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07篇
无线电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预交联水膨体调剖剂的室内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对水膨体调剖剂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 ,在 75~ 90℃条件下 ,预交联水膨体调剖剂的岩芯突破压力梯度大于 2MPa/m ,堵水率大于 99.9% ,10PV水冲刷后堵水率大于 95 %。现场试验表明 ,调剖后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2.
利用遗传神经网络识别水淹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胜坨油田水淹非常严重,有效的识别水淹层并定量地划分水淹级别,对油田开发非常重要。利用遗传神经网络实现了水淹层的自动识别。根据关键井的统计数据,首先建立标准的流体测井相数据库,合理地划分储层水淹级别,然后利用遗传神经网络对已知样本进行训练。遗传神经网络比简单的BP神经网络鲁棒性强,收敛速度快。用训练好的遗传神经网络对胜坨油田的水淹情况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
该文简要介绍了胜坨油田二区开发状况。根据现场统计和室内实验测试的正反韵律油藏数据,着重探讨了用改进型数值模拟工具分析油藏物理特征参数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得出了这两类油藏开采的动态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74.
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12小层油藏经历了近42年的高效注水开发,造成对反映和记录地下储层真实性变化特征的测井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对子井原理,采用了新、老井叠合对比法和岩心刻度测井方法。通过研究认为,沙二12小层油藏经历较长时间的开采后,电阻率测井曲线变化有随注入水的注入呈持续下降和先降后升两种类型,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呈现一直增大的趋势,自然电位曲线随着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出现基线漂移、幅度差变小,微电极测井曲线幅度和幅度差相对变小。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河流和三角洲相储层的宏观、微观剩余油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建立了剩余油宏观和微观分布模式,指出河流和三角洲相储层的剩余油平面分布主要集中在边缘相带、断层和砂体尖灭线附近以及井网未控制的部位,受沉积微相、断层、砂体分布和井网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层内剩余油分布受层内非均质控制,剩余油主要在河流相正韵律储层的中上部及三角洲相反韵律储层的中下部富集;微观剩余油在孔喉网络中的分布主要有网络状、斑块状、附着状、孤粒孤滴状和油水混相等5种模式。   相似文献   
76.
胜坨油田多轮次调剖效果分析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水井多轮次调剖效果存在逐次递减问题,直接影响特高含水油田水驱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按照封堵层间或层内的不同堵水目的,考察堵剂类型和剂量,调剖时机对多轮次调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层间调剖,应采用比前一轮封堵能力强的堵剂,并在前一轮次失效后进行下一轮调剖;对于层内调剖,应采用比前一轮运移能力强的堵剂,并且在前一轮次未失效时进行下一轮调剖。可以通过优化多轮次调剖的设计,减小多轮次调剖总体效果下降幅度。2005年现场多轮次调剖效果表明,注水压力、△PI90和△FD较2004年分别上升了2.07MPa、0.78MPa和0.05。载止2005年底已增油量8347.5t,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7.
胜坨油田浅层稠油难动用储量开发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龙 《特种油气藏》2006,13(5):62-64,70
胜坨油田东营组油藏存在油稠、产能低、出砂严重等问题,在开发工艺技术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针对开发过程中不同单元的原油性质、储层物性,储层展布特征以及能量状况、油井见永规律等方面的差异,开展了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注水、注氮气泡沫、泣蒸汽吞吐等开发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积累了一些有效开发此类难动用储量的经验和认识。  相似文献   
78.
崔志昆  王业飞  马卫东  王健 《油田化学》2005,22(1):35-37,41
采用分别以重铬酸盐十还原剂和有机铬酸盐为交联剂的两种聚合物铬冻胶为堵水剂,依据在温度75℃、矿化度19227mg/L条件下测绘的成胶时间等值图和突破真空度(强度)等值图选择冻胶堵水剂配方,要求冻胶强度达到Sydansk相对强度代码H级。将不同成胶时间的冻胶设置在高渗透条带不同住置,实施油井选择性堵水。1966年投入注水开发的胜二区22N169井,地层温度70~75℃,地层水矿化度16~17g/L,含Ca^2 Mg^2 385mg/L.到2003年3月已被水淹,但数值模拟得到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表明该井仍有生产潜力。采用上述堵水技术从油套环空注入堵水剂585m^3,其中近井地带(半径3~6m)64m^3,过渡地带(半径6~9m)107m^3,远井地带(9~16m)414m^3。使原油产量由1.3t/d增至9.6洲,含水由96.9%降至36.0%,到2003年10月该井仍处于增产有效期。图6表1参6。  相似文献   
79.
胜坨油田凝胶类堵剂综合性能评价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设计堵水调剖工艺时,应根据堵水调剖的目的,优化堵剂类型和剂量,提高针对性。通过对胜坨油田所使用的各类凝胶类堵剂的溶解、成胶、剪切恢复、封堵等性能的综合评价,建立了凝胶类堵剂的应用模式。研究表明, 对于胜坨油田中远井地带调堵,适于采用弱凝胶、有机交联、SYD,YG系列等凝胶堵剂,选择中大剂量调堵模式;对于近井地带调堵,适于采用有机交联、SYD,YG系列、木钙、F908系列等凝胶堵剂,采用小剂量模式。  相似文献   
80.
用含油薄片研究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砂岩油层岩性,孔隙分布及结构的研究资料为依据,用含油薄片分析了该区沙二段砂岩油层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剩余油分布有珠状,凝块状,环状,连片状,条带状等六种形态;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岩石的层理,孔隙结构,岩石的结构成分及其润湿性,提出了先驱替底部剩余油,再注堵剂抑制底水上侵以提高油层上部采收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