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7篇
  免费   2105篇
  国内免费   945篇
电工技术   6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16篇
化学工业   179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74篇
矿业工程   271篇
能源动力   203篇
轻工业   21篇
水利工程   1465篇
石油天然气   8885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34篇
原子能技术   37篇
自动化技术   91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318篇
  2023年   386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529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629篇
  2018年   512篇
  2017年   516篇
  2016年   621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542篇
  2013年   515篇
  2012年   622篇
  2011年   752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366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疑源类及其与油源岩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利明  徐金鲤 《石油学报》2007,28(2):40-43,48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中上三叠统微体古生物进行了分析,在延长组长7段发现极其丰富的以光面球藻为主的疑源类组合。与古生代以前光面球藻来源于海生单细胞浮游藻类不同,延长组光面藻可能来源于湖相淡水宏观藻类,这些化石可能是大型红藻或绿藻类的孢子体。疑源类分布的高丰度层位长73—长72段恰好是本地区的主要油源岩层。疑源类不仅是源岩中藻类体和无定形体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热解指数也显示出,随疑源类丰度的升高,源岩生烃能力逐渐增强。这些特征均表明疑源类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重要母质。  相似文献   
92.
断裂—岩性体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何登发 《石油学报》2007,28(2):22-28,34
断裂是形成油气藏的一个主要因素,冲积扇、扇三角洲、生物礁、生物滩等岩性体是油气藏的主要储集体。断裂与岩性体相联合,将形成断裂—岩性体油气藏。以准噶尔盆地为例,断裂和岩性体构成了圈闭要素,形成了准噶尔盆地的主要油气藏类型。断裂作为油气运移通道,参与了岩性体的成藏过程,断裂活动特点决定了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的基本特点。断裂组合样式影响了油气运移、聚集、分布与含油气丰度,断裂活动期次影响了油气运移、聚集的时期与油气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腹部的车排子—莫索湾古隆起提供了形成地层、断裂—岩性圈闭的条件,其两翼,尤其是东南翼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3.
层序地层格架中岩溶储层发育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露头剖面中不同类型高频层序中岩溶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典型钻井中,通过精细的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对岩溶发育段进行了识别,对层序内部和界面上、下系统的碳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层序中和不同级别层序界面下岩溶发育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受基准面变化旋回所控制的碳酸盐岩层序内,岩溶储层的有利发育部位应是在不同级别基准面升降过程中能周期性暴露遭受溶蚀的地区。这种地区在一个层序的发育过程中是可以预测的。以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为例,在不同级别的层序中,基准面上升期的地层超覆带、高位期的前积带—顶超削截带及其向陆方向是岩溶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4.
松辽盆地拗陷期坡折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松辽盆地拗陷期坡折带即挠曲坡折带的特征以及挠曲坡折带对高频层序结构、沉积相带分布、砂岩类型和岩性油气藏类型分布的控制作用,总结了确定挠曲坡折带的方法。挠曲坡折带形成于盆地演化的拗陷发育阶段,由地壳运动的差异沉降和不均衡调整控制形成。挠曲坡折带与地壳深部莫霍面陡变带、地温梯度变化带和深大断裂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并受控于盆地断陷阶段断裂坡折带的发育和分布。  相似文献   
95.
论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勘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宗清 《石油学报》2007,28(5):12-19,26
近10余年来,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勘探取得了显著突破,发现了普光、罗家寨、渡口河和铁山等大型气田。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广梁海槽两侧台地边缘鲕粒滩相区。由于鲕粒滩地势较高,受海盆震荡影响,鲕粒滩经常露出水面遭受淡水淋溶,经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及其后的溶蚀作用,鲕粒滩成片变为鲕粒溶孔白云岩、鲕粒溶孔灰质白云岩或鲕粒溶孔白云质灰岩,平均孔隙度高达8.16%,平均渗透率为93.326×10-3μm2,成为四川盆地最好的储层。气藏多为岩性-构造复合气藏。利用鲕粒滩地震异常识别模式,在盆地东部已发现104个鲕粒滩地震异常,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6.
利用储层岩石学研究油气运移期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和四川盆地西南部犍为地区为例,利用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油气运移期次进行了研究.根据储层溶蚀作用和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期次,结合成岩演化序列成果,确定了库车坳陷中生界储层曾在古近纪末期、新近纪康村末期以及新近纪库车期接受过3期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演化特点的分析表明,犍为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晚期接受了液态烃充注.上述研究结果与利用地球化学定量(如包裹体)分析手段研究得出的结论普遍吻合,说明运用储层岩石学特征可以确定油气运移期次.  相似文献   
97.
柴达木盆地北部块断带断层控烃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孔友  查明 《石油学报》2007,28(3):17-22
柴达木盆地北部块断带断层对油气成藏有控制作用.在剖面上,该区发育3套断层系统,即下部冲断层系统、上部滑脱断层系统和顶部正断层系统.下部冲断层控制烃源岩的分布及深层原生油气藏的形成,上部滑脱断层控制中浅层圈闭和次生油气藏的形成,而顶部正断层对油气藏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表明,在研究区断层静止期,侧向封闭性由深到浅变好,垂向封闭性由西向东增强;在活动期,断层构成油气垂向运移的关键通道.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具有上下连通、归一和分隔3种模式,其中上下连通和归一模式的输导能力强,分隔模式的输导能力差.这是造成该区主要构造油气富集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8.
准噶尔盆地夏9井区成岩圈闭油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准噶尔盆地夏9井区油水分布现状及成岩作用、储集物性纵横向变化规律、构造样式及其变化等的综合研究表明,成岩遮挡是控制夏9井区油水分布的关键因素,准噶尔盆地夏9井区成岩圈闭油藏是一种独具特征的隐蔽油藏。成岩遮挡的强度决定着油气能否成藏和成藏的规模,而遮挡强度又取决于储层的物性条件。物性条件越好,遮挡强度越低,故成藏规模与储集物性成负相关关系。随着物性变好,成藏规模越来越小,以致最后不能成藏。  相似文献   
99.
酸性火山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物性参数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综合利用大量铸体薄片及储层物理实验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营城组酸性火山岩储集空间与物性参数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气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微观孔隙结构具有孔喉比超大的特征。该区酸性火山岩储层具有束缚水饱和度高、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等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特征,储层物性对应力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0.
    
This study simulated and predicted the runoff of the Aksu River Basin, a typical river basin supplied by snowmelt in an arid mountain region, with a limited data set and few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wo hydrological models, the snowmelt-runoff model (SRM) and the Danish NedbФr-AfstrФmnings rainfall-runoff model (NAM), were used to simulate daily discharge processes in the Aksu River Basin. This study used the snow-covered area from MODIS remote sensing data as the SRM input. With the help of ArcGIS software, this study successfully derived the digital drainage network and elevation zones of the basin from digital elevation data.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RM based on MODIS data was more accurate than NAM.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to hydrological snowmelt models is a feasible and effective approach to runoff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in arid unguaged basins where snowmelt is a major runoff fa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