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32篇
综合类   186篇
化学工业   179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7篇
矿业工程   97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77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1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河流相沉积微相与测井相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钢花  王中文 《测井技术》1996,20(5):335-340
在关键井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河流各沉积微相的特征及测井曲线上的呼应特征,建立了河流相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实现了根据测井资料用计算机定量识别井剖面地地层的沉积微相,并对胜利油田的实际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其结果与地质专家解释结果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82.
李洪娟  覃豪 《测井技术》2016,(5):578-582
徐深气田火山岩岩相类型多样,且岩相控制岩性的成因和孔隙结构类型,使得应用中子—密度测井曲线交会和电阻率与孔隙度交会图识别储层流体效果差。针对火山岩流体识别问题,对不同岩相储层的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将成因和测井响应特征相近的岩相归类为爆发相和溢流相,根据天然气在测井响应上的特征,应用三孔隙度、横纵波时差比值、核磁共振分岩相构建综合参数,并分岩相建立了火山岩储层流体识别标准。应用该标准对徐深气田的新井进行流体识别,经21口井39个层试气验证,识别准确率达89.1%。  相似文献   
83.
近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探井——永探1井测试获得22.5×10~4 m~3/d的高产气流,首次在四川盆地发现了喷溢相火山碎屑岩气藏,实现了火山岩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评价该盆地二叠系火山岩气藏的勘探前景,系统总结了该区火山岩气藏的勘探历程、永探1井区气藏的特征、天然气成藏的控制因素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经历了长达50余年的火山岩持续探索后,得益于勘探思路的转变和地震预测技术的进步,得出了简阳地区二叠系发育爆发相火山岩异常体、天然气成藏条件好,是该盆地又一个重要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和新对象的认识,指导了风险探井——永探1井的部署及重大勘探发现;②永探1井二叠系发育厚逾100 m的优质火山岩孔隙性储层,其储集岩石类型以喷溢相角砾熔岩、含凝灰角砾熔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微孔、角砾间溶孔及气孔,孔隙度介于6.68%~13.22%、平均为10.26%,渗透率介于0.01~4.43 mD、平均为2.35 mD;③该气藏埋深介于4 500~6 000 m,产层中部地层压力为125.625 MPa,压力系数达2.22,为异常高压气藏,天然气组成中甲烷含量为99.03%,微含硫化氢;④简阳—三台地区发育爆发相火山岩且紧邻德阳—安岳裂陷寒武系优质烃源岩,早期张性深断裂沟通源储,上部发育上二叠统龙潭组泥岩、下三叠统厚层膏岩等多套盖层,具备形成大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的有利条件,有利勘探面积达6 000 km~2。结论认为,永探1井火山岩气藏的发现,证明了该盆地二叠系火山岩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坚定了转变勘探思路、加快进军新区新领域、寻找更多更大勘探发现的信心。  相似文献   
84.
巴楚地区东河塘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利用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资料,在储层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巴楚地区东河塘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研究。研究认为,东河塘组储层发育6种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为主,成岩阶段为中成岩A-B期。根据视压实率、视胶结率、视溶蚀率及溶蚀量4个参数值和沥青充填情况,将东河塘组储层划分为中等压实中等胶结强溶蚀相(Ⅰ)、中等压实中等胶结中等溶蚀相(Ⅱ)和中等压实中等胶结弱溶蚀相(Ⅲ)等7种成岩相类型,其中Ⅰ-Ⅲ相为有利成岩相。利用测井资料,采用k最邻近分类算法对研究区17口井进行成岩相测井连续自动识别,得出东河塘组上砂岩段储层成岩相以Ⅵ相为主,有利成岩相主要分布在伽2-玉2-巴5井区和群6-BK8-BT4-KT1井区,下砂岩段储层成岩相以Ⅱ相为主,有利成岩相主要分布在伽2-群6-BK8-巴2-康1井区,比上砂岩段更发育。有利成岩相的研究,可为优质储层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5.
四川盆地中部下二叠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物性差、厚度薄、埋藏深且空间各向异性较强,给地震资料处理和储层预测造成困难.为明确研究区茅口组地层下一步勘探方向,以中、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处理成像和非均质性缝洞型储层量化描述为导向,探索并形成了多敏感曲线融合、井控高保真宽频处理、岩溶古地貌刻画、地震相带预测以及相控储层反演预测等多种关...  相似文献   
86.
充分利用已有的地震、钻井、测井、分析化验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晋县凹陷南部古近系沙四段一孔店组地层开展系统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了凹陷内不同位置的沉积模式,并对沉积相带展布及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研究表明,晋县凹陷南部沙四段-孔三段为一个二级层序,其间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8个四级层序;发育有冲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及冲积平原5种沉积相类型;形成岩性类和构造一岩性类2个油气富集区,是下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87.
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在油田特高含水期综合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5,他引:1  
利用密井网资料,可以准确揭示单砂体的分布形态和接触关系,使砂体的空间展布更为清楚,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使措施井及措施层位的优选更有针对性,有效改善了措施效果,在以单砂体为单元的注采关系调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控制高含水期油田含水上升速度,提高采收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沉积有机相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根据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将烃源岩的沉积有机相划分为4种类型,即高位泥炭沼泽有机相、森林泥炭沼泽有机相、滨浅湖有机相和半深湖-较深湖有机相.在4种沉积有机相类型中,半深湖-较深湖有机相腐泥组含量最高,有机质类型属Ⅰ2或Ⅰ1型,生烃性最好并以生油为主;滨浅湖有机相是煤系烃源岩的主体部分,腐泥组含量较低,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和Ⅲ1型为主,生烃性变化较大,泥岩生烃性中等到差,碳质泥岩大部分生烃性较差;森林泥炭沼泽有机相镜质组含量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1型,其生烃性相对较差,以生气为主;高位泥炭沼泽有机相惰质组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2型,其生烃能力最差,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89.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测试技术和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对姬塬地区长8砂岩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8砂岩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造成砂岩中原生孔隙丧失;受酸性成岩环境影响,长石类不稳定矿物发生溶蚀,产生的溶蚀孔隙有效地改善了孔隙的连通性和渗透性,成岩早期形成的绿泥石粘土膜保留了大量原生粒间孔,保持了较好的储层物性。结合成岩作用和沉积特征,研究区可划分出4种主要成岩相带。长石溶蚀成岩相和绿泥石膜—粒间孔成岩相是最为有利的成岩相带,分布在刘卯塬—堡子湾一带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区,以及小涧子一带三角洲分流河道交汇处的砂体发育区。   相似文献   
90.
苏里格气田召51井—统41井区储层属于典型的致密储层.因此,搞清楚致密储层的成因、寻找有利储层是该区施行天然气有效勘探与开发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物源分析与岩心观察,并结合岩石薄片、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认为研究区砂岩以低成熟度的岩屑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晶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研究区砂岩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形成致密性储层的主控因素.通过对研究区砂岩成岩相的分析,认为中等压实、高岭石充填、溶蚀相与中等压实、高岭石充填、方解石充填、溶蚀相是储层的主要成岩相.研究认为研究区储层致密的根本原因是其孔隙空间细小、连通性较差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