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3篇
综合类   85篇
化学工业   144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44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7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9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阴极发光技术在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储层成岩作用和沉积相研究新方法。方法:根据阴极发光原理,结合前人工作经验和部分理论成果,阐述石英,长石及碳酸盐三种主要造岩矿物的不同阴极发光特点及其相对应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92.
为了更好地挖掘东辛地区稳矿砂体的油气勘探潜力,有必要对其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目的层为东营三角洲发育初期湖平面快速下降的背景下的3期进积砂体,和其上的15个砂层组可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5个体系域.该地区砂体成因类型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风暴岩-浊积扇沉积体系,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滩坝-风暴岩沉积体系.主要物源方向为东部和东南部,还存在来自东北部的次要物源.建议对其构造特征进行精细描述.  相似文献   
93.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1~5)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测井资料、油层平百非均质分布、小层沉积相分析和数值模拟法,研究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1~5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指出,开采剩余油应采用完善注采井网,卡堵特高含水层,高渗透层注水,中低渗透层采油,平面小范围非均质变差部位综合调整挖潜,大范围变差部位钻加密井等方法。  相似文献   
94.
川中―川南过渡带嘉二段储集性及储层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嘉二段是川中―川南过渡带嘉陵江组最发育的层段,嘉二时期该区主要发育台内滩、台坪、局限泻湖、半局限泻湖、开阔潮下沉积亚相。认为不同亚相类型的孔隙度值说明该区嘉陵江组台内滩亚相和台坪亚相的云坪微相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但由于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不同储集相带可以相互转化,故该段储集性主要受沉积相类型、同生期溶蚀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等因素控制。结合该区实际情况,将嘉二段储层划分为好、较好、一般、非储层4种。  相似文献   
95.
江汉盆地白垩—第三系由两大沉积成盐旋回组成,主要含盐层位均位于沉积成盐旋回的中偏上部。控盆断裂的差异性活动,导致了盆地的沉积中心由西向东迁移。盆内断裂将盆地分割成若干个凹陷区和凸起区。根据凹陷特征和所处部位,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盆内深凹、盆内浅凹和盆边凹陷),不同类型的凹陷具有不同的成矿特点。盆内凹陷大多是受主干断裂控制的不对称凹陷,其矿物相带的分布也往往表现为靠近主干断裂一侧的偏心环状,这种沉积相模式对在凹陷的不同部位寻找不同的盐类矿产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根据盐类聚集规律,江汉盆地的进一步找盐方向是:1.盆内深凹是找钾有利地段;2.盆内浅凹与盆内深凹过渡带是无水芒硝成矿有利区;3.盆内浅凹缓坡带及宽缓低凸起区是寻找自然硫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96.
综合岩芯、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对霍多莫尔构造带湖底扇体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发现本区湖底扇沉积共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三大类亚相以及内扇主沟道、中扇辫状沟道、外扇浊积岩等五类沉积微相。霍多莫尔构造带湖底扇沉积所在层系向下紧邻南屯组内最好的烃源岩层,油气从下方和侧面向湖底扇砂体内充注,通常受断层遮挡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或直接被周围的泥岩封堵形成透镜体形式的岩性油气藏,油气成藏与否主要受控于储层的物性特征。实验分析表明,不同沉积微相的储集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中扇辫状沟道微相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类型,内扇主沟道微相次之,为较有利储层。油气勘探实践同样证实,高产井多位于中扇辫状沟道微相内,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7.
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地热历史的恢复和重建,根据不同尺度,其研究方法分为构造热演化法和古温标法。其中构造热演化法是在岩石圈尺度上,对其构造演化下的热流变化进行模拟,结合盆地沉降与埋藏,恢复盆地热历史。由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差异形成的盆地类型应用不同热演化模型,拉张盆地、走滑盆地多用拉张模型来描述,前陆盆地等以挤压模型来描述。而古温标法则是利用盆内可记录古地温的有机质、矿物等进行盆地热史的重建。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和流体包裹体等记录的是其经历的古温度峰值,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则可反演其所经历的热史路径,不同盆地条件应用不同的古温标法。  相似文献   
98.
张卫刚  胡瑞  赵振兴 《当代化工》2014,(7):1348-1352
为寻找鄂尔多斯盆地樊学王盘山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有利储层,应用地质、岩芯及测井资料,开展了小层划分对比,建立了测井相识别模式,编制了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图,进而研究了沉积演化规律、储层砂体展布及物性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储层进行了评价与分类、储层有利区预测,为樊学王盘山地区长4+5油层组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
扶余油田泉四段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远峰  邓南涛  杨勇  贺永红  梁卫卫  孙德瑞 《当代化工》2014,(8):1474-1478,1481
针对扶余油田泉四段储层地质研究现状及不足,综合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化验分析资料,以储层地质学及沉积岩石学为指导,首先开展小层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微构造、储层特征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并预测了有利挖潜区带。研究表明研究区泉四段可划分为13个小层,主要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次生孔隙不发育,总体上属于中孔-中渗性储层。沉积微相展布及储层的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是研究区泉四段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正向微构造,断阶及河道侧翼等区域剩余油潜力较大,I类潜力区是下一步挖潜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0.
近期在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带前古近系潜山基岩储层和渐新统崖城组砂岩储层中连续获得了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明确崖城组沉积物源及沉积相带展布、为该区天然气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最新的钻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研究了该盆地南部隆起带崖城组层序地层、沉积物源及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展布。研究结果表明:①南部隆起带崖城组发育3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受三级海平面变化控制周期性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以对老层序高位体系域的改造为主;②崖城组具有多沉积中心与多物源的特点,各凹陷缓坡发育宽相带的扇三角洲—陆棚沉积体系,陡坡发育窄相带的水下扇—陆棚沉积体系;③南部隆起崖城组发育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3种层序沉积模式;④南部隆起带前古近系潜山花岗岩基底遭受了长期暴露剥蚀,古隆起形成了重要的潜山型花岗岩储层,崖城组残留了较大面积的扇三角洲砂体,低位期暴露剥蚀改造,形成了具一定规模的砂岩储层。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区崖城组碎屑岩储层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