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2篇
  免费   683篇
  国内免费   376篇
电工技术   20篇
综合类   315篇
化学工业   347篇
金属工艺   83篇
机械仪表   42篇
建筑科学   93篇
矿业工程   182篇
能源动力   40篇
轻工业   40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406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88篇
冶金工业   42篇
原子能技术   25篇
自动化技术   130篇
  2024年   192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组成及碳同位素的分析表明,须二段天然气为煤型气和油裂解气的混合成因气,其气源有3种:①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腐殖-腐泥混合型有机质生油生气,而后油在高温下裂解成气;②须二段内部烃源岩,以生气为主,自生自储;③须三段烃源岩对须二段天然气聚集也有贡献,但贡献极小。在对须二段气藏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天然气充注史与岩石致密演化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判定,认为须二段气藏属于典型的"后成型"致密气藏,其成藏过程符合"早聚、中封、晚活化"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2.
以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和地表剖面等资料对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二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不同级别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的类型、性质、规模大小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将须家河组二段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MSC)、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SSC)。在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中进一步识别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A型)、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C型)2类旋回结构。指出最有利储集砂体形成于基准面旋回上升的早期和下降晚期。  相似文献   
103.
川西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发育三角洲致密碎屑砂岩,砂体厚度大,但含气较好的相对优质储层厚度薄。相对优质储层与作为围岩的致密砂岩和泥岩波阻抗较为接近,利用常规地震方法很难预测该类优质储层分布,而且预测精度差。利用3D3C勘探优势,开展纵波及转换横波联合反演,在储层岩石物理参数敏感性分析基础上,采用"砂中找砂"的预测思路,优选泊松比、P波阻抗多波属性数据体,采用多体交会解释手段,剔除泥岩和致密砂岩,可较好地预测致密砂岩背景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4.
�����ϵ�������ϵ��ʴ��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同一构造层内,地层的沉积具有继承性和持续性,根据这一特点,可依据保存完整的上履层厚度与下伏层厚度比值经以下伏层厚度来估算上覆层剥蚀厚度。由于该方法以地震资料为依据,只需要厚度资料,因而控制点多,可信度高,并且与盆地的构造运动次数和升降幅度无关。同时结合声法时差法、未被剥蚀地层厚度趋势延伸法,可对多期构造层叠置的变形沉积盆地中的地层剥蚀厚度进行合理的恢复。这种综合分析方法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二叠系中的应用,成功地解决了该区剥蚀厚度恢复问题,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柴达木西部南翼山浅油藏上油砂山组地层的沉积环境是陆相湖泊,发育碎屑岩和陆相湖泊台地沉积。区内发育大量的碳酸盐岩颗粒滩,以颗粒灰(云)岩、藻灰(云)岩和含碎屑泥晶灰岩,其颗粒类型种类较丰富,有砾屑、砂屑、藻团块、鲕粒和球粒等。根据沉积环境强弱的不同,颗粒滩可细分类高能颗粒滩和低能颗粒滩。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结构成熟度和含盐度较高的高能颗粒滩多发育粒间孔、粒间溶孔和溶模孔,是良好储层发育的理想环境。区内的颗粒滩分布特点很明显,纵向上表现为中部发育、下部次之,上部发育较差,平面上则主要集中在西部,东部极不发育。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渤海湾盆地南堡35-2油田投产后实际生产特点与初始地质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综合利用钻井、录井、测井并结合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其古构造、沉积特征、成藏模式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重新评估。研究表明:馆陶组油气聚集具有“古构造控制沉积相带、古构造控制油气聚集”的特点,具体为(1)南堡35-2油田潜山的古构造格局控制了沉积相带的分布规律,控制了油气的整体运聚特征,该结论不同于前人得出的油藏主要受控于岩性而不受控于构造的结论;(2)馆陶组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沉积,油藏主体分布于主河道叠合连片区,砂体的空间展布对油气的再次分配起着一定作用;(3)南堡35-2油田的成藏模式表现为“断裂控藏,深聚浅调”的特点,边界大断层及潜山不整合面为深层“油源网”,使原油在深层馆陶组储层聚集,后期浅层次级断层活动强烈,部分原油被调整到浅层明化镇组形成次生油藏。南堡35-2油田馆陶组资源潜力十分可观,储量规模可能为之前预测的3倍。  相似文献   
107.
Interpretation of recently acquired 3D seismic data from the adjacent Sirri C and D oilfields in the SE Persian Gulf indicates that a 3D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facies is crucial to resolve the internal stratal geometries of the Aptian Dariyan Formation. This carbonate formation passes southward into the Shu'aiba Formation, a prolific reservoir rock of similar facies in the UAE. Lack of exposures and limited cored intervals have forced reliance on the seismic data for evidence of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rnal architecture of potential reservoir rocks. The progradational nature of the Dariyan Format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carbonate build‐ups within it make this stratal geometry complex. The complex internal heterogeneity of the build‐ups and presence of seismic noise make mapping of the build‐ups in 3D space using conventional seismic interpretation tools difficult, despite the availability of high‐quality 3D seismic data covering the area. The high quality seismic and limited well data from this field is one of the few datasets of this kind presented in the literature. A procedure for the hierarchical multi‐attribute analysis of seismic facies using Paradigm's Seis Facies software is used in this study to provide a 3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ratal pattern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duces the noise and redundant data by representing the main data variances as a few vector components in a transformed coordinate system. Cluster analysis is performed using those components which hav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maximum spread of the data variability. Six seismic attribute volumes are us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result is a single 3D classified volume. Important new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within the Dariyan Formation gives new insights into its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internal variability. This method of processing seismic data is a step towards exploring for subtle stratigraphic traps in the study area, and may help to identify exploration targets.  相似文献   
108.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地区三工河组储层孔隙结构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家海凸起三工河组一段(J1 s1)及二段(J1s2)是侏罗系重要的勘探目的层。文中利用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技术手段,对J1s1、J1s2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J1s 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片状及管束状为主。根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统计结果,将喉道划分为5 类,J1s2储层以Ⅱ类、Ⅲ类喉道为主;J1s1储层以Ⅲ类喉道为主。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且成岩作用中的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9.
大巴山前陆盆地形成及演化与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以及大量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探讨了大巴山前陆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分析了油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大巴山前陆盆地形成始于燕山中幕,盆地演化经历了J1-J21陆内坳陷湖盆阶段、J22-J3前陆盆地阶段、K1N盆地萎缩阶段以及喜马拉雅期最终定型阶段。大安寨段和凉高山组两套优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侏罗系发育大安寨段、凉高山组自生自储型和下沙溪庙组下生上储型3套生储盖组合。有利勘探区带包括大巴山前冲断带、川北凹陷带和川中低隆起带。  相似文献   
110.
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坪北油田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对目的层识别出3个中期旋回。以中期旋回为单位采用顺序指示模拟方法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采用相控物性参数建模技术,利用顺序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孔隙度、渗透率的三维模型。采用逐点比较的方法.抽稀检验了沉积微相三维模型.结果表明.分三种微相类型的符合率为66.4%.只分砂泥岩的符合率为84%;利用多个实现的概率分布能够较好地预测微相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