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7篇
  免费   1359篇
  国内免费   929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396篇
化学工业   164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56篇
矿业工程   221篇
能源动力   190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1383篇
石油天然气   7658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26篇
原子能技术   37篇
自动化技术   8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429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491篇
  2019年   533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427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726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305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22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31.
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实验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涩北地区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储层在饱和水状态及渐变烘干温度状态下的T2谱,明确了孔隙流体的核磁响应特征,以评价孔隙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 ①核磁共振实验是以饱和水状态T2谱为基础,采用正态分布函数拟合构建了离心束缚水T2谱,确定了可动流体和毛管束缚流体T2截止值,用于划分出流体类型并开展了孔隙有效性评价。②研究区岩样饱和水状态T2谱谱峰呈左小右大的形态,右峰幅度值远大于左峰,占T2谱幅度值90%以上;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T2谱幅度减小且左移趋势明显;束缚水T2谱形态近似于正态分布,起始位置与饱和水状态的T2谱基本重合。③研究区可动流体T2截止值T2 C1平均为3.3 ms,毛管束缚流体T2截止值T2 C2平均为1.8 ms;孔隙流体包括可动水、毛管束缚水和黏土束缚水,黏土束缚水T2小于T2 C2,毛管束缚水T2大于T2 C2且小于T2 C1,可动流体T2大于T2 C1;毛管束缚水含量最高,黏土束缚水其次,两者占总孔隙流体的84.43%~95.06%,可动水含量低。④研究区储层有效孔隙占总孔隙的54.99%,主要为毛管束缚孔,黏土束缚孔为无效孔隙;黏土含量越高,有效孔隙度越小。  相似文献   
132.
利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高温-超压-高CO2背景下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①莺歌海盆地LD10区新近系梅山组-黄流组储层发育重力流沉积,岩性以中-细粒长石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储层物性以特低-低孔、特低渗特征为主。②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是研究区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超压对黏土矿物的转化及石英次生加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原生孔隙。富含CO2的高温流体不仅造成了黏土矿物的异常转化,同时促进了溶蚀作用发生,增加了次生孔隙。③研究区黄二段储层的成岩演化序列为: 菱铁矿胶结→石英次生加大→绿泥石胶结→长石淋滤溶蚀→高岭石形成→早期方解石胶结→早期白云石胶结→长石溶蚀→方解石溶蚀→伊利石大量生成→晚期铁方解石、铁白云石形成。④总体上,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减少了45.30%~62.93%,胶结作用使孔隙度减少了1.65%~35.01%,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了0.72%~8.00%。其中,黄流组中下部砂岩储层受到了超压保护和CO2溶蚀作用的双重影响,物性较好,钻井过程中应考虑高CO2风险。  相似文献   
133.
卢娜 《人民黄河》2015,(2):16-18
采用MODIS标准数据产品中的MCD12Q1数据集对柴达木盆地2001—2012年的冰川面积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并结合夏季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气象资料分析冰川面积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冰川面积总体呈增大趋势,平均增速为85 km2/a;各流域冰川面积也呈增大趋势,那棱郭勒乌图美仁区增大趋势最为明显,平均增速为35km2/a;茫崖和小灶火气象站的夏季平均气温呈略降低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这是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4.
柴达木盆地植被覆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活跃和敏感的因子,能够反映出气候、水、土壤等的变化。柴达木盆地地处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采用MODIS遥感数据分析柴达木盆地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总体植被覆盖较差,植被覆盖度较低,裸地或极稀疏植被占较大面积,2001—2012年裸地或极稀疏植被面积持续减小。植被指数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大部分区域植被呈明显好转趋势,这与近年来盆地内降水量增大密不可分。此外,地形地貌也是影响植被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5.
王方清 《人民长江》2015,46(19):35-39
当前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面临难得的机遇,如何推进长江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廊道是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大课题。通过对长江水资源保护问题的梳理,规划了今后一段时期的总体构想,从规划体系、水功能区监管、水生态保护、应急管理和监测监控等5个方面探讨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提出了长江干流、主要支流、三峡、丹江口和长江口以及重点湖泊的保护措施;通过健全法规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强化能力建设等,以逐步提升长江水资源保护能力、健全长江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为保护美丽长江再谱新篇。  相似文献   
136.
为了从整体上全面、科学地描述汉江中下游流域径流特性,根据中下游主要干、支流水文站的年、月径流数据,通过 ArcGIS 工作平台计算分析了各站年、 月径流分维数,并基于分形理论研究了径流过程线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月径流过程线可看作是一种分形,其变化的复杂程度可用分维数表征,径流调节能力较强的大流域分维数小于小流域。由于水库调蓄作用,丹江口水库建成后分维数小于建库前。相距较近的流域所处 气候、下垫面条件相同,其分维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7.
基于汉江干流的4个水文站及18个国家气象站的长序列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检验和Spearman秩次检验法,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汉江流域水文特性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汉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降雨无明显变化趋势;气温有显著升高趋势。4个水文站1999~2013年年径流量多年平均值较1956~1998年序列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小,但总体上无趋势性减小和增加规律。1956~2013年间汉江流域径流经历了多次丰枯变化期,其中1992~2002年间为连续枯水期,2002年以后径流总体偏丰。   相似文献   
138.
为合理制定流域水价,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水环境与经济社会产生的关系进行综合考量;在核算太湖流域2010年水资源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基于防护费用的评估方法和基于损害的水环境退化估价方法,计算分析2010年太湖流域水环境退化成本。结果表明:对污染物进行源头治理不仅是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更是尽可能地降低水环境退化成本、避免经济损失的最佳选择。水环境退化分析为合理制定水价及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9.
太湖流域西部地区面源污染特征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太湖流域西部地区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依据由单元田间试验和小流域出口营养盐输出监测值与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关系推算获得输出系数,计算了种植业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COD、TN、NH3-N和TP的排放量,结合其他种类面源排放量,指出太湖流域西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农村生活污水和种植业污染为主的排放特征。提出了面源污染适宜推广的处理模式,梳理不同种类面源污染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相应提出面源污染控制建议,为太湖流域面源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0.
根据器测资料、代用资料和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海河流域1956年以来、1880年以来和1736年以来降水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探讨影响降水多年代尺度变化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在1956—2013年表现出较明显下降趋势,每10 a下降速率为2.6%,但在1880—2012年期间下降趋势很弱;21736—2012年,海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未表现出任何长期趋势变化,1956年以来和1880年以来的趋势性减少现象也不再显得异常,但存在一系列年代到多年代尺度振动;3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早期是1736年以来最湿润阶段,但20世纪初以来几次持续性干旱,包括1997—2003年的严重干旱,在1736年以来历史上并非罕见,1826—1843年曾出现持续时间最长的严重干旱;4海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具有准周期性振动特点,较明显的准周期包括2~7 a、11 a、22~23 a、33 a和63~65 a;5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海河流域降水的趋势性减少,是区域气候63~65 a自然低频周期性振动的组成部分,预计未来几十年整个流域降水量总体上将呈增多趋势,并可能在2035—2040年达到峰值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