类型和含量,特别考察了各种硫化物在纳米HZSM-5催化剂上的催化转化性能,并探讨了硫化物的加氢脱硫转化机理。结果表明FCC汽油中硫化物主要为硫醇、噻吩、烷基取代噻吩和苯并噻吩等,其中,烷基取代噻吩占总硫化物的65%-73%。在纳米HZSM-5催化剂作用下,FCC汽油的硫化物都较易被脱除。烷基取代噻吩脱硫机理一方面含有直接加氢脱硫反应路线,另一方面含有裂解反应、烷基化反应和异构化反应路线。  相似文献   
75.
New catalyst precursors (copper and nickel acetylacetonates) have been used successfully for the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onion particles from carbon monoxide. Catalyst nanoparticles and carbon products were produced by metal-organic precursor vapour decomposition and catalytic disproportion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in a laminar flow reactor at temperatures between 705 and 1216 °C. Carbon nanotubes (CNTs) were formed in the presence of nickel particles at 923-1216 °C. The CNTs were single-walled, 1-3 nm in diameter and up to 90 nm long. Hollow carbon onion particles (COPs) were produced in the presence of copper particles at 1216 °C. The COPs were from 5 to 30 nm in diameter and consisted of several concentric carbon layers surrounding a hollow core. The result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alculations to determine the temperature and velocity profiles and mixing conditions of the species in the reactor are presented. The mechanisms for the formation of both CNTs and COPs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results.  相似文献   
76.
介绍了几种代用清洁燃料,着重介绍了甲醇燃料的特点、发展历史和使用现状,并且从其对环境的影响、着火爆炸的安全性以及毒性等方面论述了甲醇燃料的使用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77.
The thermal regener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s loaded with p-nitrophenol (PNP) and other aromatic compounds was studied using a thermal balance. After pyrolysis of the adsorbates in nitrogen at 700°C, the residues were gasified with oxygen at 415 to 500°C or with steam at 840 to 920°C. Residues from PNP were several times more reactive to oxygen than the base carbons and also showed greater chemisorption of oxygen. For steam gasification, only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spent and fresh carbons were found.  相似文献   
78.
RFG—DMR降烯烃催化剂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东明石化集团Ⅱ套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使用RFG—DMR降烯烃催化剂的情况。该催化剂占系统藏量83%时进行的标定结果表明:该剂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效果比较明显。汽油烯烃体积分数由48.56%降到39.72%.下降了8.84%。汽油辛烷值没有降低。产品分布得到改善。重油裂化能力强。于气和焦炭选择性好。轻质油收率增加了1.07%,总液体收率增加了1.56%。  相似文献   
79.
重质原料油生产轻烯烃的Ⅱ型催化裂解工艺和催化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Ⅱ型催化裂解是以重质油为原料生产丙烯、异丁烯和异戊烯等轻烯烃, 并同时兼产高辛烷值优质汽油的新催化工艺。该工艺使用新研制的新型择形催化剂, 可以加工减压馏分油、减压馏分油掺渣油或二次加工油以及全常压渣油, 并成功地进行了工业化试验。以临胜减压馏分油掺左右脱沥青油为原料, 可以得到12.52wt%~14.43wt%的丙烯和11.23wt%~11.41wt%的丁烯,同时还得到40wt%左右93号优质汽油。型催化裂解工艺开创了一条以重质油为原料生产轻烯烃和高辛烷值优质汽油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0.
采用尿素法合成了双核酞菁钴磺酸铵;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双核酞菁钴磺酸铵在液-液催化氧化法中对催化裂化汽油脱臭的最佳工艺条件:碱液质量分数为10%,催化剂加入量为1 0g·L-1,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3min;与磺化酞菁钴和美国进口脱臭催化剂ARI100-EXL的脱硫醇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核酞菁钴磺酸铵对汽油的脱臭效果明显优越于磺化酞菁钴催化剂,与进口催化剂的脱臭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