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98篇
  免费   6502篇
  国内免费   5797篇
电工技术   3679篇
技术理论   19篇
综合类   9734篇
化学工业   13007篇
金属工艺   5660篇
机械仪表   7685篇
建筑科学   11493篇
矿业工程   5223篇
能源动力   2615篇
轻工业   6368篇
水利工程   3126篇
石油天然气   6600篇
武器工业   887篇
无线电   37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634篇
冶金工业   5658篇
原子能技术   404篇
自动化技术   9297篇
  2024年   408篇
  2023年   1563篇
  2022年   2892篇
  2021年   3284篇
  2020年   2743篇
  2019年   2037篇
  2018年   1820篇
  2017年   2198篇
  2016年   2542篇
  2015年   2628篇
  2014年   4925篇
  2013年   4367篇
  2012年   5721篇
  2011年   6528篇
  2010年   5356篇
  2009年   5467篇
  2008年   4613篇
  2007年   6150篇
  2006年   6056篇
  2005年   5328篇
  2004年   4415篇
  2003年   4044篇
  2002年   3295篇
  2001年   2787篇
  2000年   2414篇
  1999年   1783篇
  1998年   1410篇
  1997年   1016篇
  1996年   833篇
  1995年   658篇
  1994年   571篇
  1993年   366篇
  1992年   303篇
  1991年   243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21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11篇
  1959年   15篇
  1955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optimal filtering and control for wireless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WNCSs). In WNCSs, packets may be lost in both control and feedback channels and user datagram protocol is usually us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al-time control. Relevant literature indicates that the conventional optimal filtering for such a system cannot be applied in practice due to the complex calculation with Gaussian mixtur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scheme to realize the optimal filtering and the 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control for WNCSs, in which the controlled node performs a local estimation and the remote-control node performs the final estimation and control, and a synchronization of two estimators is guaranteed by a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 optimal filtering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he stability condition of the filtering error covariance is obtained, optimal finite-horizon and infinite-horizon control are deriv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is prov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63.
Flotation has been used in industry for more than a half century as the primary technique for upgrading phosphate. While the flotation of phosphate was inefficient when oleic acid was used alone as a collector, therefore a mixed collector of oleic acid (HOl), linoleic acid (LA) and linolenic acid (LNA) was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phosphate flotation. The batch flot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mposition of the mixed collector was 54 wt.% HOl, 36 wt.% LA and 10 wt.% LNA. Additionally, the effect of pH on the mixed collector application was studied while considering the surface tension, contact angle and micro-flo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xed collector should be used at a pH of 9.5. Above a pH of 9.5, the adsorption of fatty acids dimers on the apatite surface hindered phosphate flot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mixed collector assembly on apatite flotat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due to its low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a sufficiently hydrophobic apatite surface could be generated at a collector concentration of 60 mg/L. In addition, zeta potential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collector adsorption was governed by chemisorption. FTIR and XPS spectra studie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the chemical reaction involved the carboxyl groups of fatty acids and Ca species at the apatite surface for each fatty acid in the mixed collector.  相似文献   
64.
为了学习文本的语义表征,以往的研究者主要依赖于复杂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RNNs)和监督式学习方法。该文提出了一种门控联合池化自编码器(gated mean-max AAE)用于学习中英文的文本语义表征。该文的自编码器完全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 mechanism)来构建编码器和解码器网络。在编码阶段,提出了均值—最大化(mean-max)联合表征策略,即同时运用平均池化(mean pooling)和最大池化(max pooling)操作来捕获输入文本中多样性的语义信息。为促使联合池化表征可以全面地指导重构过程,解码器采用门控操作进行动态关注。通过在大规模中英文未标注语料上训练模型,获得了高质量的句子编码器。在重构文本段落的实验中,该文模型在实验效果和计算效率上均超越了传统的RNNs模型。将公开训练好的文本编码器,使其可以方便地运用于后续的研究。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的M-θ力学模型,在分析透榫节点构造特征与受力机理的基础上,建立其数值模型,用透榫节点的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节点缝隙、木材横纹弹性模量和大榫头长度对透榫节点受弯承载力的影响。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建立以弹性点、屈服点与极限点为特征点的三折线多参数M-θ力学模型,其结果与多数的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并将该力学模型应用于木构架的受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透榫节点的滞回耗能能力强,节点的变形主要集中在榫头处。当榫头与卯口之间的缝隙增大时,节点的受弯承载力降低。随木材横纹弹性模量的提高和大榫头长度的增加,节点的受弯承载力有一定提高。文章建立的M-θ力学模型能较好反映透榫节点的受力过程,适用于木构架的受力分析,其荷载 位移骨架曲线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维修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介绍了动物和植物型非常规蛋白资源的种类及其制备蛋白基木材胶黏剂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非常规蛋白胶黏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7.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恢复和区域构造背景,系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断裂分布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发育深部和浅部2套断裂体系,深部断裂体系和浅部断裂体系分别发育3种断裂样式。车排子凸起共经历5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晚二叠世挤压-逆冲控制了深部断裂体系的初始形成,晚侏罗世逆冲-走滑控制了深部断裂体系的最终定型,新近纪叠加掀斜、局部伸展控制了浅部断裂体系的形成。不同断裂体系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深部断裂体系的红车断裂是重要的油源断裂,低序级断层控制形成了石炭系火山岩优质储集体;浅部断裂体系使得油气向浅部层系运移调整,同时形成了断块圈闭、断鼻圈闭和断层-岩性圈闭等丰富的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68.
为了揭示CO2驱替过程中沥青质沉积对致密储层的伤害机理,文中基于岩心核磁共振T2谱测试原理,开展了CO2注入压力下的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沥青质在岩心中的沉积特征,评价了沥青质沉积对储层的伤害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沥青质沉积量和渗透率伤害率随着CO2注入压力的升高呈现先快速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在CO2注入过程中,沥青质主要沉积在弛豫时间大于10 ms的大、中孔隙,导致大、中孔隙占比下降,微细、小孔隙占比增加,且随着CO2注入压力的升高,大、中孔隙占比下降幅度增大,微细、小孔隙占比上升幅度增大;此外,沥青质沉积会引起润湿性发生反转,随着沥青质沉积量的增加,润湿反转指数增大,岩心润湿性不断向强油湿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69.
地质特征认识对煤层气开发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在资源特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现煤层气相邻井的产量差异仍较大。排除工程因素后,通过选取8类地质参数,细致比对了保德区块低产井与邻井的参数特征,筛查出其关键因素为煤层微幅构造与顶板封盖条件,其中以微幅构造为主。据此,重新认识并划分出区块新的次生褶皱背斜单元、向斜单元和斜坡单元,获得了不同次生褶皱构造单元的开发特征。结果表明,高、低产井分布与次生褶皱背斜、向斜相关性高达92%。其中:高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背斜变化较缓、呈隆起状的“平台”,且煤层顶板以泥岩、碳质泥岩为主,封盖性较好;低产井主要分布在次生褶皱向斜,同一井台各井开发效果差异表现为从向斜条带轴部—向斜条带内—向斜条带外的煤层气井平均单井产量不断增加,到向斜轴部的距离大于向斜曲率半径73.5%的范围为主力产气区,小于向斜曲率半径40.0%范围为产水主力区。这对煤层气新井部署、生产管理、开发调整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出现电视民生新闻,并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但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电视新闻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