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1篇
电工技术   22篇
综合类   87篇
化学工业   203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99篇
矿业工程   146篇
能源动力   35篇
轻工业   15篇
水利工程   42篇
石油天然气   1146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20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安棚油田储层埋藏深,属于典型的高温高压特低孔特低渗裂缝砂岩油气藏.其地质特征决定了压裂施工难度大,压裂砂堵频繁,施工成功率低.经分析,储层因素、工况因素等复杂因素导致形成压裂砂堵,采用"砂团"注入和油溶性降滤失剂综合降滤失等技术可解决压裂砂堵问题.  相似文献   
52.
将双醛纤维素纳米纤丝(DA-CNF)应用到木质素水凝胶的制备中,利用DA-CNF在水凝胶中的互穿网络作用以及醛基与碱木质素酚羟基发生缩合反应,从而达到增强木质素水凝胶强度的目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GE-500)以及DA-CNF与木质素发生了反应;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添加DA-CNF后,木质素水凝胶的结构呈多孔性;添加DA-CNF能够显著改善木质素水凝胶的物理强度、热稳定性和耐温耐盐性能,当DA-CNF添加量为2.0%时,木质素水凝胶拉伸应力由69 kPa提高至175 kPa,压缩应力由0.18 MPa提高至1.5 MPa,初始降解温度由209℃提高到248℃。DA-CNF增强的木质素水凝胶具有较高的耐温耐盐特性,在150℃、pH值=9的20万矿化度的盐水中老化20天后,其质量保留率仍可达86.4%,且具有较好的pH适应性。综上所述,DA-CNF增强的木质素水凝胶具有潜在的油田封堵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决现河油区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的问题,通过乳液或微乳液制备方法,研制开发了活性微球系列堵剂,开展了活性微球堵剂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大量室内试验,评价了活性微球的原始尺寸、形态、膨胀性、稳定性、封堵效果等理化指标,并模拟油藏条件对微球进行适用性评价,确定现河油区复杂断块不同渗透率条件下不同级差的微球,筛选出了适合本油区特点的微球体系,开展了矿场深部调剖试验,最终得出了利用活性微球堵剂进行深部立体调剖,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低浓度、小剂量、在线注入的结论,从而在地层深部实现逐级逐步的液流改向,提高了注入水波及面积和体积,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AM/AA/DADMAC)共聚物堵水剂的反相乳液法制备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勇  陈晓晖 《精细化工》1997,14(6):35-37
采用反相乳液法,以白油为介质,以Span80 OP7为乳化剂,合成了两性PAM堵水剂。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5h,引发剂浓度07‰(对单体重量),乳化剂浓度5%(对油相重量),水油比08(重量比)。  相似文献   
55.
In this article, the morphology, particle size, and plugging properties of crosslinked polyacrylamide (CPAM) microsphere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optical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nuclear‐pore membrane filtration experiments, a micro‐visual model, sandpack experiments, parallel twin‐tube plugging, and oil displacement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rimary particle sizes of the CPAM microspheres ranged from several hundreds of nanometers to 5 μm; however, after the microspheres were fully swelled in water, their sizes increased by approximately five times of their original sizes. As a CPAM microsphere dispersion system had good dispersibility and deformation capabilities, a 1.2 μm nuclear‐pore membrane as well as the deep part of a sandpack tube could be effectively plugged. Consequently, the flow diversion effect was achieved in the vertical and planar directions. When the CPAM microspheres migrated in porous media, they could displace residual oil on the pole wall and water flow channel to realize the synchronization of profile control and coordination and improve recovery efficiency. © 201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6 , 133, 43666.  相似文献   
56.
以107硅橡胶为主要原料,正硅酸酯类为交联剂,有机锡类为催化剂,配制了缩合型双组分室温硫化(RTV-2)硅橡胶.通过共聚配方的设计,使硅橡胶的硫化速度得到显著提高.较佳的配方是:以100份107硅橡胶计,正硅酸乙酯用量为10%,二醋酸二丁基锡用量8%,KH-550的用量0.33%.得到的硅橡胶满足了液态有机污染物泄露事件快速堵漏及公安部门迅速、精确提取立体犯罪痕迹等场合对硅橡胶硫化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微生物调剖技术,综述了一些先进的室内研究手段如物理模拟微生物封堵及调剖实验、示踪剂技术和可视化技术,总结了激活本源微生物和注入外源微生物调剖技术及现场应用情况.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微生物调剖效果明显、经济效益较好,但普遍存在着应用菌种单一、稳定性差和外加碳源成本高等不足,驯化筛选适应不同类型油藏条件并以原油或廉价原材料为碳源的高效复合菌群,是微生物调剖技术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8.
通过考察几种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活加量对常一线馏分、常二线馏分、常三线馏分、催化轻柴油等基础调合组分以及成品柴油冷滤点的影响,对以华北油田原油为原料生产低凝柴油的油品调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diflow4138和PSM可做为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一炼油厂生产柴油时的低温流动性改进剂,并确定了两种适宜的柴油生产方案。  相似文献   
59.
针对海上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提高采收率的具体要求,选择聚合物微球与缔合聚合物进行复配,通过填砂管封堵实验和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发现复合体系兼具深部调剖和增黏驱油的性能,封堵性能、液流改向能力和驱油效果均优于单纯聚合物溶液.说明微球和缔合聚合物之间产生较好协同作用,为改善聚合物驱效果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徐东海  王树众  张峰  黄传宝  唐兴颖  郭洋 《化工进展》2014,33(4):1015-1021,1029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时具有去除率高、反应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独特的优势,但存在盐沉积引起的反应器堵塞问题。本文针对国内外盐沉积问题研究的技术现状进行系统综述,归纳了盐沉积问题的研究方法,总结了部分盐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以及沉积和分离特性,阐述了盐沉积理论及从源头控制盐沉积途径,介绍了避免盐沉积引起反应器堵塞的技术方法,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盐沉积问题的解决还需进一步研究盐形成和沉积机理,建立不同盐类混合物的相图,研究盐沉积动力学和多组分系统的相行为,考察多组分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这些信息有利于研究人员掌握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中盐沉积问题的基础知识和发展方向,有助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指导反应器结构设计和优化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