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0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81篇
电工技术   140篇
综合类   280篇
化学工业   2753篇
金属工艺   99篇
机械仪表   65篇
建筑科学   237篇
矿业工程   115篇
能源动力   203篇
轻工业   273篇
水利工程   73篇
石油天然气   264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2篇
冶金工业   218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4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电絮凝法处理某企业化工废水,以铝板作为电极板,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初始pH、极板间距、电流强度以及温度等单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正交试验,最后进行验证.通过实验得到结果为氨氮去除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小时,pH=9.0,温度为57℃,电流1A达到最佳,去除率达到36.8%.COD的去除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小时,pH=6.7,温度为57℃,电流1A达到最佳,去除率达到32.3%;从而有效的达到了对高氨氮、高COD化工废水的预处理效果,方便后续处理设施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抛光冷轧钢板气体氮碳共渗时氨流量对共渗层表面粗糙度和形貌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表面粗糙度仪对氮碳共渗层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随氨流量的增大,氮碳共渗层表面的粗糙度减小,表面组织细小致密。当氨流量小于1.0m^3/h时,表面粗糙度随共渗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大。钢板表面粗糙度与工件在炉中的位置和排布方式以及氨分解率有关。  相似文献   
103.
氨络合物体系中Ti基IrO2涂层阳极的析氮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线性扫描技术研究了氯盐氨络合物体系中Ti基IrO2涂层阳极的析氮过程,对3种含有不同氧化物涂层电极的析氮电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X)探讨了不同析氮电催化活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极电位低于1.1 V(vs SCE)时,Ti基IrO2涂层阳极析气反应主要为析氮反应,氮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氨水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氧化引起的;Ti基含PdRuTi的IrO2涂层阳极具有最佳的析氮电催化活性,其可能原因是金属元素PdRuTi的存在导致该电极表面特征裂纹最宽且最深,氧化物涂层总析氮面积增多,电催化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4.
ZnO thin films were deposited on Si(111) substrates through a radio frequency (rf) magnetron sputtering system. Then the samples were anneal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 air ambience and ammonia ambience respectively.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ZnO films were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morphology of the samples was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ZnO films with hexagonal wurtzite structure were grown on Si(111) substrates when annealed in the two ambiences. The volatilization process of ZnO in the ammonia ambience at high temperature was discussed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was analyzed.  相似文献   
105.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硫酸镁和氨水为原料,以获得纳米氢氧化镁粒子;并采用X射线和透射电镜等对颗粒形态进行表征.得出了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最佳条件.研究成果为纳米级氢氧化镁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6.
为了克服现有水质氨氮检测装置的缺点与不足,开发了一种基于氨气敏电极的氨氮自动检测装置.通过高阻抗信号放大器的设计和PC端数据管理软件的开发,可以在PC上实时显示并自动记录数据.该装置响应时间短,分析速度快,测量范围为10-1~5×10-6mol/L,测量误差小于5%,可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的氨氮直接测量.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小浪底水库从入库至出库不同水深水质进行监测,并以入库水质全年最差时段采集的水样为研究对象,模拟研究泥沙对氨氮的吸附与解吸能力,以及硝酸盐氮在小浪底水库水环境(表层水有氧水环境和深层水缺氧水环境)下转化为氨氮的情况。小浪底水库水质监测及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小浪底出库水氨氮含量显著增加不是小浪底水库底泥释放氨氮所致,也不是硝酸盐氮在小浪底水库水环境转化所致,而是水库上游输入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8.
淮河流域水质污染时空变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取淮河流域的82个水质监测站,对各站点的1986—2005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全流域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修复提供依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流域范围内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质变化主要受到入河排污量、上游来水量、闸坝调控方式以及气候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蚌埠站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多年变化规律表明,1995年是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的转折点,1995年前水体污染物浓度不断恶化,1995年后水体污染物浓度逐渐好转。DO浓度的年内变化主要受到水温的影响,表现为冬季浓度高于夏季浓度;CODMn浓度同时受到闸坝调控方式以及区域来水量的影响,汛期浓度低于非汛期。从全流域的水体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看,有机污染物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淮北支流上,说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流域进入相对丰水期以及进行了大规模的水污染联防工作,淮河流域水质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2000年后,随着流域内入河污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淮河流域的水质污染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提高氨的产率和质量,对合成氨塔内温度进行多点温度在线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ARM7处理器LPC2292、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和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为基础,介绍了塔内温度在线检测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结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检测到的温度在液晶显示屏显示出来,及时对塔内温度进行调节,成功地实现了合成氨塔内多点温度的检测,并且数据传输的速度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3倍。  相似文献   
110.
李猛  马立新 《电子科技》2022,35(5):60-65
燃煤发电系统中氨法脱硫控制系统具有时变、大延时、大惯性的特点。针对典型的大延迟系统,文中提出基于Smith预估器的脱硫控制系统,通过抵消系统被控对象中的纯滞后环节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Smith预估器依赖准确的PID模型,系统中PID参数整定仍存在不确定性。利用SOA算法对PID参数进行整定,将绝对误差积分ITAE作为适应度函数,通过对适应度值的不断寻优,找到最佳的比例积分微分系数组合。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Smith预估器控制下的脱硫系统,基于SOA的Smith预估PID控制系统跟随性好且反应迅速,调节时间缩小为原来的9%,峰值时间缩小为原来的5%,具有较小的超调量,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上述结果证明该算法对工程控制系统有效,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