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32篇
综合类   186篇
化学工业   179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7篇
矿业工程   97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77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1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砂砾岩储集层含油性解释方法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LJ地区砂砾岩地层具有岩石结构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稠油和稀油并存的特点,利用测井资料解释含油性难度很大,以地层测试资料为依据,综合利用多种测井信息,提取反映含油性变化的测井特征参数;应用测井参数交会法和测井相分析法建立有效,快速识别稠油,油层和水层的标准,测井相分析法消除了用测井单参数和两参数交会解释含油性存在的多解性,提高子解释结果的成功率,用编制的解释软件处理了LJ地区58口井的资料,解释结果与试油资料对比吻合程度较高,为砂岩储层含油性解释提供了一种有效,快速的方法,为该区先导性试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为例,应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开展了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的研究。该工作是在储集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7项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建立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及预测模型,对渤南油田三区沙河街组进行了成岩储集相识别,识别出4类成岩储集相:不稳定组分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碳酸盐胶结物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强胶结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和极强压实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Ⅰ类储集相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最差,为非储层或差储层。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圈闭识别技术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找隐蔽油气藏一直是油气勘探中的难题,我国东部吉林油田的中浅层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油气勘探已由早期的构造圈闭勘探转变为现今的以隐蔽圈闭勘探为主的阶段。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南部的西部前缘带三维连片工区及伊通地堑岔路河断陷,综合应用构造精细解释、声波曲线重构波阻抗反演、层序地层学、地震相及沉积(微)相分析、模型正演、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所提供的多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或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取得了较好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4.
微地震相分析在河流储层精细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地震相分析满足不了目前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神经网络微地震相分析将神经网络应用于高质量三维地震数据体中,可对单一反射同相轴进行波形信号分析和训练,建立模型地震道,并对实际地震道分类,进而得到在平面和剖面上精度较高的微地震相分布。采用该方法并结合测井资料,在研究区块中建立的微地震相分布图能够清晰地表现出该区块的沉积微相特征,且较好地解释了工区内2口井的产能差异,表明神经网络微地震相分析是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发育一套高温区域变质岩──麻粒岩,在这高温变质岩内有一系列的糜棱岩带.通过对糜棱岩带中石英的研究,对比深部地壳与浅部地壳石英的变形特点,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对石英显微构造、动态重结晶、TEM研究及石英岩组学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石英的塑性变形显著,以缎带石英产出,发育各种塑性变形的显微构造,变形带、波状消光和亚颗粒显著:TEM观察到石英中有直线状的位错.岩组学研究显示出石英高温变形和多期构造叠加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裂缝性潜山储层地震描述技术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裂缝是潜山油气藏的重要储集层 ,潜山的油气产出与裂缝的发育情况密切相关 ,因此 ,对裂缝发育控制因素和裂缝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尽管单条裂缝在地震资料上难以识别 ,但是裂缝带在地震资料上有其特征。描述了裂缝储层的地球物理特征 ,并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吸收系数技术、地震相分类和相干分析技术对潜山储层进行预测。通过在车古 2 0 1潜山的应用实例分析 ,说明以上 4种储层描述技术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7.
测井曲线拐点在测井层序地层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层序界面的划分是基础和重要的环节,而利用测井资料分析可以进行层序界面划分和进行较长期基准面旋回识别。测井曲线的值是深度的函数,测井曲线的一阶导数表示了曲线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的快慢,在某一范围内,当一阶导数呈现符号转换时,相对应的深度点的测井值即为该范围内极大(极小)值;测井曲线的二阶导数则表示曲线的凹凸性,在某一范围内,当二阶导数呈现符号转换时,相对应的深度点代表了测井曲线的拐点,即反映曲线凹凸性变化的转折点,亦即地层的分界面。基于以上特点,提出利用测井曲线拐点进行层序界面划分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岩心和录井资料,对白音查干凹陷达28井腾格尔组不同级次沉积旋回、地层垒积、旋回特征随沉积厚度变化特点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研究,最后得到该地层单井测井层序地层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特低渗透油气藏成岩储集相的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针对陕北斜坡东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大因素控制的特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成岩储集相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成岩作用综合效应及其相应的视压实率、视肢结率、视微孔率、成岩综合系数等定量指标和岩心分析数据,建立了成岩储集相综合评价参数、指标和分析方法。通过在安塞油田低孔隙度特低渗透长6。油藏储层的实际应用,对目的层段开展了Ⅰ,Ⅱ,Ⅲ和Ⅳ类成岩储集相的定量评价和油气富集描述,有机地集成和综合了多种信息,实现了成岩储集相对沉积学、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等特征的综合表征,并划分出有利成岩储集相区域,为指导油田有利含油区块的筛选和开发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陆交互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通过对地震与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海组海陆交互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在珠海组中识别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运用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旋回进行对比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归纳了珠海组沉积时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沉积体系演化规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徐深气田兴城开发区营一段火山岩气藏岩性岩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深气田兴城开发区营城组一段火山岩气藏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升平-兴城构造带上,储层以酸性火山岩为主,可分为火山熔岩和火山角砾岩两大类。岩相类型有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五种类型,其中爆发相和溢流相分布范围广、物性好。是有利的储集相带。根据地震反射参数,从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出发,结合反射同相轴的振幅和连续性,在地震反射剖面上识别出丘状、楔状、亚平行状、柱状和伞状五种地震相类型,这些地震相类型与对应井点处单井相解释结果一致,与岩相类型对应关系明确。在剖面相准确识别的基础上,编制火山岩相平面分布图,为优选建产区块和部署开发井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