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201篇
电工技术   52篇
综合类   181篇
化学工业   73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61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283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46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0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8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指纹图像的自适应方差分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纹图像分割的目的是从图像背景中分离出有用的指纹区域。灰度方差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指纹图像分割算法,本文给出一种自适应阈值的灰度方差分割法。实验表明,本文方法选取的分割阈值能够较好的分离出指纹图像的前景和背景,是一种有效的指纹图像分割算法。  相似文献   
22.
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电信移动网络等新兴传输方式和手机、机顶盒、电脑等多媒体终端极大地拓展了数字内容的传输范围。数字内容版权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立法和技术角度阐释了数字内容的版权保护,并提出了数字内容版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
从手机解锁、小区门禁到餐厅吃饭、超市收银,再到高铁进站、机场安检以及医院看病,人脸、虹膜和指纹等生物特征已成为人们进入万物互联世界的数字身份证。生物特征识别赋予机器自动探测、捕获、处理、分析和识别数字化生理或行为信号的高级智能,是一个典型而又复杂的模式识别问题,一直处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在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由于生物特征识别涉及公众利益攸关的隐私、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近期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特征识别学科发展现状、新兴方向、存在问题和可行思路,深入梳理了人脸、虹膜、指纹、掌纹、静脉、声纹、步态、行人重识别以及多模态融合识别的研究进展,以人脸为例重点介绍了生物特征识别领域近些年受到关注的新方向——对抗攻击和防御、深度伪造和反伪造,最后剖析总结了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存在的3大挑战问题——“感知盲区”、“决策误区”和“安全红区”。本文认为必须变革和创新生物特征的传感、认知和安全机制,才有可能取得复杂场景生物识别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根本性突破,破除现有生物识别技术的弊端,朝着“可感”、“可知”和“可信”的新一代生物特征识别总体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24.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定位技术在室内场景应用中被广泛关注,为了提高WiFi信号多径效应对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室内定位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CSI信号的被动式室内指纹定位算法。该算法在离线阶段将定位场所划分为同等大小的区域块,在各连接点位置使用方差补偿的自适应卡尔曼滤波(Kalman)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再对滤波后的数据使用二分K均值聚类(K-means)算法进行分类,将处理得到的CSI幅值和相位信息共同作为指纹;在线阶段根据待测点采集的实时数据与指纹库进行匹配识别,被定位对象无需携带任何设备。仿真实验与实地实验表明,该算法利用信道状态信息中的子载波特征进行定位,能够有效减轻信号接收端的多径衰减影响,定位精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5.
针对智能电表与表后断路器大多依赖人工掌机扫码进行配对,配对过程过度依赖人工,成本高,且容易发生误配对串户等问题,提出了面向新一代智能电表的微电流指纹自动配对技术。该技术通过在蓝牙断路器内置开关电容模块和编码电路,将配对特征码信息调制成无功电流信号,利用电力线传输至智能电表,并与蓝牙断路器广播发送的配对特征码信息进行比对,从而实现智能电表与表后断路器的自动配对。该配对过程无需依赖人工,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配对的准确性。最后,实验验证了所提的微电流指纹自动配对技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6.
理想的音频检索方法可以准确、高效地从大规模音频数据库中识别所有音频。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对所有噪声干扰鲁棒。基于Philips指纹的采样计数音频检索方法是目前最高效的方法之一,如果能解决其无法抵抗线性变换(时间缩放、频率变换)的缺点,则整个采样计数音频检索方法将进一步趋于理想。针对其中的频率变换问题,提出抗频率变换的采样计数音频检索方法,包括变频带间隔的查询指纹生成方法、多频率尺度的查询匹配方法,以及分步骤指纹提取和变过滤阈值两种加速策略。该方法可以抵抗70%到130%的频率变换,效果与目前最好的QUAD方法相当,并且可以扩展到任意使用Philips类的指纹的检索方法以增强其抵抗频率变换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7.
党力  张雪锋  赵强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10):3091-3095
针对现有指纹模板生成算法存在的准确性较低、安全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投影的指纹模板生成算法。该算法将有效细节点对之间的距离垂直投影到自适应圆上,并对投影后的向量进行量化得到比特串。此外,为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及隐私性,采用异或和随机索引置乱变换对比特串进行处理,最终生成指纹模板。在数据库FVC2002 DB1和DB2中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较于对比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8.
针对现有基于流量特征的DDoS泛洪攻击检测方法易被攻陷,且难以区分攻击与突发访问事件(flash crowds)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泛化的攻击检测策略。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泛洪行为和泛洪攻击两种流指纹,通过目标超点聚合度定位泛洪行为,采用一种滑动判别算法区分泛洪攻击与flash crowds事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检测泛洪攻击。由于该方法只需维护流到达信息,对于实现高速网络环境下的攻击检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9.
Standardization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fingerprint region for paints and assessment on the reproducibility using different spectrophoto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While selective fingerprint regions may be confusing for technicians/analysts who are non-chemists, we attempt to generalize these regions (e.g., 1300–1000 cm−1 for Epoxy part A and 1400–1000 cm−1 for Epoxy part B) by choosing a universal region (2000–900 cm−1) that works for different paints. Comparison result using a paired student t-test shows that the degree of similarity (r) values from the studied regions a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The paint fails the screening analysis occasionally on-site when analyzed using handheld FTIR due to the higher level of noise that gives low r values (r < 0.900 ± 0.002). The same samples were analyzed using a benchtop FTIR and the r values are above 0.900 ± 0.002. While the screening may lead to a false rejection of the sample on-site, there could be occurrence of false acceptance. The on-site screening of EPZ part A with different formulations, for instance, shows that the r values over the entire IR spectrum are above 0.900 ± 0.002 when analyzed using handheld FTIR. After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benchtop, the r values fall below 0.900 ± 0.002.  相似文献   
30.
无铬及含铬电镀锌耐指纹钢板的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钱余海  李自刚  李平 《表面技术》2005,34(5):35-37,45
为满足环保需求,宝钢冷轧厂在国内率先成功实现了电镀锌无铬耐指纹薄板的产品稳定化生产.首先简要介绍了宝钢电镀锌耐指纹有机膜钢板的生产状况、主要用途.为了解产品性能,采用多种实验方法重点研究了宝钢新型无铬耐指纹钢板的特性,并与原有含铬产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宝钢无铬耐指纹有机膜产品各项性能与原含铬产品性能基本相当,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