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8篇 |
免费 | 24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篇 |
综合类 | 43篇 |
化学工业 | 27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5篇 |
建筑科学 | 43篇 |
矿业工程 | 57篇 |
能源动力 | 4篇 |
轻工业 | 57篇 |
水利工程 | 31篇 |
石油天然气 | 54篇 |
无线电 | 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篇 |
冶金工业 | 13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天山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天山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发现,前震旦系基岩出露区磁场多为平缓负值区,优地槽裂谷区不仅具有一般的高磁、高密度、电阻的岩石特征,更具有“上延不衰”的重要特征,这可区别于造山缝合带和古老基岩出露区。据此,笔者认为,准噶尔盆地安集海地区有一南北走向的磁力高,并具有“上延不衰”的特点,应用是裂的反映。 相似文献
32.
地层的岩性和结构特征是水体下安全开采的重要因素,由岩层控制方面的“关键层”理论引出“隔水关键层”概念。通过分析隔水关键层的作用机理,从结构稳定性和渗流稳定性两方面来分析判断覆岩中是否存在隔水关键层,进而判断开采过程是否存在突水危险。 相似文献
33.
对江西省滨湖沙地主要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些灌木中以直接在流动沙地上生长,逆向演替可以从高级阶段逆转到任何低级阶段,甚至裸露沙地。 相似文献
34.
35.
Kimchi is often stored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for a diet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because it is an essential side dish for Korean meals. In this study pH, abundance of bacteria and yeasts,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metabolites were monitored periodically to investigate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kimchi for 120 d. Bacterial abundance increased quickly with a pH decrease after an initial pH increase during the early fermentation period. After 20 d, pH values became relatively stable and free sugars were maintained at relatively constant levels, indicating that kimchi fermentation by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was almost completed. After that time, a decrease in bacterial abundance and a growth in Saccharomyces occurred concurrently with increased free sugar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of glycerol and ethanol. Finally, after 100 d, the growth of Candida was observed. Community analysis using pyrosequencing revealed that diverse LAB including Leuconostoc citreum, Leuconostoc holzapfelii, Lactococcus lactis, and Weissella soli were present during the early fermentation period, but the LAB community was quickly replaced with Lactobacillus sakei, Leuconostoc gasicomitatum, and Weissella koreensis as the fermentation progressed. Metabolite analysis using 1H‐NMR showed that organic acids (lactate, acetate, and succinate) as well as bioactive substances (mannitol and 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 were produced during the kimchi fermentation, and Leuconostoc strains and Lactobacillus sakei were identified as the producers of mannitol and GABA, respectively.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is study, we have shown that the growth inhibition of yeasts including Saccharomyces and Candida is necessary to extend the shelf life of kimchi in long‐term storage. Additionally, we have shown that a mixed culture of Leuconostoc strains and Lactobacillus sakei is necessary to produce kimchi that contains both mannitol and gamma‐aminobutyric acid. 相似文献
36.
煤层开采覆岩变形与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顶底板赋存含水层的煤系地层在采煤影响下可能因导水裂隙的发育而导致突水危险。采用平面模拟的方法,通过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对某井田采煤过程中覆岩变形与破坏规律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获得了上覆岩层应力的分布以及随开采面推进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在本模拟条件下煤层开采导致上部覆岩破裂带触及上部含水层,因此需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7.
东营凹陷各构造区带下第三系成岩演化与次生孔隙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在研究东营凹陷各构造区带成岩系列和成岩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构造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特征和分布,探讨了影响各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各区带次生孔隙的基本发育规律。认为影响各构造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共同因素为有机质产生的羧酸和CO2、粘土矿物转化过程中释放出的H+;各构造区带的其他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北部陡坡带主要与大气水渗流、不整合面和深部地层水上升有关,南部缓坡带则主要与不整合面有关,中央隆起带则与深部地层水上升有关,洼陷带则受异常高压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38.
埕岛东坡陆相箕状断陷缓坡带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基准面旋回控制地层的充填序列,划分地层层序、建立其地层格架,可以搞清工区内的储、盖组合特征,找到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埕岛东坡是一个中、古生界潜山缓坡带,东营组逐层超覆其上。该研究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地层沉积发育特征厘定地层界线,建立层序地层序列,在地震剖面上划分地震旋回,研究沉积旋回对储层和盖层的控制作用,找到油气富集区带,有效地指导了该区缓坡带超覆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39.
凡口铅锌矿深部矿床地应力测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应力解除法测试了凡口铅锌矿深部矿床-550m中段和-650m中段两个测点的地应力,分析计算了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其结果表明:凡口矿深部矿床地应力场为构造应力场,3个主应力均为压应力,最大主应力为近似水平应力,其方向基本与矿体走向平行,最大主应力与垂直应力比值在1.02~1.7之间。 相似文献
40.
在铜坑矿91号矿体大直径深孔采矿法试验过程,对采场凿岩硐室夺的应力状态和岩移进行了监测,文中介绍了监测结果,用弹性和弹塑性理论研究了硐室围岩的应力状态,分析了硐室的稳定性和支护系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