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57篇 |
免费 | 2125篇 |
国内免费 | 94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416篇 |
化学工业 | 179篇 |
金属工艺 | 6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174篇 |
矿业工程 | 271篇 |
能源动力 | 203篇 |
轻工业 | 21篇 |
水利工程 | 1465篇 |
石油天然气 | 8885篇 |
无线电 | 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7篇 |
冶金工业 | 34篇 |
原子能技术 | 37篇 |
自动化技术 | 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18篇 |
2023年 | 386篇 |
2022年 | 516篇 |
2021年 | 529篇 |
2020年 | 549篇 |
2019年 | 629篇 |
2018年 | 512篇 |
2017年 | 516篇 |
2016年 | 621篇 |
2015年 | 490篇 |
2014年 | 542篇 |
2013年 | 515篇 |
2012年 | 622篇 |
2011年 | 752篇 |
2010年 | 471篇 |
2009年 | 479篇 |
2008年 | 366篇 |
2007年 | 460篇 |
2006年 | 454篇 |
2005年 | 366篇 |
2004年 | 257篇 |
2003年 | 227篇 |
2002年 | 193篇 |
2001年 | 150篇 |
2000年 | 222篇 |
1999年 | 177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53.
54.
塔里木河流域人水和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水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水系统健康、社会经济发展、人水系统协调三方面。本文以人水和谐评价三准则(即健康、发展、协调)来分析塔里木河流域人水系统的和谐关系,指出存在的问题,即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遭到破坏、干流水质稍差、利用水效率不高、用水保障及水能开发不足。塔里木河流域必须从流域角度全方位系统着手才能实现人水和谐。 相似文献
55.
雪山工程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流域,是一项在墨累河和马兰比吉河上进行水力发电、农业灌溉调水和河道管理的综合工程。从工程管理、规划、主要设施建设、调水量、水权、用水分配原则以及一些环境问题的角度介绍雪山工程的情况。 相似文献
56.
57.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处 《中国水利》2007,(11):32-34
大藤峡水利枢纽是珠江流域西江干流上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在流域防洪及水资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具有发电、航运与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国务院在对《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中要求抓紧做好前期工作.积极促进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本文对大藤峡水利枢纽及在珠江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8.
基于两种SPEI序列的淮河流域干湿特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FAO56 Penman-Monteith和Hargreaves-Samani两种潜在蒸散发计算方法得到了12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研究了1960—2016年淮河流域干湿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两种SPEI序列对相关气象要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两种SPEI序列均显示流域呈变湿趋势,温度距平值与SPEI负相关,与潜在蒸散发距平值正相关;空间上,流域西北和东部地区呈显著变湿趋势,中部地区为不显著变干趋势; SPEI去趋势后,流域的干湿变化斜率减小,去趋势过程不改变SPEI的趋势变化分布,只影响流域的干湿变化幅度;气象要素的趋势变化可影响流域干湿变化趋势和干湿等级,淮河流域干湿变化影响因素由强到弱顺序依次为温度、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59.
为了定量研究韩江流域的面源污染情况以及景观格局对污染的影响,建立了流域水文水质模型,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冗余分析方法,探索景观指标与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西部宁江流域地区的总氮质量浓度较高,最大值为3.91 mg/L;东部汀江流域地区总磷质量浓度较高,最大值为2.15 mg/L;流域总体水质呈恶化趋势;景观指标能解释81.7%的面源污染变化,且景观的面积越大,其组成格局可能比空间格局对水质的影响更大;林地的面积百分比与面源污染负相关,农田、城镇、草地景观则相反;城镇或农田等人类景观的斑块密度、形状指数等空间格局指标与污染物质量浓度负相关;旱地相比水田对面源污染的贡献更大;在研究区采用退草还林、农业结构调整等管理措施分别能够削减1.82%和4.63%的总氮负荷以及1.16%和7.31%的总磷负荷。 相似文献
60.
为缓解我国干旱区经济生态转型的紧迫压力,对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迫在眉睫。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以及三项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通过测定塔里木河流域1950—2015年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评价其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在历经近70 a的变化环境尤其是人类活动的高强度影响下,65 a间全流域生态足迹增大近87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生态负荷逐渐增加,流域处于不可持续的赤字状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变化表明,塔里木河流域正逐渐偏离可持续性。研究成果有针对性的讨论了塔里木河流域的发展模式,并提出走降低经济发展速度但仍保持增长、减缓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使环境压力趋于回落发展等建议,以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